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后,在我们的报刊特别是一些地市县小报中,不断出现某某县、某某乡“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少多少个……”的报道,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外行人看了这些报道,懵懵懂懂,似是而非,甚至以讹传讹;内行人看了哈哈一笑,说我们报纸是“胡登”,严重影响了报纸的声誉。究其原因,并非我们的记者和通讯员写了失实的假报道,而是对“外向型经济”一词没有真正地理解所致。这些同志错把有出口创汇的企业当成“外向型经济”的企业,故某某县、某某乡有多少出口创汇的企业,就想当然地把某某县、某某乡说成有多少个“外向型经济”的企业,甚至有的县、乡领导在向记者和通讯员介绍情况时也是如此说,难怪我们一些年轻记者和通讯员如此写。那么,究竟什么是外向型经济?据笔者所知,  相似文献   

2.
要化解地方报纸经济报道地方视角与经济全球化视角的矛盾,我以为地方报要跳出本地看经济报道,具体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报道成绩时,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报道成绩是地方报纸经济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某某造纸厂工业产值多少、某某山区开辟高山蔬菜基地多少亩、某某乡工业开发区又引进了多少家企业等。对这些报道,我们要考虑它是否与环保、土地资源保护产生矛盾。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是全球性话题,惟有在搞好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各地的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地方报在作如上经济成绩报道时,不能一味地唱赞歌,要作一番调查,为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保护鼓与呼。  相似文献   

3.
王治平 《新闻知识》2000,(9):18-18,8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武,一厂一店式的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的新需求缺乏准确地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地理解等有很大关系。 在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日渐深化的改革,不断扩大的开放,使外向型经济在整个经济领域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新闻报道如何适应这一变化?我们的体会是:拓展广度,挖掘深度。(一)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外向型经济报道的实际,迫使着报纸首先要大力拓宽外向型经济报道的  相似文献   

5.
李鑫 《军事记者》2001,(4):37-38
在《解放军报》艺副刊所接到的稿件中,有一种最为普遍的写法,那就是每写章必开“吉普车”。这些章的开头一般是这样:我们到某某单位采访。吉普车在盘山道上绕了多少弯之后,终于到达某某地方,随着吉普车在营院门口停下,迎接我们的是某某教导员或某某指导员(当然,也可能是其他人物)……接下来,如果作要写艰苦创业,很可能就是指导员把他们带到猪圈里去数一数大肥猪了,而且告诉你这些猪是从多少头发展到多少头……采访完毕,吉普车就远去了,要么到下一个单位“继续操练”,要么就是做些感慨似的思考,这样,一篇章就算结束了。这种前后不离开吉普车的作品,有人戏谑地称它是一个新的写作品种,叫“吉普车学”。  相似文献   

6.
王治平 《新闻界》2001,(1):51-52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式,一厂一店一村一品式的经济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群的新需求缺乏准确的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的理解等有很大关系。因而改进…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时期以来,各报为活跃版面,贴近群众,沟通联系,相继开展了“某某杯报告文学大奖赛”、“某某杯摄影大奖赛”、“某某杯十佳运动员评选”等活动。我们台州日报也从去年开始,多次举办了这方面的活动。如何认识报纸上举办的这些群众性的活动,本人想谈点粗浅看法。一、某某杯大奖赛这一类群众性活动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改革要宣传,宣传也要改革。报纸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耳目”作用,为改革  相似文献   

8.
读报时每见保护土地资源的呼吁文字,总为我们这些办报人庆幸:我们报纸的版面资源,真真富足得可以。尤其是近几年来,一个办报热,一个扩版热,增加了多少“版面资源”,换言之,现实中的土地只会有减无增,起码总体上看是如此,而我们报纸,版面不够用时,自有办法,比如这增页增刊,一下子就能平白增加多少“地皮”!  相似文献   

9.
报章中,有些概念习惯于用固定的词语去表述。在新闻语言提倡自身改革、追求自身特色时,一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并沿用下来的词,该琢磨琢磨了。 如;动辄某某“战线”要打好某某“战役”,某某“战斗”要符合某某“战略布署”。 历史地看,这些在我们的新闻表述语言中熟得不能再熟的词,形成于战争年代。那时没有现在这样的条件,依武装生存的各根据地实际上都是军政一体化,最重要的是赢得战争。以军事报道、军政一体化的政权建设为中心的各类报道,自然要使用大量军事词语。那时的记者大多随根据地的军事活动而活动,而生活  相似文献   

10.
读报时,常常看到报道中出现:“××单位研究生、博士生、大学生、专科生有多少多少”“某某某的学历是博士后”、“某某是博士导师”等等,连中央大报也有这样写的。其实这些写法不对,有必要指出  相似文献   

