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言 《钓鱼》2014,(9):28-29
在看过张之晔先生的《求教钓黄颡》一文后,颇有感慨,现结合自身经验写下如下感悟。钓黄颡,鱼饵和钓点尤为重要。钓饵最好是腥味重的虫饵,首选红虫束、大蚯蚓、蚊子幼虫。如同《求教钓黄颡》一文中提到两人钓黄颡鱼“一钩搓商品饵,一钩拉红虫钓底,结果4个小时内一人有口必中黄颡,一人只有鲫、鳊和白鲦。”可见钓黄颡鱼用腥饵效果较好,一来是避开商品饵对其他鱼的诱惑,二来是针对黄颡鱼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多以小虾、小虫为食,用腥味虫饵更符合它在自然环境下的就食习惯。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我们上海叫昂子鱼,又叫昂牛,初学钓鱼的朋友没有没钓过的,那是因为这种鱼好钓。其实鲇科的鱼,像鲇鱼啦,黄颡鱼啦,甚至包括鲴鱼,都是低智商的鱼类,脑子笨又贪吃,看到鱼钩上的鱼饵,决不会像鲫鱼那样去试探一下,它们不来这一套,张开大嘴就吞,吞完就跑,直到被人钓上来,还有点莫名其妙,嘴里吱吱嘎嘎地抱怨,说是把它钩痛了。  相似文献   

3.
郅辽 《钓鱼》2005,(22):40-40
在生产性钓鱼中有一种用于排钩,俗称歪嘴钩的鱼钩。它的特点是钩尖内折,钩颈与钩柄不在同一平面,故又称翘立钩.用它钓整、德、鳗鲡、黄颡等直吞不吐的鱼效果奇佳。后来,有人把它移植到不用浮子的手线和插竿钓组上,头天晚上抛钩,第二天收线,中了钩的鱼居然不能脱钩。[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李哲 《钓鱼》2004,(23):42-42
串钩钓组 串钩钓组,即用抛竿、鱼线轮、串钩、铅坠、连接器等钓具组成的钓组。该钓组的使用是在使用炸弹钩无效的情况下的一种补充钓法。它的优势是一根主线的钓钩上可分在不同泳层的水体中。施钓的适应面较广。很多使用串钩钓组的钓友,都曾有一副串钩中多鱼的经历。常有同一个钓组,上面的钩上了个翘嘴鲌鱼,中间的钩钓上了鲫鱼,底钩钓上了黄颡的事发生。当然,串钩能钓获的鱼类,不仅是上述的几种;  相似文献   

5.
李哲 《钓鱼》2004,(23)
串钩钓组串钩钓组,即用抛竿、鱼线轮、串钩、铅坠、连接器等钓具组成的钓组。该钓组的使用是在使用炸弹钩无效的情况下的一种补充钓法。它的优势是一根主线的钓钩上可分在不同泳层的水体中。施钓的适应面较广。很多使用串钩钓组的钓友,都曾有一副串钩中多鱼的经历。常有同一个钓组,上面的钩上了个翘嘴鲌鱼,中间的钩钓上了鲫鱼,底钩钓上了黄颡的事发生。当然,串钩能钓获的鱼类,不仅是上述的几种,还可以钓获乌鱼、甲鱼、鲶鱼、  相似文献   

6.
丁柏禄 《中国钓鱼》2006,(10):30-30
黄颡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在它的胸背部长有三根锯齿状锋利有毒鳍刺,而且全身还附有一层黏液,不易抓取。为此,不少人望而生畏,不敢碰它。那么钓获黄颡鱼后如何摘钩和剖洗,怎样预防毒刺刺入呢?我有一法供钓友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溪钓黄颡鱼     
汪洋 《中国钓鱼》2005,(10):17-17
黄颡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肉食性鱼类,身上有三根毒刺,常见的有黄色和黑色两种:黄颡喜阴暗,性凶猛,居住在溪河中的石堆、石缝里,对水温、气压的变化不敏感,住早春气温很低时就开始吃食了,钓点不安静时,对它吃食影响也不大。黄颡喜食腥饵,对钩饵的质量要求不高且吃口狠,是一种易钓的鱼类。  相似文献   

