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吴培显先生的《诗、史、思的融合与失衡-当代文学的一种反思》,是一部倡导“新人文主义批评”的理论著作,是建立在以对当代文学的宏观把握为基础,以诗史思有机融合的批评标准来解剖当代文坛上有典型意义的文学个案,也在个案剖析中让诗史思有机融合的准则得到证明和检验上的。无论从理论框架还是从批评实践上来看,都具有一种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普遍性意义。但从批评应用对象来看,作品对抒情文学的的分析不够;从具体的批评层面上看,也有着重内容而轻形式的现象;而从其评论标准来看,亦应在诗史思三维中凸现诗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坛上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文学论争,文学批评界看似热闹非凡,而实则存在一系列隐患。文章以新近出现的贾李之争为研究个案,从而透视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诸多缺失,并针对此种病象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性意见,以求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3.
互通与交流已经成为新时代语境中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青年学者黄擎所著《视野融合与批评话语》在较高的学理层面上实现了文学理论、当代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三者的有机融合,表现出了敏锐而明确的问题意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有感而发严谨为文的学风。  相似文献   

4.
当代文学批评理论范式经历了从意识形态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到文化研究的嬗变。将“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放在当代文学批评理论范式的演进历程中来看,它作为经由意识形态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而实现的一个“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综合过程的结果,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处境相关。因此,具备总体性视野与一种正向的、综合的力量的“文化研究”带有了“存在论”与“人类学”的性质,这样也使得“文化研究”不仅具备“跨学科”的广度,同时具备探测人类存在的思想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重新认识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结构主义理论,尽管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它的许多观点也受到许多文学批评理论家的质疑,迄今人们普遍地将其作为一种过时的文学批评理论对待,但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结构模式特征的揭示确有其独到和深刻的地方,至少在方法论上对文学文本的解读有一定的启发性.笔者从英国结构主义学家戴维·洛奇对海明威作品《雨中的猫》的阐释个案着手对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的有效性和实践价值进行考察,指出这一理论在具体文本阐释操作层面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特别是在与其它批评理论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它仍然具有相当大的理论拓展空间,从中我们可以找到一条更为有效的文本阐释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建构与批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体系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文学场中影响着文学发展和对文学发展如何评价的重要问题.中国当代现存的文学批评虽然有多种批评体系和多种话语系统,但是缺乏能够对当今文学进行有效阐释和批评的原创性文学理论.我们的批评体系和批评话语没有形成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文学批评机制,以应对当今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文学批评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批评机制和评价机制,尤其是多种原创理论的建立和共存,多种批评体系的平衡共存形成一种合力,对当代文学作出合理而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文学评价体系之中,批评方法、批评标准及批评类型在其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核心位置,因此,对它们的研究,学术界热情不衰,甚至有开创分支学科的意图与倾向,这也为促进文学发展与文学批评的创化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经典性的思维向度去看,中国当代文学有着明显的遗憾。构成当代文学史主体的,仍然是那些表面上热闹一时,实则文学内涵轻浅的作品。这也反映出我们的批评价值观和文学史观的重大缺陷。古代文学价值结构面临着重大的调整,这是批评观和文学史观调整的逻辑延伸。批评观念的调整是经典性作品产生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一切作品在文学史中最终只能作为审美对象存在。市场经济对文学的正面意义在于,它意味着文学从意识形态先锋的角色回到艺术和人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从许多方面来看,比如从生活的多样性、思想的开放性和文化的交流性来看,当代作家处在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当代文学经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不但使当代文学经典在开启之初就与时代政治文化的语境密不可分,同时,也造就了不同历史背景下所谓当代文学经典在流变过程中前后的并不一致.而且,如果联系1990年代文学市场化的问题,那么,当代文学经典值得思考的问题无疑是多方面的.当代文学尽管已经产生了"经典",并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从文学史经典向文学经典的过渡,不过,无论从经典的标准,还是就历史沉积的角度上审视,都因经典性的不足而在实际上存有"经典"匮乏的倾向.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时间上的原因.随着时间的发展,文学史必将进入一种越讲越薄、越讲越精的状态.所以,寻找经典也必将成为一个具有必然性的过程.因此,对于正在历经逐步经典化过程的当代文学来说,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超越时代的局限,并在不断进行的过程中产生经典与发现经典.只有这样,当代文学的经典才能在保持现实关怀下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而文学史意义上的新经典也将由此萌生,文学意义上的经典也将由此传承!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起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文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话语问题,它应该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化文学的指称。因此,应该在一种全新的文学系统中加以考察,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不能简单地依存于社会政治的划分标准,而是在依据文学自身的逻辑基点上,将当代文学的起始点定在1978年  相似文献   

11.
