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镇峦,字远村,约生活于乾隆至道光年间,清代著名小说评点家。其《聊斋》评点,向为论者所重。然其籍贯,敏泽、黄葆真、于天池、王镇远、王增斌诸家书中均未言及。而偶有记述者,如陈乃乾《室名别号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页七七"晴  相似文献   

2.
今就(道光)《东阿县志》所载于慎行撰写的碑传文数通,校以《榖城山馆文集》所载之文,略述方志中所载碑刻资料的校勘价值。以期对传世文集的整理,碑刻资料的运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至四川学政。何绍基为厉志《白华山人诗集》所作序,不见于其《东洲草堂文钞》,光绪九年重刊之《白华山人诗集》亦未将此《序》列入。厉汝熊编印《白华山人诗书画真迹》,将此《序》以何绍基手迹影印的形式刊出。由于厉汝熊是厉志的曾孙,《真迹》所存多"家中旧藏"(厉汝熊《真迹》编后语),何绍基此《序》此前很少为世人所知。全文如下:浙中诗派,世以为病。论者所称浙西诸家,自竹垞、箨石而外,或苦纤佻;而浙东诸  相似文献   

4.
宋人李埴《皇宋十朝纲要》卷一五《徽宗朝》,在"进士"目下,将徽宗朝的"贡士"榜一并收录,今转引如下:崇宁二年取进士崔(霍)端友等五百三十八人崇宁三年贡士郑南等十六人  相似文献   

5.
郧阳府于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置。其舆地今大致属湖北十堰市所辖范围。郧地皆长山大谷,绵亘千里,界鄂豫陕渝等省市之交处。据资料,记载郧阳府设置后约三十年,其府志即有了纂修,约成于明正德初“甚荒略”。该志当为现知最早的郧阳府志。今惜早佚。万历六年(1578),巡抚徐学谟以前志疏漏,特延襄阳府纪善周绍稷纂修府志。  相似文献   

6.
《清史稿》卷69《地理志·四川》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同卷《地理志·嘉定府》又载:"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县。"同一卷,对嘉定州(治今四川乐山市)升府的年代记述前后矛盾,一说为"雍正十二年"(1734),一说为"康熙十二年"(1673),相差达61年。读者要问,到底哪个说法正确?清嘉庆十七年(1812)版《乐山县志》卷2《舆地志·沿革》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府,仍置县曰乐山。"嘉庆二十一年(1816)版《四川通志》卷4《舆  相似文献   

7.
《文献》1998年第1期第49页张固也《<续世说,的作者李垕是宋人》一文,说李垕是宋人是正确的。但张文中说李垕是"明(?)丹棱人","明州"误,应是"眉州"。《宋史》卷388《李焘传》:"李焘,字仁甫,(?)州丹棱人。……子垕。"可证李垕为眉州丹棱人。而明州有二,皆为唐时置。一在今浙江境内;一为羁縻州,在今贵州境内。均与"丹棱"无涉。《李焘传》中说:"[乾道]五年……子垕  相似文献   

8.
通江"三李"即清初四川文化名人李蕃、李钟璧、李钟峨三人。"三李"著述丰富,且均有政声,赢得了百姓及士人的拥戴。然而"三李"由于官职较低,史籍对于他们的记载语焉不详,讹误甚多。今就"三李"生平等事项略陈管见,以期方家赐教。一"、三李"生卒年考关于"三李"生卒,今多数工具书或称不详,或者回避,今修《通江县志》有明确记载,但缺乏依据,且正误混杂。1.李蕃。关于李蕃生卒,尚桓元《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徐夜,原名元善,字长公,济南府新城(今山东省桓台)县人。崇祯庚午科副榜贡生。入清前夕弃诸生隐居,更名夜,字东痴,后又字嵇庵。《清史稿、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一》载:"当是时,山左诗人王氏兄弟外,有田雯、颜光敏、曹贞吉、王苹、张笃庆、徐夜皆知名。"因此,《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等几部影响较大的辞书都列名刊介。近来,我翻阅某些有关资料,发现《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所载徐夜"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年七十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清代藏书史上,"铁琴铜剑楼"久负盛名,享誉海内外,其藏书史迹见诸多种史籍记载,为后人所敬仰。今就楼名之缘由作一考证,以正源委。从前人的记述来看,铁琴铜剑楼名称有三次变化:原名恬裕斋,同治十三年(1874年)因避清帝讳改名敦裕堂,1898年更名铁琴铜剑楼。此为《中国著名藏书家传略》所载;又如《辞海》等工具书均含糊为"其藏书处初名恬裕斋,后改名‘铁琴铜剑楼’。"  相似文献   

11.
张国藩 《档案》2014,(3):21-23
正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使大将蒙恬率大军,"北斥逐匈奴","渡河取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阴山山脉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若门阙,故名)、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五年(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湮谷,直通之"。《史记·蒙恬列传》亦载:"秦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直道从咸阳以北的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梁武帝村)为起点,穿越子  相似文献   

