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当前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倡导“愉快教学” ,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用什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收到“乐而不知疲倦”的效果呢 ?课始激趣。 导入新课时 ,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做到课始“激趣” ,让学生一上课就精神振奋 ,在快乐的气氛中想学。因此 ,教师不但要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要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每节课开始 ,我都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 ,以趣激情 ,尽量使学生进入乐学的最佳境界。具体做法有 :用猜谜语入境 ,读儿歌入境 ,演示入境 ,说奇入境 ,表情朗读入境等…  相似文献   

2.
王宵楼 《中国教师》2009,(Z1):330-331
<正>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起始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它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导入课的作用可以用"人境"和"亲切"来概括。一上课,教师就要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知识情境中去,要让学生对学习感到亲切、有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调动起  相似文献   

3.
课堂导入,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开始,也是关系到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能否顺利地进行整个教学的关键性因素。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说明,虽然课堂导入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教学时空极其有限,却是我们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的一环。有了成功的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4.
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兴趣是知识的先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使每节课一开始,便创设一个适宜于儿童探索知识的意境,力争一上课就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儿童的情趣,这样,就能够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下面介绍三则情境导新课小例。教“比例尺”时,我用启发式谈话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上课,我便按学习小组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红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因此,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的心理从上课伊始就有效地定格于语文教学,教师应特别注意巧妙地设计导语。特级语文教师于消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O”为此,我在教学中潜心设计课前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简介作品影响导课法语文教材中的不少作品都选自名家名篇,这些作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相似文献   

6.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从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功或失败。自然教学导入新课要注意科学性、启发性、针对性、灵活性和趣味性。下面以第一册部分自然课教学在注意“五性”的基础上,谈谈导入新课常用的九种方式。提问式: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后导入新课。提问有两类,一类是复习旧课的提问,另一类是联系实际的提问。前者如《冰》一  相似文献   

7.
课前导入犹如音乐的“序曲”,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为学习新知识做鼓动和铺垫。那么,导入技能在语文课上如何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8.
鉴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音乐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唱家或歌唱家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于漪语)之先进的语文教学导入理念,语文教学时,我们必须依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根据同学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等特点,采用令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蕴含着浓浓的艺术审美韵味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让语文教学更美丽。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法,收效甚  相似文献   

10.
上课了,如何使学生迅速地把兴奋点由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设计一个精彩的开课。常见的新课导入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开始,教师用简洁的语言直接揭示课题,把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新知的探索上。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师首先说明今天将学习一个新知识——角(板书),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尊敬和继承。小学生对一切新知识具有好奇的特性,他们小小的脑袋装了很多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勾画和想象。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新课程的导入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建造一个梦幻的城堡,引导他们走向知识的殿堂。本文从情境导入、悬念导入、诵读导入、音乐导入、新旧知识联想导入这五种方法来分析新课导入方法的运用和操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从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兴趣爱好出发,探索对小学生具有实际作用的语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材: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教学应避免乏味的说教,要积极创设情境,重互动、重实践,把口语表达和交际行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统一,学以致用。一、巧设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巧妙地创设各种口语交际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教学《学会道歉》一课时,可在课初、课中、课末三次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展思路。1.课初即兴表演。上课伊始,教师“不小心”把一个学生的书本碰落到地上,教师连忙捡起书本并向学生道歉。…  相似文献   

13.
教学导入语,又叫导语。它是教师讲授课程新内容的导言,是引入新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好的导入语能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同时,导入语的运用还能起到另外的辅助作用———“收心”,即把学生从活跃的课间活动中拉回到严肃的课堂教学中来。总的来说导入语的作用可用“双重过渡”来概括:即从课间向课堂听课的过渡和旧内容向新内容的过渡,前者为上课作思想上的准备,后者为学习新内容作知识的铺垫。导入语运用的得当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注意力集中到新的教学内容来,从而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  相似文献   

14.
刘彦 《教育教学论坛》2012,(22):166-167
导入技能就是为了在新学科新课题、新知识的学习之前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起注意,启发思维,增强主动性。导入的方法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应用,使得课前导入方法对体育课堂、学生和教师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艳兰 《湖南教育》2005,(14):38-38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那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那么教师该如何使数学教学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一、巧妙设计导入,激发学生思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引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以疑激趣,巧妙设计新课导入。例如:在教“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教师一上课便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学生一听要做游戏,个个精神焕发,情绪高昂。教师接着说:同学们可任意说一个分数,老师都能很快说出它能…  相似文献   

16.
贾腊生 《湖南教育》2003,(13):30-30
课堂教学的骨架是课堂结构。课堂结构一般由“阶段、环节、程序”组成,如新知识学习课一般可分为“导入、新知识学习、应用、结束”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由一至三个环节组成,如有的新知识学习课中的“新知识学习”阶段可安排“解决问题一、解决问题二、归纳生成新知识”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又由若干个程序组成。一节课的“阶段”和“环节”是课前设计好的,但大部分“程序”不要课前设计,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为了实现对教师教学的有效评价,评定一堂课要解决好如下四个问题。1.你是怎么教的?评课者听完教师的课后,要和执教者一…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学要求教师对不同类型的课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本文想就语文教学谈谈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和课外阅读指导等几种不同课的一般教法。 一、新授课:新授课的任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训练新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教师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讲解启发,旨在引导,让学生“读读、想想、议议、练练”,把“熟读”与“精思”结合起来。教师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犹如弹奏钢琴,之所以使观众陶醉,乐曲本身创作的成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靠弹奏者的艺术发挥,它要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把优美的旋律传给听众,感染听众,也就是把自己的感情传达给对方,转化为自己工作对象的感情,这才是成功。所以,我们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研究学生心理,要研究怎样调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呢?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几点经验,与大家探讨一下。一、做好课前“热身”活动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刚上课,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9.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活动呈现积极的状态。为了使学生“需之切”,教师就应该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翻开中外文学作品,不乏文质兼美、富有情趣、哲理和贴进学生实际的范例,政治教师可以把其用于不同的教学阶段。1.导入新课,活而有味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要像小提琴上弦校音,必须准确无误,才能使演奏悦耳动听。例如,在教学“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特点”一课时,通常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20.
新课导入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合理设计导入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将新颖的教学理念融入导入教学环节中,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这样教师就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