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职教育致力于培养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地区的中职教育蕴含了民族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具有特殊的文化使命和优化人文资源的功能.它强调民族地区中职教育体系中民族文化与区域经济产业的深层关系,民族学生个性特征与职业教育取向的关系,并注重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向问题,反映了学生文化性格发展的内在诉求和中职教育之于民族教育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家课程反映的是主流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文化差异较大,而民族地区学校的课程设置偏于划一,对民族地区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区域特色缺少反映。因此,在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出现了民族文化断层现象。为了让学校课程更加适合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应考虑到民族地区学生自身的文化特殊性,结合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相适应的校本课程,做到对自身文化进一步认识和适应。  相似文献   

3.
论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团结、民族地区发展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从不同文化视角审视自己文化传统,有利于文化问的相互理解,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对青海省少数民族大、中学生多元文化素养调查显示,多元文化知识还有所欠缺。因此,民族教育必须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异文化认同观念,切实提高学生多元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扩大文化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民族地区因其历史原因形成的发展差距和独具特色的文化系统,影响着教育在当地的发展。其文化资本的缺乏,导致民族地区学生在追求现代化的教育中处于弱势。如何通过教育扩大民族地区文化资本的积累进而促进教育区域化均衡发展,有赖于教育的本土化:进一步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秉承非城市化的教育目的;深化改革双语教学模式;为民族地区的人们开展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前民族地区高校的创新教育仍面临诸多不足:管理者和专业教师对于创新教育的内涵认识比较肤浅,民族高校的创新教育没有针对性等.缺乏适合民族地区文化特点的创新教育是其重要原因,而文化互动教育是适合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特点的新模式.文章从文化互动教育的内涵、如何促进创新和人才培养对策三方面入手,提出文化互动教育应积极开展多元文化互动教学、培养文化互动胜任力、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思维能力等方面实施培养策略.这为民族地区创新教育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以期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民族地区鹤庆县高中教育成绩斐然,高考成绩在全省民族聚居县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被称为“鹤庆教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由及历史背景,总结鹤庆中学办学模式,认为“鹤庆教育现象”在升学成绩斐然的同时,也隐含着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缺失问题,由此引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反思:学校教育与校外“文化心理场”互补具有重要性。提出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文化认同的良性发展需要建立起学校教育和校外“文化心理场”之间的互补共谐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以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形态等方面促进学生的文化选择、传承、创新。从教育的视角出发,传承与发展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发挥学校在保障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有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播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加强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主要来自边远民族地区。当地封闭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各不相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教育方式使各民族学生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意识、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无论是从德育客体看,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以文献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在民族地区对学生进行民族观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有利于更好的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出在现实的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是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是有利于民族大学的自身发展;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些具体内容的论述,来进一步强调民族地区对于学生进行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来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和民族地区高校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教育特殊性的表现之一便是民族学校的课程。民族学校的课程除了具有普通学校课程的共性之外,还在民族学校教育中发挥了特殊的职能和作用,对此可以作多维解读。一是从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民族学校课程发挥了"先行组织者"的职能;二是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角度而言,民族地区学校的课程发挥了不同民族学生相互交流中介的职能;三是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民族学校的课程又是民族文化的浓缩和整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应互相尊重,共存共荣。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其共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完全可以互相兼容,共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文化和文学全球化,决不是消解东方文化,而是平等的交流和互补。中国的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已经陷入危机。文学传统发生了种种蜕变,但这不意味着文学传统行将消亡。  相似文献   

13.
大学和企业都是社会组织,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组织文化,由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构成一个整体。组织文化不能与生俱来,要经历一个塑造的过程而形成。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层面之下的次亚群文化,两种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空间,在塑造过程中可以有效互动,实行校企合作是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其中来自古代各族源民族的文化彼此融合,构成了哈萨克文化的基本骨架,同时,和外族源民族的文化相互撞击,彼此融合汇铸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哈萨克文化。哈萨克叙事文学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物质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礼俗文化的民间性特征和生存思维方式的稳定性特征,是了解、认识哈萨克文化的珍贵文献,也是哈萨克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空前的改革开放力度,使中国的英语教学领域也因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批外籍教师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参与,给中国的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英语及其承载的多姿多彩的英语化。这种英语化的多元性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与中国传统化,包括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化既发生冲突,又相互适应。外籍教师与中国本土教师分别为不同化的生物,为不同的化所塑造。在英语教学中,看到中外教师的各自优势,认识到中外教师在教学中搭配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这种搭配合作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文化内涵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武夷学院图书馆环境文化是图书馆总体资源中,以“人本”思想贯穿始终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互为交融的文化。本文从武夷学院图书馆环境文化的物质性和图书馆环境文化的精神性两方面对图书馆环境文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Perceptions of organisational culture made by three categories of staff playing managerial roles in each of two Portuguese Universities (one public and the other private) were compar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adapted from the Organisational Culture Assessment Instrument and translated into Portuguese. The four scales of the questionnaire,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Cultures of Clan, Adhocracy, Hierarchy and Market orientation were found to have adequate internal reliabilities, though a factor analysis raised doubts about the construct (factor) validity of two of the scales (Clan and Adhocracy). Application of a MANOVA to scores on the four scales of organisational culture showed, as hypothesised, that the private university was perceived to hav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cultures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Hierarchy than the public university. No overal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universities for the cultures of Clan and Adhocracy. However, general managerial staff in both Universities perceived the cultures of Clan and Adhocracy to be stronger than was the case for technical managerial staff.  相似文献   

18.
李小玲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09-111
中外声乐作品的演唱有着其共性与个性。不同的民族,其文化观念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保留各自的差异特点是民族文化得以繁衍生息的重要条件;与此同时,在各民族文化剧烈碰撞的今天,面对传统,敢破敢立,互相吸收借鉴,更是民族文化个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从英汉称呼的渗透看中国文化的西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呼语是人们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它是展现各民族文化内涵的一扇窗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各民族的文化往往互相影响,而传统的中国文化也受到了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出自由、个性及平等的观点,这些影响也同样反映在了称呼语中。  相似文献   

20.
Culture is about survival of the human species.One key goal in the study of cultures is in assessing the survival and predictability of values across the history of humankind.As for China and USA,both countries have their own cultures.of course,they have a lot of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other.Every culture has its own reason to exist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