早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给予《诗品》以足够的关注,它们尽力发掘《诗品》的理论品格,彰显《诗品》在诗话史上乃至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展示古代文论研究现代转型的文化侧影。它们的书写形象地展示了魏晋六朝文学在民国时期的接受效应,全面地展现了民国文人重新发现传统的力度,构成了民国文人深沉的魏晋六朝情结发扬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文论史上,毛泽东的身份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文艺理论家。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往往立足于政治的视域,在这种视域中,文艺工作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实现革命理想的"文武结合"的斗争方法之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对20世纪中国文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世贞歌咏武当的诗歌有120余首。他的武当诗歌取材博瞻,遍咏名山;大胆批判,思想深邃;尽展才思,诗艺独步;诸体皆备,各臻其妙,极大地提升了武当诗歌的创作水平和在全国文坛的地位和影响,为武当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王世贞是名副其实的武当诗歌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4.
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历史观服从于历史总体性的规约.服从于历史宏大叙事的逻辑原则。而新的历史观则认为历史是一种阐释,具有开放性,它服从于阐释者的理论视城和立场。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基于它的历史观,文学因此被历史化了,文学叙事具有历史元叙事的特征。而新的文学观则强调文学的叙述功能,叙事是一种象征,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不是反映关系而是想像关系。社会历史批评应该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吸收新的理论养料完成对自身的改变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提要内容的私人藏书家编撰之藏书目录,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重要的意义。从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学术史的角度看,《郡斋读书志》目录体例的创制、图书类目的设置以及序与提要的撰写都反映出作者的文学批评观念。它不仅是一部目录学巨著,也是一部带有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性质的札记,是了解宋代文学与政治文化的独特文献。赵希弁《读书附志》在文学批评上对《郡斋读书志》也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对东晋玄言诗和宋代说理诗歌的批评存在一定相似度。但仔细分析具体作品,可以发现它们受到的一些指摘,实在出于片面观点。两种文学形态的特点也各异。对它们加以比较,做一种对比的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甫作为盛唐伟大诗人,虽没有完整的文学批评专著传世,但纵观整部杜诗,其精深的诗学思想都集中反映在他的诗歌之中。本文通过系统的搜集整理杜甫诗集中的论诗断句并将之纳入到杜甫论诗诗的体系之中,从而完善杜甫的诗学思想,并试图从杜甫对同时代其他诗人诗歌创作及评论中探讨杜甫诗歌的文学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北宋文学家晁补之在揭示诗歌的非功利本质属性基础上,张扬和倡导纯文学、真文学观念,推崇不为名利所撄的作家作品;认为好诗“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作品的质量根本上取决于作家人格境界的修养和完善。认同苏轼诗画相通的观点,又敢于提出修正意见。从理论上自觉为苏词革新张本,要求保持诗词的界限和词的当行本色,推崇闲雅蕴藉、清新自然的词作特色,词学观念逐步与苏轼靠拢。肯定散体大赋的形式体制、艺术特质和讽谏作用,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明确提出融通、变通的文艺创作思想,进行诸多打破文体界限的尝试,为其文学创作带来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大学蒙古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50年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创尝试期、低迷停滞期、复苏发展期和繁荣深化期。初创期成果主要在当代文学与文学批评、民间诗歌与尹湛纳希研究方面;发展期成就主要在文学理论遗产整理研究、文学史总体研究、史诗研究等领域;繁荣期主要在文学理论研究、诗学研究、古近代文学研究以及现当代文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在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中发现并弥补队伍建设、史料建设及扩展领域等方面存在的缺失与不足,并着力突出特色和优势,是我校蒙古文学学科发展进入崭新历史时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诗与画、文与人、诗与史、人艺与天工等两极对话营造的文学批评语境中,内隐着钱钟书以"美"为主导、以"人"为皈依、以"真"为取向、以"自然"为法则的文学本体理论意向。这一本体论交织着"审美追求"与"人生关怀"双重维度,是对传统"杂文学"观和"纯文学"观的辩证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