8.
谢葵 《中国钓鱼》2007,(9):16-16
一、钓具。在有黄颡鱼生活的河流垂钓,因黄颡多在近岸贴边活动,最好用手竿,3.6米、4.5米均可,上饵、摘钩、取鱼等操作简单、便利(尤其是夜钓,定点多竿,更显优势)。1.鱼钩。要大些,好处是①钩大穿大蚯蚓方便麻利,且小杂鱼不易噬食,不必担心大嘴的黄颡吞不进口。②黄颡嘴硬,钩大取钩方便。③夜间易遇较大鱼类,钩大牢固结实易扎牢鱼嘴,不易跑鱼。  相似文献   

9.
黄颡,俗称黄腊丁,分布较广,其肉鲜刺少味美,为淡水鱼中之上品。使用海竿串钩,则不失为一种主钓该鱼的好方法。垂钓季节以春末夏初之时为最佳。该时间段黄颡已从冬季的少吃少动转而变得活跃异常,因此,这段时间最容易钓到平时难得一见的大黄颡。钓点应选在有一定深度的  相似文献   

10.
谢葵  黄邦凡 《钓鱼》2007,(8X):30-33
夏夜一到,黄颡们全体出动了,活泼得很,那些相应的钓技钓法也紧跟着浮出水面,从近期的《钓鱼》杂志里跑了出来,第10期河南李懿老师的《长江钓黄颡方法》、广东罗爱田老师的《夏夜溪河钓黄颡》,第13期重庆张世才老师的《钓黄颡鱼攻略》。三位老师的文章各有千秋,浓郁的地方特色,娴熟的技法,  相似文献   

11.
微钓微养     
黄茨娅 《钓鱼》2012,(12):1-1
真是太可爱了!钓了一天鱼的老公,顶着烈日,辛辛苦苦,一身风尘的回来,将一天的“战果”直接往小饭碗里一倒。我定睛一看,天啊!小碗里游着一条微小的鱼,身上花纹多端,虽然娇小,身段倒是优美,原来是一条黄颡鱼。我仔细再看,顶多只有1.5厘米长,看得我眼泪都要笑出来了,若不是老公的钓技太高,1.5厘米的黄颡鱼又怎么会进入我家?  相似文献   

12.
夏钓黄颡     
汝水钓翁 《钓鱼》2011,(10):37-37
黄颡喜食荤食、活食,对腥膻味的食物特别感兴趣,有逆流而上的习惯,白天栖息在深水、石洞、草缝,黄昏以后便游动到流水处觅食,在河水涨水、下雨天或注入新水时,异常活跃。根据黄颡的独特生理特性,钓黄颡是比较难的,钓黄颡也要得法,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掌握了其中的窍门,才能钓有所获,才能钓到更多的黄颡鱼。  相似文献   

13.
李寒停 《钓鱼》2011,(18):14-15
自悬坠钓从台湾传至内地后,被广大钓友所接受,并把只钓鲫鱼的单一钓法演变成可钓多种鱼类,可谓是变化无穷、乐趣多多。但是,悬坠钓甩粉饵钓黄颡鱼一直都是让钓友很纠结,那么,针对黄颡鱼的食性及特点,怎么样才能有效的增加钓获,钓鱼大师周增强有他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春天,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黄颡鱼也开始活跃起来。几场春雨后,浑黄的河水将岸边的滩地淹没,黄颡鱼便最喜爱在这种滩地上觅食。在我们这儿,对于钓黄颡鱼,人们一般都用海竿挂蚯蚓饵,远投后夹上铃铛便在一旁静候佳音,但这种钓法针对性不强,因而鱼获往往不尽如人意。后来,我发现用手竿钓边,辅以诱饵,效果非常不错。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5.
蚯蚓如何挂钩,并非十分复杂。然而,钓鱼界却为此争论不休。笔者想根据自己的实践,就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不露钩尖与微露钩尖传统钓不露最钩原尖始的是观点。该观点认为,露出钩尖后,鱼咬钩时会被钩尖刺痛而弃饵离去,影响上鱼率;微露钩尖者则与此相反,认为不露钩尖便刺不进鱼嘴,反而引起鱼脱钩。笔者对二者都进行了实验,结论是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首先,要看钓什么鱼。不同的鱼种咬钩的动作、速度是不同的,象乌鱼、黄颡、鲶鱼、鳜鱼等肉食性鱼类以及罗非鱼等口大食猛的鱼类咬钩动作大、速度快,甚至不吐钩,露不露钩尖对它们影响不大,而…  相似文献   

