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社会上女性领导人才结构性失衡现象,通过分析高校女性领导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妨碍女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因素,从领导力培养的行为维度出发,针对上海部分高校女生领导力问卷调查中出现的四个突出问题,根据易操作性、能记录性、可持续性与擅提高性四个原则,设计与实施了领导力挑战训练6个行为36个要素表,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训练要素与领导力培养的关系,给出了适合国情的女性领导力培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性别角色冲突是女大学生自杀的主要社会原因之一,探明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是防止女大学生自杀的重要手段。使用自编女大学生生命教育问卷对191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观及对女性独特生理现象的看法,发现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的生理现象及生命教育观点有较大影响,男性更多从消极角度来看待女性生理现象,并强调从生活层面来对女性进行生命教育。结论:男女两性对女性生理性别特征的看法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分性别进行生命教育是必要的,女性需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来认识自身性别特征,并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院校开设女性教育课程,可以树立女生的性别观念,改变其心中性别刻板印象和自我性别偏见,培养对性别议题的敏感度及有关两性平等的知识和技能,为女大学生提供一个认识自我和社会的全新视角。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女性教育的现状和女大学生素质状况,在高职院校开设女性学系列课程,更显得十分必要、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调查,通过湖南女子学院的个案分析,分析研究湖南女子学院的基本状况、女性学科的课程体系、性别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最后提出加强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促进就业的措施,通过加强现代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加大对女大学毕业生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对女大学生性别心理问题的调适,以帮助其增强未来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理论视阈中的女性领导培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女性领导的教育培训中,成人教育理论对整个培训设计起着基础性作用;现代培训理论对培训过程起着全程指导的作用;渗透在培训内容之中的社会性别理论不仅唤醒了女性领导的性别意识,也激发了她们的积极参政从政意识;模块化的内容设计和以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保证了女性领导培训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女性领导风格理论认为,由于女性具有不同于男性的社会经验和性格特质,因而女性具有独特的领导风格.从本质上看,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差异观念是形成女性领导风格理论的根源.女性领导风格理论虽有助于促进女性认识自身优势,发挥领导能力,但也有消极影响,主要是对女性参与领导实践的排斥,夸大了领导的性别差异,潜在意义上形成或改变着女性的领导行为.  相似文献   

7.
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领导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内涵、内容、方法和实践没有统一定论。通过对国内外领导力教育的理论梳理,在我国传统文明中蕴含的领导思想源泉的基础上,结合并借鉴西方关于领导力教育的有益思想,提出了在中国情景下,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具体内容、途径和目标,力争建构中国特色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女性文学课程在突出女性性别文化特色和强化女性性别意识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职责,当下我国女性文学教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应将女性文学特色课程的设置与女子高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结合起来,确定更适合女大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真正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社会性别理论探讨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作为。高校必须树立女大学生差异性创业教育理念,通过性别意识教育改变女性对自身的传统定位,克服创业的性别劣势,彰显优势;营造鼓励女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创业动机;在遵从高校创业教育共性的基础上,针对女性特征,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创业教育与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0.
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中存在的对女性价值的否定和贬低。使女大学生对创业形成了心理障碍,正确的分析和看待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中对女性价值的负面评价,从创业培训课、创业绿色通道、女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营、二课堂活动、女性“四自”教育方面入手,为女大学生解除思想包袱,提供演练条件,提供配套服务,解除女大学生创业的心理障碍,鼓励和推动女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11.
女性话语是女性文学的本质属性,将最终决定女性文学的定义和发展。只是长期以来,研究者习惯于把女性话语和女权运动纠缠起来,在政治的层面上来分析女性文学,而不是真正地回到文本中去,揭示出女性文学的本质。论文试图通过“时间”、“意象”和“成长”等几个大框架来具体阐述女性话语的这一属性。  相似文献   

12.
弹词作为“女性文体”的特点表现在作者、接受者、传播者、内容、形式等五个方面。弹词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自觉是多方面的,而尤以女性的参政意识最为突出,这与中国的文学传统、当时的社会思潮、社会风气、文化氛围等因素密不可分,对后世的女性文学乃至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出现了许多许多女性形象,这其中有男作家笔下的子君、繁漪、静女女士,还有女作家笔下的莎菲、贞贞、亚倩等,她们丰富了中国文学人物长廊。但用比较学的观点,我们就不难发现,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老舍清醒地认识到 ,在下层市民中 ,女性的命运尤为悲惨 ,社会丝毫不给她们自立的机会 ,而贫穷与困顿一步步扭曲了正常的人性 :它荡涤了人的廉耻之心 ,它稀释了家的温暖亲情。女儿们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感觉的物 ,被作为商品卖出去 ,这注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 ,她们的悲剧命运是世袭的 ,在家族中一代传一代 ,任何个人的挣扎都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侠小说和古典艳情小说与西方骑士小说和罗曼司大致相当,中国女性武侠则与西方“女吉诃德小说”调侃的对象文本相似。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澄清当前的“雅”“俗”之争,还有助于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定文本生产和样式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苏青涉过女性生活长河,把笔触深入到了女性生活的各个角落,书写女性人生,书写现代女性面对物质现实的尴尬,消解女性神话,认同世俗欲望。女性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留下了她的思考印记,流露着强烈的女性意识。苏青为女性争取着书写自己的权利,有意识地揭开对女性的那些歪曲书写。坦荡地将女性身体和精神欲望表达出来,把女性自我意识苏醒后而又无路可走的现代性悲剧精神有机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阐述中国古代对女性思想的禁锢,论述现当代中国女性国画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举例说明女性国画家更喜爱表现女性形象、花卉题材,更关注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指出女性国画家所面临的创作困境和未来创作的发展方向。倡导女性国画家要坚定信念,坚持创作,多参加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20世纪初叶,进入自觉的历史时期以后,女性文学自我深层意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纯洁的女儿国和神圣爱情梦想的破灭;男女分盟与女性的孤独与漂泊;理性文明的崩塌和魔女、怨妇的出现。论文从这一视角对中国女性文学纵深意识的演进轨迹作历史考察,并对冰心、丁玲、张爱玲等的历史地位和有代表性的若干现代女作家的创作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评论。  相似文献   

19.
女作家们在90年代的都市小说中对女性在消费社会中的生存境遇给予了极大关注。从她们的作品中可见,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在大众传媒的诱导下一部分女性开始从社会角色向旧有的女性角色逆转。当然,女性角色的这种逆转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女性自身。在展现都市女性在消费社会沉沦身影的同时,女作家们也以积极的姿态探求了女性突围之途,然而最终都没能成功,突围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女性们采取的策略依然是依照男性社会的游戏规则而制定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再度陷入了男性的圈套。  相似文献   

20.
张灵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5-117
儒家男尊女卑的女性观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观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从《世说新语》的记载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在中国古代女性史上独树一帜的群体,这一群体的产生正是魏晋时期儒学衰微而玄学盛行,以及其崇尚才智的审美风尚和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