12.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近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散原精舍诗》、《续集》、《别集》及《散原精舍文集》。陈三立光绪八年壬午(1882)中举后,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入京会试,中式,徐一士《谈陈三立》及陈隆恪(三立次子)等《散原精舍文集题识》均称:"是年未应殿试,已丑成进士。"但考诸陈三立丁亥(1887)《致许振祎书》,不难发现丙戌"未应殿试"之说有可疑之处。三立此札原件存江西南昌藏书家王咨臣先生处,《江西社会  相似文献   

13.
吴朋飞 《历史档案》2020,(1):120-122
《历史档案》曾于2012年第4期刊发《河南贡院清代碑记两通》一文,(1)内有辑录整理的雍正十年(1732)《改建河南贡院记》(简称"雍正十年碑")和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河南贡院记》(简称"道光二十四年碑")碑文两通,为学界研究河南贡院乃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很大方便。2012年,在济源宋村发现道光十一年(1831)《重修河南贡院记》碑文拓本(简称"道光十一年碑"),并据此重立石碑,与原存河南大学校园内的两通清碑一起,保持了河南贡院碑记的完整。兹对此碑文略作简介。  相似文献   

14.
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八月清政府统一台湾、次年二月置台湾为府(隶于福建省,下设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后,曾多次纂修台湾府志。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台湾地方文献者无不认为:台湾府志共有五部,“初作于康熙三十三年,观察高公拱乾成之”。(简称《高志》)①但近年上海图书馆新发现一部罕见的《台湾府志》,(以下简称《蒋志》)该志共十卷,清  相似文献   

15.
李鹏飞 《历史档案》2015,(2):118-121
康熙《蓟州志》、雍正《畿辅通志》、道光《蓟州志》、民国《重修蓟县志》等方志中,对明代蓟州兵备道历任官员的姓名、籍贯、出身等信息均有备载,并将弘治时期的张琏列为蓟州兵备道首任官员1。光绪《顺天府志》的表述则更加明确:"蓟州道,弘治九年置,治蓟州,十一年徙治密云,嘉、隆间复置道于蓟州。"2而《明孝宗实录》也记载,弘治十二年(1499年)十月丙辰,户部会议巡抚等官所陈事宜,其中之一为,"天津及蓟州兵备副使旧注衔山东,俸粮、皂隶支应不便,  相似文献   

16.
1992年5月,在东营区原油郭乡党委、乡政府文化站的协助下,东营区档案馆征集收藏了刘营村退休干部刘培英同志收藏的皇帝嘉封档案——《奉天诰命》圣旨。《奉天诰命》圣旨源于清代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二十六日,受道光皇帝旨意,为山东省乐安县(现广饶)北隋村(今属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东隋村)隋藏珠之父母加封三级之命令。《奉天诰命》系当代的  相似文献   

17.
曾礕光,字枢桓,一字枢元,号毓秀,谥号文诚,四川洪雅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官至贵州巡抚,光绪元年(1875年)卒于官,《清史稿》有传,惟传主仅列卒年,而无月日.另据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则将卒年列为光绪元年九月十四日(1875年10月12日).今考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有关档案,上述曾礕光卒年为是,但月日为非.  相似文献   

18.
<正>《李申夫军事函札》形成于同治二年(1863年)至同治四年(1865年),记述了李榕在曾国藩门下掌理军务,处理文牍,筹办军需,调配粮草银钱,领兵弹压太平军、捻军,是研究湘军与太平军、捻军战役战斗的重要历史资料。李榕,字甲先,号申夫,生于嘉庆己卯(1819年),卒于光绪己丑(1889年),四川剑州人(今四川剑阁县),道光丙午举人,咸丰壬子进士,咸丰己未入曾国藩幕府,后与李鸿章同僚属曾国藩门下。现存于广元市档案馆的这批档案具有一定的历史价  相似文献   

19.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齐人蒯通说韩信背汉自立,有:"常山王(张耳)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汉王"等数语。其中"奉项婴头而窜"一句,究竟作何诠释?迄今,众多之《史记》今注今译本及其它古文选本,无一例外地注为:"项婴,项王派往常山国的使者"(如: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1年第二版;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992年版),或者译为:"常山王背叛项王,捧着项婴的头逃跑,归顺了汉王"(如: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11,(7):155-156
近年来,《今传媒》坚持以"追踪学术前沿、突出学术个性、荟萃精品力作、创办品牌期刊"为本的办刊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主动闯市场塑品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刊社综合实力跃居全国传媒报刊前列。西安市教育局主管的《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封二以"《今传媒》——当今传媒的领航者"为题,对《今传媒》杂志做了详细、全面的报道,给予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今传媒》将继续努力,进一步研究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推动当今传媒创新发展;继续用我们真诚热情的服务感谢广大作者、读者!现本刊予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