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师钢琴教学中应从单一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能力培养,课堂上结合相关乐理教学及演奏技能技巧训练,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运动感觉能力、记忆联想能力的全方位发展.从审美层次倾听音乐,深刻地感悟音乐,充分的想象音乐,进而达到键盘演奏技能和多方面音乐技术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技能教学中的音乐基础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技能学习并不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注重钢琴演奏与技术技巧训练,随着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体系的建立带来了钢琴教材体系、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从音乐感觉和音乐表现的音乐基础培养角度谈钢琴技能教学,积极思考钢琴技能教学方法,确立音乐基础培养的教学理念,有效而快捷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秦红梅 《文教资料》2009,(10):148-149
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技能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弹琴的自信心,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钢琴教学与学生技能训练的相互关系体现在:钢琴技能规则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规则化的学习基本素质;钢琴技能感觉训练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理优势,克服或弥补自己在钢琴技巧上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4.
在钢琴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钢琴教学与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一,钢琴技能规则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规则化的心理素质;第二,钢琴技能感觉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智慧能力。  相似文献   

5.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正确把握各种节奏,加强对特殊节奏的训练,是钢琴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可以通过听觉的训练及其合作演奏等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丹 《考试周刊》2009,(2):148-149
钢琴演奏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高师钢琴集体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弹奏钢琴的基本技能,更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及审美能力,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培养学生钢琴教学实际能力,使学生成为懂理论、有技能的高素质音乐师资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高师的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在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学生唱歌的音准、节奏、速度等具有规范作用,而且对他们今后从事中学音乐教学具有极其实际的意义.因此.对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应作为钢琴教学的重要课题予以高度重视.钢琴伴奏能力是通过伴奏的弹奏训练来培养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功的训练.首先是手指的功夫.这是钢琴技巧最基本的一环.钢琴伴奏练习和独奏钢琴练习要求都一样.要掌握塑造各种音乐形象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如弹奏抒情、轻柔、优美歌曲伴奏和舞蹈性节奏的乐曲的伴奏),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意境.让学生在弹  相似文献   

8.
钢琴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水平,不断研究和探索如何在日常的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教师要将钢琴技能训练、乐谱分析训练、和声织体训练、作曲技术训练等融为一体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的音乐分析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钢琴弹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  相似文献   

9.
敬悦吾 《华章》2007,(5):120
节奏是音乐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学琴者在节奏上的错误或节奏不准确是弹奏中最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特殊划分的节奏,如二连音、三连音及多连音等,总是感觉难以把握.对此,本人从多年的钢琴教学中总结了一套训练此类节奏的有效方法,从而让学生有逻辑地、准确地掌握这种难度的节奏.  相似文献   

10.
节奏是任何音乐艺术形式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以说是音乐的命脉。在钢琴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节奏的训练必不可少,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是学生养成良好钢琴弹奏习惯的基础。本文从钢琴教学的角度,对学生钢琴弹奏节奏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郑晔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2):99-102
钢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钢琴弹奏技能,提高音乐表现力以及为歌曲配弹伴奏的能力。教学重点应该逐步地从单纯讨论演奏技术转向培养学生的音乐性上。尤其需要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把培养音乐表现力的教育与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音乐表现力是学生实际能力的具体反映。应从培养正确的读谱习惯、夯实听觉基石、构筑歌唱旋律、控制节奏与速度、加强艺术实践等五个方面通过正确的弹奏技术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音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来的素质教育工作中,音乐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节奏训练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途径。通过对当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技能,提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促进音乐教学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80):7-8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有了不同的节奏,才会有不同风格的音乐,才会产生多样的情感。学生的节奏感知力更是开展一切音乐活动的有效保障,是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定要训练的基本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节奏游戏,使学生形成基本节奏感知力;通过声势律动,培养多声部节奏感知力;通过变化拍的身体部位,巩固节奏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采用卡农形式的多声部朗读歌词,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感觉,为以后的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的音乐节奏训练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熟悉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出适合小学生的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方案,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觉,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觉,为以后创作出具有共鸣的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音乐学习中,视唱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看谱即唱、听谱可记的能力,强调对音准、调性、节奏等音乐基础技能的训练;声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与发声、正确理解和表现作品的能力,强调对演唱表现力和感受力的训练.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通过相互融合,能够让音乐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师钢琴教育改革要以适应国家基础教育为前提,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高师钢琴教育要在重视基本弹奏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结合技术要点、重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搞好辅助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等三个方面实施高师钢琴教育策略,推动我国高师钢琴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德国著名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骨架,是构建旋律的基础.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都要接受两年以上节奏、听音、视唱的基础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节奏感不强、节奏掌握不清晰给声乐训练,舞蹈、钢琴训练带来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18.
“音乐感觉”简称乐感,是演奏者对音乐的感知及与之产生的共鸣.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在训练学生演奏技巧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乐感”.以提高演奏的准确与完美.本文通过分析音乐感的基本特征,提出钢琴教学中乐感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刘红 《中国成人教育》2007,(18):144-145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钢琴教育中许多钢琴教学陷入了纯技法训练这种误区.鉴此现状,钢琴教学的内容必须在原有的技能学习、识谱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听音弹奏、移调练习、视奏练习与合奏练习.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训练,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听觉体验及感受力.学生的演奏技巧才能演化为能唤起这种体验的、高度的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中师音乐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具备作为小学老师应有的音乐素养和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有声乐、指挥、乐理、视唱、练耳等。其中视唱教学属于识谱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演唱、演奏能力和正确理解、感觉音乐作品能力的重要途径。无疑它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中师音乐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音准和节奏教学,将老师的示范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寻找有效途径,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这是视唱教学中的音准和节奏教学的关键。关于音准的教学。音准是组成音乐的要素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