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福顺 《垂钓》2005,5(11):19-20
花心思钓过白鲦的人都知道,它是最难钓的高智商滑鱼之一,想要制伏它,钩大钩小、标尾粗细、浮标长短等诸多因素都需要仔细研究。您能在一天之内钓起十几斤烟卷大的白鲦吗?笔者尝试着设计了点钓浮标,使用由这种浮标构成的钓组钓遍大江南北,每年钓获的白鲦近千斤。经过近干次的对照实验和严格的实践考验,笔者推出了这种DXS-1型浮标(白鲦浮标),在这里把由它组成的钓组介绍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轻松俘获那些小滑鱼。  相似文献   

2.
张铨 《垂钓》2010,(2):30-31
钓鱼之前,我们都会对浮标设定一个调目。可你知道这调目是根据什么调出来的吗?假定你要调整一支浮标,你知道该将它调几目钓几目合适吗?  相似文献   

3.
底钓调标     
王怀斌 《垂钓》2006,6(11):17-19
现在讨论浮标的文章很多,特别是关于浮标的调钓。本人虽也谈过浮标,但从未谈过浮标的调钓。今天也来凑个热闹。这里我只说说钓底时浮标的调钓。 浮标调钓,首先必须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调钓浮标目的是什么,调的是什么,钓的又是什么,也就是说调钓浮标的本质是什么?调钓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垂钓前调目的设定,二是调标后钓目的设定。  相似文献   

4.
胡宝群 《垂钓》2005,5(9):47-48
浮标是整个钓组中最重要的配件,浮标入水后会产生浮力,平衡重力、传递鱼讯的功能使它成为水下鱼情和鱼就饵语言的“知情人”和“传话人”,钓者还可以通过对浮标调目、钓目的调整或变换其外形,来改变鱼的就饵环境,提高中鱼率。  相似文献   

5.
刚毅 《钓鱼》2006,(24):28-28
钓鱼中有许多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就象鲫鱼吞饵钓钝的必然抬送浮标,钓灵的浮标必然下扽,这是一般的规律。能够掌握这些规律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或者是掌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钓者而言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它关系到你的收获和你日渐提高的钓鱼技术。传统手竿钓鱼可以根据鱼星的多少,颗粒的大小和多寡来判断鱼的大小,鱼的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钓鱼》2004,(13):33-33
用悬坠钓组钓鱼,总是先上小鱼,而且没有办法驱赶它。有人说是钓饵雾化引起的,用硬饵、大饵钓迟钝,问题就解决了;有人归罪于浮标。说细标尖的浮标过于敏感,改用粗标尖浮标可以把小信号过滤掉。请问哪种说法正确?  相似文献   

7.
《垂钓》2006,6(11):12-13
自悬坠钓法诞生以来,与浮标相关的话题就一直绵绵不断。做标的用标的似乎都在给浮标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今,随着悬坠钓法在国内迅速发展,更多的人开始以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来探讨浮标。于是有人提出:离开鱼谈浮标纯属空谈,离开鱼而谈浮标的调钓更是不切实际。从表面上看,这个道理很浅显,但实际上若想参透其中的奥妙确实要花费一番苦心,尤其是关于浮标的调钓。对于一个拥有多年悬坠钓经验的钓者而言,他在下竿之前就已经在脑海中跳出一种惯性的调钓方式,并依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而对一个初探悬坠钓法的钓者来说,他好像总在钓不到鱼时怀疑自己的浮标到底调得对不对、钓得对不对,所以这就需要扎实的理论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8.
姜丹 《垂钓》2020,(3):8-11
那些还在向后辈新手宣扬调4钓2理论的人,你们到底是不懂,还是人心不古?调几钓几是由浮标的精度决定的,当你的浮标精度和我的不一致的时候,我没法直接告诉你应该调几钓几。那些网络上可以直接告诉你答案的,肯定是在骗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网上,总有人问我类似的问题:浮标到底应该怎么调?有人甚至具体到了钓鲫鱼应该怎么调,钓鲤鱼应该怎么调,好像这个东西是个公式一样,只要按部就班完成,就能钓到鱼、钓很多鱼。其实,调标是由具体的鱼情水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郅辽 《钓鱼》2007,(1X):14-15
1989年“台钓”进入大陆。自那以后,浮标受到关注,因为它提供了饵重平衡钓组的可能。然而,我们并不十分关心它的材质,诸如木材、芦苇、孔雀翎、塑料等等都是以调4钓2来认识的。随着“台钓”普及和实践的提高,先是塑料标被淘汰,接着芦苇标出局,孔雀翎被冷落。代而取之的是巴尔杉木浮标。可是,从2005年起,芦苇标卷土重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04,(6):28-28
有一个疑问困扰了记者多年,就是钓快鱼的浮标能不能钓慢鱼?用钓快鱼和钓小鱼的浮标钓大鱼,在浮标调整上有没有区别?对爱好钓鱼,但没有机会参加钓鱼比赛的钓鱼大众来说,形状各异、规格多样的浮标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标公式?  相似文献   

