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23日,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因病医治无效去世,而早在几天前,李光耀就已经“被去世”了一次。片面听信网站伪造信息,不少媒体掉入陷阱,颜面尽失。2011年,“金庸去世”的消息在微博发出后,媒体卷入其中。四年之前,自媒体发展之初,媒体和受众对于这种新的谣言传播途径尚不适应,出现了失误;四年过后,受众已经在谣言中产生了免疫力,媒体却又出现了乌龙。淡化首发率,媒体还可以有其他的追求在新闻专业的教科书上,新闻被定  相似文献   

2.
自2010年1月28日起,新加坡的图书馆用户通过在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的图书馆网络上提供的多媒体网站,可以搜索、浏览和检索新加坡报纸的新闻内容。“新加坡报纸”(newspaper.nl.sg)是由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提供的在线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为在家中的读者便捷地提供新闻内容的全文检索。“新加坡报纸”是一大进步,它节约了普通用户和研究人员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6月10日下午,新浪微博上多家媒体官微发布了"某主持人在京吸毒被朝阳群众举报"的消息,引发网友的大量转发。消息引述自《京华时报》电子版的报道,因新闻简短且没有现场图,多家媒体在发微博时使用了一张"朝阳群众"的插画作为配图。我们发现,该图为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出品的动画视频《不可复制的朝阳群众》的截图,使用这张视频截图的媒体,包括南方都市报、财经网、中国青年网等。《不可复制的朝阳群众》是4月份网易新闻客户端发布的一个动画视频,两个月后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智慧岛””建设蓝图张海峰乔丽(中国长峰信息公司)(武汉大学)一、“智慧岛”建设计划的提出新加坡“智慧岛”(IntelligenceIsland)的建设思想应该说发蒙于李光耀时期。1980年,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提出要把新加坡建设成为具有非...  相似文献   

5.
据悉,美国的《达拉斯晨报》,率先抛弃数码相机应用DV。他们负责拍摄视频的摄影记者们采访回来,先在电脑上编辑视频节目,上传报纸网站。然后在视频中利用最新的软件将视频截图的像素提高,再用PHOTOSHOP将截图制作成新闻图片,刊登在报纸上。摄影记者职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于一个地市级党报来说,我们离他们有多远?视频截图会成为将来我们新闻摄影记者的"饭碗"吗?面对新的媒体传送方式,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网络问政一直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是各地政府网站,一条是各地新闻网站搭建平台。新闻网站凭借着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传播力以及巨大的网络流量,搭建的问政平台不但早于而且取得的效果总体上要高于政府网站,在城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新闻网站在网络问政的发展中涌现出了胶东在线"网上民声"、红网"百姓呼声"、大河网"焦点民声"、奥一网"网络问政"、宁波网"对话"等一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网络问政栏目,2017年红网"问政湖南"再次问鼎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标志着网络问政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本文是地方新闻网站网络问政历程及发展的回顾思考。  相似文献   

7.
由新加坡《联合早报》编辑,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和联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李光耀图片集》于6月3日这一新加坡自治邦政府诞生日正式发行。该书是上述两单位继去年出版《李光耀40年政论选》之后的又一项大型出版计划。  相似文献   

8.
资讯     
《出版广角》2011,(3):74-80
声音中国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其英文新书《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一书中以中国为例,说中国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它在遭受"蹂躏和破坏"后,"人民总是能团结起来重建家园",而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新加坡身上,那么情况可能会截然不同,"我们将四分五裂"。  相似文献   

9.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是李光耀先生这位九旬老人最新的一本亲笔回忆录,是我们从新加坡引进的中文简体字版权。从策划选题开始,作为责任编辑的我就预先考虑此书的营销定位,仔细斟酌成书之后的营销宣传的侧重点。该书中文版在新加坡出版时的书名为《李光耀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我们引进后加上"回忆录"三个字基于这样的考虑:新加坡中文版的书名容易让读者觉得这本书是专门  相似文献   

10.
吴杨 《新闻实践》2003,(7):41-42
今年4月1日"愚人节"未到,中国的广大网民就被"愚"了一把。3月29日上午,中国日报新闻网站发布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美国CNN3月28日(北京时间3月29日)报道,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出席洛杉矶的一个慈善活动时遭暗杀身亡。消息甫出,新浪、搜狐、人民网等国内各大网站相继转发,在网民中引起轩然大波。然而,约一个多小时后,该消息被证实是一条假新闻。这一"闹剧"的出现,再次引发关于网络时代新闻真实性的思考。网络时代的到来曾被很多人认为是真正信息化的开端。的确,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各取所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传受双方的即时互动成为可能。这种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5月9日《报刊文摘》转载一条新闻,标题抢眼:《李光耀夫人被隔离》,待到看内容,不过是“据《环球时报》4月30日报道,4月3日,李光耀夫人因肩膀僵硬,到国立中央医院检查。她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超声波扫描。没想到,6天后,李家接到中央医院的电话,告知为李夫人做超声波检查的医生被发现感染非典,要求李夫人必须在家隔离观察10天”。为什么说这条新闻的标题“抢眼”呢?李光耀何许人也,新加坡前总理现“资政”,其社会地位、国内外威望,不是总统胜似总统,不是总理胜似总理,那么他的夫人当然不是第一夫人胜似第一夫人,这样人物的新闻,竟出现“被隔离”…  相似文献   

