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生活的次序     
人们用来了解别人的时间太多,用来了解自己的时间太少.在资讯泛滥、八卦鼎沸的今天,这一先天的隐疾被充分激活,恶性膨胀.在终日埋头于电脑、出入于网络的生活中,我们给自己留下的空间有多少?大到人生的走向,小到衣食住行的选择,有多少是随波逐流的跟风,又有多少是自知之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预设生成: 通过"品德与社会"课<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的学习,让小学三年级学生感受劳动者给自身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会劳动者的辛劳,尊重他们的人格,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在自己的行为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3.
[文题设计]生活中,总免不了走出一扇门,再去敲开另一扇门。在一扇扇门的穿越中,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而多彩,充满了喜怒和哀乐。有人说,人生就是在敲开一扇扇门中走向圆满和成熟,走向练达和深沉。敲门是人生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人生成败的最好注脚。多少人在一扇扇有形或无形的门面前,实现了自我价值;又有多少人在本该走进的门面前,停止了脚步,缩回了举起的手,被永远阻隔在成功的大门之外……请以"敲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老师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学生插同学的嘴。这些现象给我们有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  相似文献   

5.
道法自然:我有种感觉,新课程新标准给我们带来新理念的同时,实际的教学走向似乎也给人带来一种担忧。学生一学期到底学会多少?掌握多少?留下的又有多少?又应该如何去检测?我们批评过去的教学太注重知识,但人类积累的知识也不可能每一样都让孩子去探究啊!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如何才能不偏废知识的传授呢?  相似文献   

6.
生活的次序     
陈刚 《成才之路》2012,(5):100-I0017
正人们用来了解别人的时间太多,用来了解自己的时间太少。在资讯泛滥、八卦鼎沸的今天,这一先天的隐疾被充分激活,恶性膨胀。在终日埋头于电脑、出入于网络的生活中,我们给自己留下的空间有多少?大到人生的走向,小到衣食住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同学少年》2016,(10):16-17
<正>你常常抱怨生活难以继续,却从来不注意自己的安逸享乐;你常常羡慕别人的荣誉和光彩,却看不到其背后的努力。成功都是上天给的惊喜吗?不!你付出了多少,就会相应得到多少。老天是公平的,他〔它〕给你多少享受,就会给你多少难受。我清晰地记得(在)一个访谈节目(中),马云笑着说:"我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建了阿里巴巴。"是啊,商场如战场,在我们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以"新课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评价点",那些曾经伴随着我们教学的心理学原理则渐渐被忽略、淡化,以至于缺少心理学支撑的课堂教学变得或多或少有些"遗憾":忽视学生认知的原点,让教学多少有些盲从;缺乏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多少有些消极;忽略同化顺应等原理的运用,让学生多少有些被动……没有心理学支撑的教学,课堂教学终就难以呈现活力。为此,我们应该让经典理论重放光芒,呼唤教学走向生本,让"心理原理"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呈现。  相似文献   

9.
感知生活     
生活不在乎你经历了多少,而是在乎你感受了多少。生活给了我许多的困惑与无奈,我回报以坚强的信念。生活像一条充满了千险万阻的道路,需要你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去开辟,之后,它便会带你走向成功。生活像一个万花筒。生活中的万物都在变化,变化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改变,它更是一种进步,一种发展,我真心地希望生活能带给每个人快乐与欢笑。生活就是理解,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实验室里的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像一个大转盘,能转出成功的概率有多大;生活是一杆秤,能称出成功中的汗水有多少。如果说生活只是…  相似文献   

10.
网上德育天地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中有了电脑的加入,不知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惊喜、多少好奇!上网逐渐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然而,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网上不仅有丰富的营养,也存在着像鸦片一样的毒品:虚假信息容易使人受骗;电脑游戏玩过头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漫无边际、不文明的网  相似文献   

11.
生活告诉我     
<正>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但真要让我们说出对生活的感悟,又会觉得不知从何说起。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品味的东西,细细体会,生活会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从初二年级起,莫名地,我开始讨厌上学,讨厌读书。我不知和父亲吵过多少回,每一次争吵中,都少不了"我讨厌上学"这句话。当时的我把生活想得很简单,觉得在学校里那种被"束缚"的日子,不应  相似文献   

12.
<正>文题展示有多少人,难以忘怀;有多少事,记忆犹新。精彩的瞬间,美好的恒久,点亮了我们生命的星空。生活中那些感人的画面,你是否还记得?课堂上充满期待的鼓励,遇难时心甘情愿的援助,生活中真心实意的关怀……那些关爱你的那个人,温暖你的那件事,感动你的那份情……都定格在你的心灵深处。请以"记忆深处"为文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相似文献   

13.
一、量、计量单位及计量的基本含义 量,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例如,我们要经常测定生活、生产中的某些事物存在规模和发展程度的多少、大小、长短、厚薄、速度等属性,那么这些可以测定的对象就是量.量有连续量与不连续量之分.小学中,一般不给"量"下严格的数学定义.  相似文献   

14.
真题展示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题一:一路上有你陪伴绿叶陪伴着红花,无怨无悔;星星陪伴着月亮,不离不弃。回望成长的路上有多少人陪伴着我们,给过我们多少温暖、感动与希望。请以"一路上有你陪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题二:请以"____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本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块阵地,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如何"让作文走进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相似文献   

16.
<正>陶行知说: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生活。本着这一思想,我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组织初中物理教学,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物理化,把物理问题生活化,以体现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和为生活服务的特性。那么,什么是"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五方面考量。  相似文献   

17.
周卫东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给我们以很多的启迪。1.能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规律首先是一个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应该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数学知识内在的机理。这节课中,周老师能准确把握本课中最核心的问题,诸如"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跟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平移的次数+1"、"为什么平移的次数=总数-每次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了摩托车在水平路面转弯时所存在的一些力学问题:车身为何要向内倾斜,倾斜多少角度才合适,倾斜对行车安全有何影响等.这是物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重要体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新高考也着力体现这一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生活.试卷中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试题,有的关注生活现象,有的关注生活用品(具),有的关注学生的娱乐活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下面是笔者对近三年高考中与生活相关的试题的分类解析.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的《新世训》在批判继承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在五个方面实现了创新,提出了生活中所多少依照的本然规律,作为教导人们如何生活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世训》的思想对于面临全球化、实现社会转型的中国,在进行文化整合、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