11.
无标钓白鲦     
夏雨龙 《垂钓》2003,(5):20-20
有没有一种高效快速的钓白鲦的方法呢?试试无标钓白鲦吧——无须浮标,无须诱饵,一抛一提之间,银白色的白鲦就会跃上你的钩尖。  相似文献   

12.
《钓鱼》2006,(4):52-52
三大基本钓组第③部分游动钓组浮标在棉线结和水中浮标(或连接环)之间可以自由移动(但不是全游动),1~2度的游动幅度(长度)的设定方法。使用的咬铅和水中浮标是B~5B左右的.并不像移动钓组那样一口气沉下去的,而是浮标和水中浮标慢慢地分开,这就叫做游动钓组。它的好处是在设定鱼层深度时,可通过移动棉线结.自由自在地应对从浅层到中层的鱼层.是中通型浮标的基本钓组。而且麻烦较少,操作简便。是在所有的钓场都能期待钓果的基本钓组。  相似文献   

13.
筏钓砚石溪     
湖中人 《垂钓》2014,(2):42-47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洲。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在鱼排上钓翘嘴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轻便的装备,清澈的湖水,解读离你最近的浮标和竿梢讲述的语言。我最喜欢的钓法是行程钓,看浮标在水中慢慢行进,其间的任何停顿和加速都会让你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14.
谷晓林 《垂钓》2006,6(6):7-7
通过观察浮标的动作来捕捉有效鱼讯,并及时擒获“肇事”之鱼——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不论是浮标的自身语言还是浮标的鱼讯语言,浮标作为“语言”的载体确是证据确凿、毋庸置疑的。因此。浮标如何调钓也就成了钓鱼人关注的焦点。我本人比较倾向于浮标调钓分开的理论。浮标的“调”是一个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钓鱼人本身的一种习惯使然。也就是说:浮标的选择与调整最主要的依据是钓鱼人本身的意愿倾向,至于是否合理就要看它是否与实际鱼情相匹配,  相似文献   

15.
浮钓草鱼     
小东 《垂钓》2013,(7):34-35
浮钓的区域很广,从轻微离底到水面表皮统统可以归入“浮”的范围,因此,浮钓实际是指钩不到底的半水垂钓,该钓法在竞技比赛中较常见,在野钓草鱼时,浮钓同样是不错的钓法。钓者在浮钓时应了解以下几点:1.确保你的浮标能够拉起你的饵料,即钓者所用的浮标浮力大于饵料的重力,这是能否浮钓的关键。如果饵料太重,浮标带不起饵料,致其落底,则不能称之为“浮”。  相似文献   

16.
老侯 《垂钓》2013,(12):54-57
矶钓防波堤时,钓者千万不要轻视浮标和咬铅的作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能否爆箱。  相似文献   

17.
胡宝群 《垂钓》2005,5(7):27-27
当我们在钓组上挂上饵团后抛入水中后,浮标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动作,通常来说,浮标的动作过程会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浮标站立、浮标稍停顿和浮标下沉到钓目不动,三个阶段中,浮标的不同状态肯定对鱼就饵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炎冰 《钓鱼》2004,(14):32-32
“调4钓2与调5钓2,都是钓2目,是浮标确定了调目,还是根据鱼情设计调目和钓目7”有此疑惑的钓手不在少数。我注意到您在第七届“钓王杯”和第四、第五两届“海狮杯”比赛中钓底用的都是13目长标尖浮标,调4钓2。虽然您的成绩很有说服力,可总是避免不了空竿。请问,空竿率与浮标的调目和钓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炎冰 《钓鱼》2005,(8):22-22
一般来说,浮标的规格只要不是太大,用它钓什么鱼都可以。但竞技钓鱼和个性化钓鱼就不同了,钓底用标身瘦长的碳脚浮标,还要看鱼的大小、离底情况和标尖反映饵重变化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规格:打浮用宽肩短身的竹脚浮标,要区别鱼的吃口和泳层变化特点在溜肩、坡肩和平肩的不同造型中精挑细拣。于是就有了浮标的套和号。  相似文献   

20.
《钓鱼》2006,(15):39-39
浮标,可以在固定浮标的棉线结和水中浮标(或者连接环)之间自由地移动。但不是整个范围都游动的(不是全游动),游动的幅度只有1~2度的设定方法。使用的咬铅、水中浮标是B~5B左右的。不是像移动钓组一样一口气沉下去的,而是浮标和水中浮标慢慢地分开的游动钓组。它的好处是,泳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