11.
经常看报纸,不时遇到一些五花八门、令人费解甚至莫名其妙的“简称”,诸如“控办”、“高法”、“湖医二院”以及“某某钢院”等等。笔者从事财政工作,对“控办”当然不会感到陌生,它是“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的简称,而对“某某钢院”一类简称就得凭想象了,究竟是“某某钢铁学院”还是“某某钢铁设计院”呢?难以“拍板定案”。看了这样的简称,往往使人顿生疑窦,模棱两可。  相似文献   

12.
地市级报纸上的会议报道,长期以来总是一副严肃面孔,标题都是某某会议召开,某某会议举行,某某会议开幕,内容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了一个什么样的会,某某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然后是领导讲话摘编一二三等等。这种程式化的报道,记者不愿意写,读者不愿意看,处在两难境地。作为党委机关报,报道会议是责无旁贷的,不是不报的问题,而是及时、准确地报道的问题,所以在采编会议新闻时,常常使老记老编们为怎样报道而为难发愁。  相似文献   

13.
《报纸版面贵如金”,这是新闻界同行形容报纸版面重要,珍贵的一句行话。说尽管这样说,可是打开每天的报纸,仍能毫不费力地找到几条占了珍贵“版面”的报道。如“某某会议即将召开”之类便是典型之一。读者深为这种浪费叹息。如今的各家报纸,包括久负盛名的大报,似乎特别偏爱预告节目。什么会议将召开,书籍将  相似文献   

14.
“刚满月的孩子哭个不停,老公管都不管,还在津津有味地看某某报”,“我每天要是不看到自己最喜欢的某某报,翻来覆去连觉都睡不着。”这些语言是笔者从一些报纸上的“读者评报”专栏摘抄的,每每阅读起来,总让我难以承受其“酸味”的冲击。 报纸开辟专门的版面或栏目,诚恳征求读者的意见和看法,发动读者为报社出主意,对提高办报质量,疏通与读音沟通的渠道,无疑是必要的。但是,现在出现在某些报社的所谓“评报”,却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只要是读者的表扬,即便离谱,  相似文献   

15.
一、服务性报道应运而生当前,都市类、晚报等大众化报纸风靡市场,大多数人都认为都市类报纸的成功经验是“服务性好”、“实用性强”。的确,服务性是这类报纸的重要特色。因此,加强报纸的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报纸扩版增容也为服务性报道的大量出现提供了内在动力。在新增版面中,有一般的新闻,但更多的是服务性报道。这是因为,一般新闻是一种客观报道,其量的多少取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多少,不能人为地增加。而服务性报道则不必受此制约,可以主动地多做一些。《独山子石化报》适应形势要求,扩版增容,其中一大策略就是增加…  相似文献   

16.
前几日,看了某省级电视台名为“某某读报”的一档节目。自己每日也看报纸,却不知别人喜欢看些什么。如今且看看他们电视媒体人士是如何读报的:第一条,乞丐上网乞讨;第二条,乞丐也包二奶;第三条,变性人参选世界小姐。然后,主持人坐在一堆报纸后面煞有介事地又对这三条新闻逐一评论了一番。  相似文献   

17.
吴延元 《传媒观察》2005,(12):59-60
2003年3月26日.江苏省委宣传部分管新闻宣传的副部长到吴江日报社调研。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作为经济发达的吴江市,有多少新闻资源,还有多少没有进入我们的报道视野,能否充分开发。这个课题的重要性随后就显现出来。在当年下半年进行的全国报业整治中,全国80%以上的县市级报纸被停办,被停办的理由表面看是经济原因,但不可否认的也与新闻资源有关。对本土新闻资源。我的看法是,“发现力”决定“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龙年岁末,我国报林又出“一枝红杏”。她,就是专门宣传、报道我国城乡开发,特别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全国性综合性报纸——《中国城乡开发报》。这家报纸是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要分三步和赵紫阳同志提出的沿海地区发展战略之后酝酿创办的。其宗旨是,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着重报道我国城乡特别是沿海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朱珉 《新闻窗》2007,(6):39-40
如今听广播、看报纸,进入耳膜和映入眼帘的经常是一条条会议新闻。这些会议新闻满是某某领导人强调,某某领导人指出,不仅长,而且枯燥乏味,与受众之间拉开了一段很长的距离。长此以往,我们会失去许多受众。这种现状不能不令人深思,这也提醒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来写好会议新闻,让会议新闻不断出彩。  相似文献   

20.
牛国锋 《今传媒》2006,(2):46-47
我们每天都在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经常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不少人也经常翻阅我国各地出版的众多经济类报纸、杂志。但是,有几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像“宏观调控”,像“消费指数”等,又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它的含义呢?如果经济类节目和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