12.
"善意"网络策划拷问媒体责任在当前全国新闻界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期间,3月22日,一则发生在广州,由某网站一名版主策划的母亲跪行求助的轰动全国的炒作事件,再次拷问媒体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继出版《李光耀40年政论选》和《李光耀图片集》后,新加坡《联合早报》又与索尼系统设计国际私人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和发行了《李光耀》多媒体光盘,这是新加坡第一张由本地人才制作、记载政治领袖事迹的华文、英文双语多媒体光盘。光盘内容分家庭、政治历程、下乡访问、竞选前后、国庆群众大会、周游列国、访问李资政和附录八个单元,通过先进电脑科技,以文字、声音、影像、照片、动画、图表,写实地呈现李光耀资政在40多年来的政治生涯和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14.
美术报网络周刊,从今年3月开始筹建,在集团党委和编委会的关心支持下,在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浙报集团信息技术处和集团传媒研究中心等部门的帮助下,于7月21日正式开通。美术报网络周刊设有新闻中  相似文献   

15.
姜鹏 《青年记者》2012,(31):77-78
最近,笔者受邀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政策学院进行学习,其间对该国新闻传媒行业予以考察,侧重点是新闻管制与新媒体。结合考察,笔者认为,传媒生态作为政治文化生态的投影,新加坡传媒管制处于"无管控、多自律"的中间地带,政府通过政联公司对传媒公司持股的方式进行隐形管控,从而达到政府与传媒的良性互动。此外,新媒体被视为问政的新途径而上升为新加坡的政府战略,在此基础上传媒机构也着力发展新媒体以应对外界挑  相似文献   

16.
<正>一、事件回放2007年2月26日,在猫扑、天涯等网站上出现了这样一幅图片:在一片工地中央,有一栋突兀的二层小楼,周边的地基已被挖空,小楼犹如建在孤岛之上。当时的图片说明写道: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边上。这张照片是作者站在轻轨杨家坪站的站台上拍摄的。3月8日,《南方都市报》以《网上惊现"史上最牛钉子户"》为题独家报道了此事,由此掀开了媒体对该事件报道的序幕。其后,"最牛钉子户"被新闻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提前“死亡”的媒体乌龙事件,成为了2015年全球第一则乌龙新闻。国内外知名媒体及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于第一时间争相报道李光耀去世的消息。而在短短不到二十五分钟后,各大媒体又开始相继删除这些内容。在媒介融合的今天,一则真实新闻的报道,经过互联网和各种自媒体的传播,迅速地被广泛传播,其传播影响力可想而知。而未经证实的新闻其传播效力和影响力同样也是超乎大家所想像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李光耀逝世乌龙事件的报道始末进行分析,分析媒体乌龙事件频现的原因,并提出如何有效规避乌龙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方面究竟有着怎样的优势?对此,人们众说纷纭, 也是近年来人们研究、探讨的热点。 2005年3月29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推出的网络专题《与绝症  相似文献   

19.
2013年3月25日开始流传于网络的“深圳最美女孩”新闻迅速被证伪,却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网民表示极大愤慨,纷纷将矛头指向造假者和发布新闻的专业媒体网站。这一产生于网络的事件体现出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传播特点,具有一定象征意义。本文试揭示网络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网络传播特点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是李光耀先生这位九旬老人最新的一本亲笔回忆录,是我们从新加坡引进的中文简体字版权. 从策划选题开始,作为责任编辑的我就预先考虑此书的营销定位,仔细斟酌成书之后的营销宣传的侧重点.该书中文版在新加坡出版时的书名为《李光耀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我们引进后加上“回忆录”三个字基于这样的考虑:新加坡中文版的书名容易让读者觉得这本书是专门讲双语的,如果不是专业性太强,那也是专门性太强,客观上会大大限制受众面;而事实上,通过初读这本书,我发现,“双语政策”在李光耀先生那里实际上是他回顾自己一生的切入点,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视角.正如李光耀先生在这本自传中反复强调的,“双语政策”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建国基石,它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外交问题、经济问题、科技问题,是李光耀先生一切政策的母题和出发点、呈现点.李光耀先生制定和落实双语政策的过程也就是他治理国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