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肖余恨 《青年记者》2010,(16):23-24
十年,不过是恒河之一粒沙,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过是一瞬;十年,是一代人的分水岭,尽管有人说,代沟已经以五年计了。对新闻业来说,十年的变化,足以让人难以预料。在传播技术加速度发展的今天,因传播技术而被深刻影响的新闻业,也将出现巨大的变化。因此,预测十年后的新闻业,是一个有趣而又有挑战性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介之后诞生的网络媒介,已成为现今社会大众传媒的中坚力量.如果说十年前人们还在讨论网络可能带来的种种变化,十年后的今天.这些变化已经惠及整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用户.网络传播也已成为传统传播学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国遭受空前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开始的二十周年,又是中国绝路逢生、结束这次荒诞“革命”的十周年。1966-1976,这是人民血泪斑斑的十年;1976-1986,这是人民喜气洋洋的十年。前后两个十年,有如天壤之别,标志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这前后两个十年,我国的新闻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一个十年,报纸在林彪江青控制下祸乱全国。后一个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  相似文献   

4.
中国童书出版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21世纪初中国童书出版“黄金时代”后的三大新背景,阐述了童书出版在发展模式、出版格局、竞争模式、国际化、图画书出版、儿童阅读6个方面的变化,预测并判断中国童书出版正在经历以转型升级、注重质量为标志的第二个“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5.
《电子出版》2005,(2):63-66
尽管预测技术趋势并非十拿九稳,有时一些预测还根本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如比尔.盖茨在1994年时曾预言:“在下一个十年,我们将拥有无限的宽带”,而互联网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建 《今传媒》2009,(9):83-84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大战中,隐性采访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采访方式.以往几十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属于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不需要为"五斗米折腰",如何更吸引读者注意力也就不那么生死攸关.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新闻媒体的经营体制与运行机制伴开始变化,媒体的"双重性质"使其逐步向产业化运作的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新闻媒体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7.
《数字十年》是中央电视台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30分"和"朝闻天下"等主要栏目里推出的一个系列报道.取名《数字十年》意在用数字梳理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迁.节目一推出就得到广大观众喜爱,网上点击率以百万计,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有观众评价,《数字十年》让人们三分钟看懂中国十年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十年前,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偶然在报亭旁发现了崭新亮相的晨报.十年来,我作为报社经营人员,习惯了每天都要翻开晨报,寻找它的点滴变化.  相似文献   

9.
1997年6月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出版界的管理经验,具体翔实地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的规范,是与《出版管理条例》相配套的部门规章,是一个严格有效、可操作的行政管理文件,在促进图书出版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十年后的今天要组织力量对之进行修订,我有几点思考与建议。1.首先要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图书出版工作的形势有哪些重大变化和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和趋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日趋健全是一个根本前提。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开展,图书出版工…  相似文献   

10.
去年国庆节期间,收到李文珊先生从河北寄来的<火红年代留影>一书.这本书是他的最新文集,由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该书收录了李文珊先生1949-1959年在<山西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十年间所写的一大部分通讯、报道、文章和特写.厚厚一大册,洋洋40余万言.书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的十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它是人们公认和长久怀念的一个火红的年代.翻阅文集,深长思之,我感到把该书题名为<火红年代留影>十分贴切.  相似文献   

11.
姚庚荣 《今传媒》2007,(9):45-47
我写新闻评论30年,第一个十年是写小评论,小打小闹"豆腐块";第二个十年既写评论也写杂文,每年要在全国报刊发表百余篇;第三个十年有幸调来《常州日报》专写新闻评论.许多评论文章被全国众多媒体转载,在江苏省报纸好新闻评比中,我的作品多次获奖.同行们也常常问新闻评论写作有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四个字:情理交融.即既要有严密充分辩证的说理,又要有迸发的激情、流淌的真情;既能说服人,更能打动人.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偶然在报亭旁发现了崭新亮相的晨报。十年来,我作为报社经营人员,习惯了每天都要翻开晨报,寻找它的点滴变化。 十年后,我来到晨报,作为新进一员,能跟大家一起庆祝北京晨报十周岁的生日,见证晨报的今天,迎接晨报的明天,我的内心充满着喜悦和自豪。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北京电视台成立十周年。北京电视台是全国省级电视台中最后筹办的一个(西藏电视台试播于前—1978年5月,而成立于后—1985年8月),却很快突破教育电视台的最初设计,进而成为在国内影响仅次于上海、广东两大电视台,在首都电视传播中堪与中央电视台竞逐一二的后起之秀。十年来,其变化是引人注目的。本文仅就其发展中的某些特点作一些分析。北京电视台的十年是在简陋条件下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是临汾日报扩版后的第一年。扩版后的临汾日报应当如何提高办报质量?我们的做法是搞好以下十抓: 抓配套,在基础上突破。1998年是临汾日报扩版后争创一流的基础年,为此必须作好硬件三配套、软件三过关。印刷厂方面,硬件要作到三配套:现在我们的轮转机、微机、照排都是一流设备.其它工作要跟上,一是硬件配套、制版、晒版设备要更新。二是管理要配套,新设备要有新制  相似文献   

15.
重谈政治家办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谈政治家办报梁衡“要政治家办报”,这是当年毛泽东同志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的一个科学的命题。时隔几十年后,江泽民同志又重提这个问题,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的。报业结构的变化有必要重提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报是对一切报人的要求。过...  相似文献   

16.
十年,不过是恒河之一粒沙,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过是一瞬,十年,是一代人的分水岭,尽管有人说,代沟已经以五年计了.对新闻业来说,十年的变化,足以让人难以预料.在传播技术加速度发展的今天,因传播技术而被深刻影响的新闻业,也将出现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刊荐言     
单文婷 《视听界》2010,(4):18-18
新世纪又一个十年里,我们所熟知的媒体格局也许将天翻地覆。美国《时代》周刊预测下个十年的十大思想,其中有一条是“电视拯救世界”:电视仍然是我们身边最有影响力的媒体,电视革命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且,移动电视、摄像机和网络让电视的传播渠道和节目内容更加民主。  相似文献   

18.
"读副刊已经成为我几十年养成的一个阅读习惯,它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几十年的风雨和情感积淀,在副刊中总能找到同感和较好的诠释.新闻可以不断更新和变化,而文化和情感则是永恒的."这是一位读者对报纸副刊的感言.这段话引起笔者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如此吸引读者这么多年的紧紧追随,其内在和外在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档案利用工作,在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保密、限用状态后,现在进入了一个积极开放的活跃状态。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开放亦应有度,我们在提供档案利用的时候,一定要清醒:防止档案过度利用应该是一个基本原则。利用毕竟是一项永久性的工作,不仅要考虑到当前利  相似文献   

20.
通讯员园地     
《赣县一农家爆出“十大家庭新闻”》稿件获得第六届中国新闻奖和江西新闻奖是我没有想到的.1995年2月7日我回家休假.第二天上午在家门口碰上刘模萱大儿子刘运光(我们同一个村小组),互道问候后,他执意要我上他家玩,说有一事相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