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宋·王安石《乌江亭》  相似文献   

2.
肖志春 《青海教育》2002,(12):22-23
苏轼有句名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谈的是看山,但它隐含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任何一件事情,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看法也就不一样。先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悲壮的历史事实来说众说纷纭。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的《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显而易见,以上三位诗人对项羽自刎乌江的事件观点就不一致。杜…  相似文献   

3.
<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相似文献   

4.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项羽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最具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悲剧集中表现在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件上。对他的这一结  相似文献   

5.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段话是说:胜败乃兵家常事,那是无法预知的,含耻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三种思维方式。寻求三种立论方法 (一)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相似文献   

7.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题乌江亭》的作者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李商隐齐名,人称他们为“小李杜”。诗中所写的乌江亭是一个古迹,楚汉相争时,项羽被打败,在此自刎。对于项羽的自刎,不少人认为是一个“悲壮之举”,比杜牧晚出几百年的南宋女诗人李清照就是持这个看法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写作背景是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进取。她要借颂扬项羽来表达自己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杜牧却并不认为自刎的项羽是什么“鬼雄”。战争不可预测,胜败是兵家…  相似文献   

8.
杜牧《题乌江亭》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来可知1”王安石《乌江亭》诗云:“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上来?”同是七绝,同论项羽,而所臧否的观点不同:小杜说“卷土重来未可知!”鼓励他失败了再干;荆公说“肯为君王卷土来?”人心已失,败局难回。读之,引起我对于如何改编现有部编中学语文教材单元的一些设想。开国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不论是部编或省编的,不论是文学、汉语分编或含编的,大抵是按思想政治教育(如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等等)、文章体裁(如记叙、议论、说明等)和语言体系(先白话,后文言,文言又是集中  相似文献   

9.
秦灭以后,项羽为争霸天下与刘邦恶战了五年,由强而弱,终至灭亡。他最后被围垓下,突围至乌江。乌江亭长舣舟以待,劝他渡江东归,重振旗鼓。他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羞愤自刎。历代文人墨客就此纷纷赋诗作文,臧否褒贬,以吊古伤今或借题发挥。唐武宗会昌年间,大诗人杜牧游历乌江,经过项羽自刎之处,凭吊古迹,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题为《题乌江亭》的七绝,其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人首先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难以逆料,暗示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对待的问题。接着强调男子汉大丈夫面对失败应能…  相似文献   

10.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的作者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李商隐齐名,人称他们为"小李杜".诗中所写的乌江亭是一个古迹,楚汉相争时,项羽被打败,在此自刎.  相似文献   

11.
诗歌的海洋里,同类型的诗作很多,或同一主题,或同一标题,或同是歌咏一事一物等;从作者角度而言,可以是不同诗人的,也可以是同一诗人的。只要是作品之间有内在的某种关联或一定的相似性,都可以放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认真对照,或相近,或相反,或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一)角度不同,认识不同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咏项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  相似文献   

12.
说起项羽,我们自然会想起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也会想起他自刎于乌江的英雄末路形象。对于他的胜败原因,功过评价,文人墨客历来有多种意见。在此摘要谈谈,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历史趣闻吧。第一种,以杜牧为代表,他有感于项羽兵败自刎之事,题诗书怀,在《题乌江亭》诗中道出了卷土重来的主张: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事不期”,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包羞忍耻”,即能像韩信受胯下之辱那样,做到“败不馁”。更何况,你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执教完《项羽本纪》,学生在抒写学习感悟时提出了一些读后的困惑,经过整理,以下三个问题比较有意义——1."本纪"记帝王朝政兴衰,项羽并未建立统一政权,如何可入"本纪"?2.杜牧诗云"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诗云"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项羽乌江自刎是合理选择吗?3.项羽及其部下都已战死,霸王别姬,慷慨悲歌,谁人见得听得?《垓下歌》如何记入史册?课堂学习之后的提问,表现为评价和探究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卷土重来     
成语“卷土重来”不难理解,常用其比喻在失败之后并不灰心,重整旗鼓,重新再干。它来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  相似文献   

15.
放弃     
翻阅历史的沧桑,每每心有感慨,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为何如此轻易地被时代所遗弃。李清照感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牧评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重来亦或放弃,也只在刹那的抉择,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篇《放弃》。  相似文献   

16.
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地,历来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当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岐亭镇。一、杜牧确曾到岐亭。杜牧任黄州刺史时(公元842——844年),黄州治所在今新洲县。这里与麻城岐亭相去不远,两地交通也很顺畅。除取诸陆道,尤可假舟楫之利,沿举水往还两地之间。岐亭地处黄州域内,杜牧造访此地,符合情理。再者唐时黄州为一偏僻小郡,不难治理,公事谅可松动。更兼杜牧因受权相排挤,内心抑郁难平,同时他素有寄情山水的癖好,因而,谪居黄州期间,经常外出,游历察访,有甚于扬州时期。黄州各县他都曾涉足,传世的作品可以为证。这里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他也曾到过麻城岐亭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扬州慢》“竹西佳处”的注释中,注者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解释成:“谁想到竹林西边的路就是热闹的扬州?”“竹西路”被解释成“竹林西边的路”了。“竹西”一语,《辞源》释为古亭名,所举例句正是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中的这个句子,而且还在引用《全唐诗》赵嘏《山中寄卢简求》“竹西池上有花开,日日幽吟看又回”的诗句后作了这样的说明:“后人因于其处筑竹西亭,又名歌吹亭,在扬州甘泉县(今江苏扬州市)北。”由此可知,“竹西”不是“竹林西边”,而是“竹西亭”。  相似文献   

18.
说起项羽,我们自然会想起他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也会想起他自刎于乌江的英雄末路形象。对于他的胜败原因、功过评价,文人墨客历来有多种意见。在此摘要展读,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历史趣闻吧。第一种,以杜牧为代表,他有感于项羽兵败自刎之事,题诗书怀,在《题乌江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樊川集>中<题乌江亭>、<赤壁>、<题商山四皓庙一绝>、<题桃花夫人庙>四首咏史诗为例,探讨杜牧诗歌为人所称道的"翻案"之不足,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师院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刊登的《王安石〈泊船瓜洲〉写作时间辨》一文,作者提出《泊船瓜洲》一诗应该是王安石第二次为相时的作品,这个观点是对的,但作者把这首诗写作的地点从瓜州移至京口是不对的。《泊船瓜洲》的诗题已明确告诉我们,王安石是在泊船瓜洲之时,遥望一水相隔的京口而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