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好奇心是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原动力.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感到好奇,是我们课堂教学必须研究的问题.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素材有: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对一些数学名称由来的探究.对一些数学基本性质、定理、证明思路由来的探究,设置新颖的数学情境和体现数学芙感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金泽民 《教师》2013,(4):50-50
有一次,笔者带着孩子外出玩耍时,看到他东摸西摸,东看西看,好像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要研究一番,忽然心生感慨:一个婴儿还不会走,却对世界充满好奇,就已经具备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然而为什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却很少具有如此的吸引力,甚至找不到人类这与生俱来的探索世界的宝贵财富——好奇心。我认为要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始。如何才能做到使学生对数学课堂既充满期待又能培养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案例,以及笔者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相似文献   

3.
颜廷业 《山东教育》2002,(10):56-56
一、发展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探索未知奥秘的钥匙。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到好奇时,本能地就会对这个事物产生一种追根刨底,弄清事情来龙去脉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创新成为可能。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告诉学生:两个两位数,如果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上的数字和等于十,老师就能很快说出它们的积。一个学生站起来说:76×74,教师立即说出得5642,另一学生说45×45,教师说得2025(边说边板书)……这时学生感到很好奇,教师没有急于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习经常与单调的阿拉伯数字、繁琐的计算打交道,需要拐弯抹角的思考,难免有的学生感到乏味,甚至产生疲倦、反感等消极心理.新课改倡导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进而快乐地学习数学.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数学课堂中不妨适当地幽默一下.  相似文献   

5.
明星通过包装,使更多的人了解他、接受他、喜欢他;产品通过包装,让人们在使用该产品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同样,数学通过适度的“包装”有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单调的、枯燥的,从而更愿意亲近它、喜欢它。那么怎样对数学进行“包装”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自己不成熟的做法和体会,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事实告诉我们: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往往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人们去探索、寻找问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纽织教学,怎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等问题成了数学教学活动中备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于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有些肤浅的认识。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一谈:  相似文献   

8.
让枯燥、沉闷的数学充满活力,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让每个学生喜欢数学,是本次课改的高要求本主要想解决的问题就是: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工具学科,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最重要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滋有味”,使学生由“学数学”变成“玩数学”.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觉得巧用数学之美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特级教师张思明曾在学生中做过一个如何看待数学学习的问卷调查.学生给予了“幽默”的回答:“数学是一些居心叵测的成年人为青年学生挖下的陷阱”“数学问题是一些仅仅出现在课本和试卷上的.让某些老师看着学生崴脚而感到窃喜的东西.”为什么学生心目中的数学竟是这个样子?因为学生缺乏对数学一个完整、正确的认识。的确,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认为数学就是概念、定理和公式,枯燥且乏味。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奇、喜欢探索、乐于游戏、富有想象,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再构建、再创造的过程,是需要实验、探索和想象才能实现的。因此,儿童天性和数学本质是可以统一起来,达到融合的。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儿童天性与数学本质的融合呢?让儿童在游戏中触摸数学本质数学游戏对儿童来说更具有独特的魅力,教学中应该有效地运用数学游戏,展现数学的本质,彰显数学的价值。例如,学生喜欢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设计了智慧宝盒的数学游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且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激情飞扬、充满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本文就此谈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3.
邱学华老师说过:“数学教师的成功是让学生喜欢数学。”而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关健是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要求是“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才会有探索和创造的欲望,因此,数学教学的真正智慧不是你能教给学生多少数学知识,而在于你能让学生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15.
史彩英 《辽宁教育》2009,(11):51-51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有47%不喜欢数学。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发现:一个学生在数学上有能力.却少有兴趣,因此数学成绩不好。但如果教师能使他喜欢学习数学,那么这个学生就能进步。由此可见,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种享受。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源于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所以,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王敏 《黑河教育》2009,(3):43-43
数学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学生喜欢。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让他们去学一种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我认为: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正说明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之一的数学教育,如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下面以复数教学为例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就教于同行.1释疑激趣“人最宝贵的品质是好奇”,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1328项专利,这与他的好奇心有着紧密的联系.人若无好奇心,人类就不会有任何发明创造.在复数概念教学中,好奇心的激发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整个复数内容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引入复数概念时,可先让学生解下列题目:已知x2 x 1=0,求:x14 x114的值.这道题…  相似文献   

19.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师要善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从我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立下雄壮的誓言:我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爱上数学.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我发现进入初中之后,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成绩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是一个令许多数学教师感到头痛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研究和探讨如何让后进生爱上数学的课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