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共时平面的观点,考察了"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过程。①"走"字作为介词,是由实词一步一步虚化过来的。而这种虚化的过程也在共时平面上得以投射,从而为实词虚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是春天,走一步,再走一步,气象就会焕然一新。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走一步,再走一步,胜利的曙光就会出现。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路  相似文献   

3.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一篇文章,记叙了"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它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应对人生的坡头沟坎,给了我们有益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4.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正>面对思辨型材料作文,考生最头疼的就是何时该"就事论事",何时该"多走一步"。往往是该"就事论事"的时候"多走一步",或者该"多走一步"的时候"就事论事"。这个问题没搞清,学生就没有真正学会审题。请看下面两道作文题:例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苏  相似文献   

6.
"字无百日功",要写好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每一堂写字课,每一次的作业,我们都能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从字的笔画、偏旁再到字的构造,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练习,人人都能写出一手好字。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游记类教学,很多教师带领学生对文本"赏析""品析",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主要教学手段。但很多课堂"赏、品"过之,而"析"字落而不实,学生的感悟仅停留在"感","悟"的层面还没有真正进入,比如就算让学生画"游记思维导图",基本上还是"旅游路线图"。以下,就《壶口瀑布》(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笔者的教学实录,例谈游记类如何在"家常"教学的基础上,走一步,再走一步,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将"趣"字拆开,便出现两个字--"走"和"取"。走,就是指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走完你人生的每一段路;而取,则是指在每走完一段人生之路,每做完一件你想做的事之后去迎取内心的快乐与满足,取得一次又一次小小的成功。而你得到知识和经验的这段过程即是你所要寻找的人生之趣。趣无处不在。每一天都有值得你感到趣的地方。时时保持良好的心态、自信的微笑,这就是  相似文献   

9.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天,我就借用这句话来谈一谈我是如何教《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语言风格简洁、故事性强、在寻常故事中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记叙文.就单元教学内容来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既是对前一篇课文《紫藤萝瀑布》感悟人生话题的延续,又是为后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继续感悟人生作铺垫,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正是基于《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教材中的这种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我渗透了三方面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章月娥 《初中生》2013,(36):60-61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能穿石。"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有这样一句:"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确实,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成功就在你的坚持之中。失败者走了九十九步,成功者比失败者多走了九十九步后的那一步。也正如水的温度  相似文献   

11.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记叙一件小事的作文。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写童年生活的短文。文中回忆的故事是:小时候,瘦弱胆小的"我"与同伴们攀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后在爸爸的指引下"我"一步一步地走下了高高的悬崖。这篇课文,从多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作文技巧方面的借鉴。起码可以让我们"一课三学"。  相似文献   

12.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一篇精美的叙事散文。  相似文献   

13.
路在脚下     
每次朗读《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都会把我带入当时的环境,而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黑夜一步步脱险的情景,他由毫无信心到萌发信心,至信心大增,清楚地感悟到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自已脚下的路,直达到自己想要到的地方. 当然作者"我"成功地解决困难,离不开:"我"的朋友杰利. 杰利,是一个对朋友一心一意的人,要不然他为什么会有点不放心,为什么还会在漆黑的夜冒险找来"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4.
家教名言     
《家教世界》2009,(3):55-56
"一步二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父亲这样在教孩子走路,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玩笑",父亲却回答:"老兄错了,这不是开玩笑,这  相似文献   

15.
步·走·奔     
这三个字的古文字形体都含有“止”字意义也有关系止古文字写成或,描画左脚或右脚。为了书写简便,只画了三个脚趾。后来渐渐写成、。先看“步”的古文字:或,一左一右两只脚朝着同一个方向在行进。“步”最初就是“行走”的意思,也指“慢慢地走”。现在,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也叫“步”,如“跨了一大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步”今天的形体仍然是上下两个“止”,两个“止(脚)”的大拇指也还是一个朝左,一个朝右。再看“走”的古文字:。下面是“止”,表明这个字的意义和脚有关。上面是一个迈开两腿、甩动两臂的人,可以看出,这个人正在跑。上…  相似文献   

16.
曹津源 《语文天地》2011,(16):61-64
(接上期)必须承认,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具有多维性,反映这样的多维心理才能是真实的、有个性的命题。今年的命题延续这一去年的命题理念,值得我们关注。例如今年既有《走一步,再走一步》(咸宁题)这样的"励志"题,也有《示弱挺好》这样让考生一吐真言的佳题。这  相似文献   

17.
所谓创新,说到底就是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比人多走一步,早走一步,或者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再走一步。  相似文献   

18.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但文章有几处文字硬伤,本文拟对此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莫顿&;#183;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叙述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当问到她的成功的秘诀时,她笑着说:"如果成功需要走100步,那么我就走101步,我要永远比别人多走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