16.
"黄丫",即黄颡鱼、黄腊丁,广东五华地方叫"黄丫角"。小型鱼类,大的长18厘米左右,250克一条的常见,100克上下的多见,500克的就罕见了。黄颡色黄,大个的有深色斑点,口扁、宽,胡须绕嘴,钓上岸时常发出"嘎嘎"声,胸鳍及背鳍各有一条尖锐长"角"(名由此而得)向左右和上方凛然戟指,"威"不可犯。倘若人不注意触其锋,立即皮破血出,痛痒并作,十分难受。这种鱼在笔者家乡五华山溪、小河产量极丰,很易钓获。现在夏天来了,正是钓它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7.
伏击黄颡     
小东  唐崇敏 《垂钓》2013,(7):20-21
很多钓友夏季钓黄颡都是抱着一种摸奖的心态,即使专门去钓这类目标鱼的时候也很盲目,只在某片据说有这类鱼出没的水域以海竿串钩挂了蚯蚓远远地抛出去,然后就是守株待兔。他们增加遭遇黄颡概率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钓具的数量,一个人的钓具占了好长好长的河岸。不光钓法、饵料单调,选钓位也很程式化,似乎除了大坝附近再没有别的好位置了。  相似文献   

18.
黄颡是小型肉食鱼,多生长江河中,江南三月即可垂钓。垂钓黄颡有以下注意事项。 提及黄颡,沪上钓手多有不知,不是沪人孤陋寡闻,实在是当地另有其名。水产市场称其为“昂刺”或“盎仔”鱼(实为(鱼央)(?)鱼)。辞海释义:黄颡鱼属硬骨鱼纲,鲿科,我国各地均产,系常见食用鱼。这种鱼个体不大,重500克的  相似文献   

19.
邹卫平 《钓鱼》2006,(6):36-37
勇于尝试发现行踪在四季分明的豫南地区,旧时钓鱼人以为冬天鱼不吃钩,后来这种认识被各种新的钓法所改变。2004年串钩钓冬鲫普及后,钓鱼人又解开了这一地区另一个鱼情之谜: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时,鲫鱼离开了深水,但浅水也钓不到它,这时的鲫鱼到哪儿去了?现河南商城的钓友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大鲫鱼就在你春钓时钓位的前方,只是手竿够不着,要用投竿串钩来钓它!2005年初春,用串钩过了一冬钓大鲫鱼瘾的商城人,不甘寂寞,拿着串钩四处找鱼,终于发现了鲫鱼的踪迹。先是在铁佛寺水库浅水湾,有人用串钩钓到大鲫;接着七里冲水库又传来鱼汛,有几人在上游悄…  相似文献   

20.
姚军 《钓鱼》2010,(10):37-37
南方的气候变暖比北方快,钓黄颡的季节也提前两月。由于黄颡在市场上卖价高,在野生水域里捕捉它的人就多,方法主要是电鱼,下夜钩。因此,在野钓环境下钓黄颡,钓友们很难有过足钓瘾的时候。在南方河流沟溪众多的水乡,可能家门口就有一块养殖面很大的湖、塘或水库。而这些大面积的养殖水域是有人管理的,他们多以鲢类鱼为主,为搭配需要再养殖一些草鱼、鳜鱼、青鱼等。如一草养三鲢,养鳜鱼是因小白条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