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我在家门口看池子里的小鱼,突然间发现一只蚂蟥。我把蚂蟥捞了上来,装入瓶子里,用瓦片盖住了瓶口,打算把这事告诉妈妈。可当我回来时,发现蚂蟥不见了。奇怪,瓶口分明盖得严严实实的,它从哪里逃走的呢?于是,我决定再捉一只蚂蟥来探个究竟。我把新抓来的蚂蟥放进了同一个瓶子里,也用那只瓦片盖住瓶口。刚开始没见蚂蟥有什么动静。过了一会儿,它爬到了瓶壁,用前端锥子形的“小口”,一摆一摆地探路,它把前半身拉得长长的,后半身一拱一拱地向前蠕动着。过了十来分钟,它终于爬到了瓶口,我心里嘀咕着:看你有多大能耐?我就不信你这小不点能顶得…  相似文献   

2.
蚂蟥遁逃时有绝招,这是我暑假偶然发现的。暑假时,我回到了乡下,记得有一天,雷雨下得很大,爷爷家门前的小路都变成了小河。雨停了,我征得爷爷的同意,出去清除积水。忽然,我发现两条蚂蟥在积水中游动。我赶紧回屋里拿了一个空瓶子,用芦苇杆小心地把蚂蟥挑进瓶里,再用一块瓦片盖住了瓶口,准备用盐腌死它。谁知,我干完事后来看,蚂蟥就不见了。我觉得很奇怪,仔细检查了一下瓶子,原来瓦片与瓶子间有一条很细的缝,难道他们就是从这里逃跑的?“蚂蟥真狡猾!”于是我又特意捉来一条蚂蟥,想看看它们是怎么逃跑的。  相似文献   

3.
“蚂蟥”不是一条虫,他是我高中时最要好的同学.“蚂蟥”个子不高,精精瘦瘦的,为人却很仗义.因为他平时只要一激动,脖子上的青筋就鼓起来有指头粗,活像一条条蚂蟥,于是大伙都叫他“蚂蟥”。  相似文献   

4.
范文当一回小农民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到农村去当了一回小农民。一到农村,我们男同学就纷纷下田,挖起山芋来。女同学们怕被泥土弄脏衣服,不敢下田,都站在一旁观看。我没有工具,就用手挖。泥土并不硬,很软,手一插就插进了土里。突然,我的手指碰到了硬硬的东西。"啊,挖到了,挖到了!"我举着一个长着长长的根须的小山芋欢呼起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奔到我身边。"你是怎么挖到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8,(11):6-6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广西昭平县逸夫小学五年级学生来到郊外农村的田间地头,听农民讲水稻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知识,下田帮农民收割水稻,拔玉米秸。  相似文献   

6.
炎炎夏日,到河边去纳凉,当身体接触到流动的河水时,有说不出的惬意,不过你千万别大意,说不定有条蚂蟥正盯着你。蚂蟥时常栖息在河流里、水稻田里,它最喜欢吸附在人和动物身上,吸食血液。  相似文献   

7.
一条蚂蟥趁牛洗澡的时候,贴在了牛的身上,美滋滋地吸着牛的血。蚂蟥喝饱了,便偷偷地从牛的身上溜下来,准备逃走。正在这时,牛发现了蚂蟥,抬起蹄子就要踩。蚂蟥说:“牛大哥,你这么大,我吸你一点血又算得了什么?”牛回答:“我的血是用来造牛奶  相似文献   

8.
水蛭(zhì)又叫蚂蟥,是一种喜欢吸血的动物,它一叮位人就会猛吸血,直到吃饱为止。因此,水蛭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好印象。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邢台市农业学校职校送教下乡农民持证下田邢台市农业学校为了满足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让农民享受普惠、方便、低成本教育,让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校从季节性的下乡服务到专业课教师定点联系种、养、加专业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根据农民需求随时下乡服务;从招收青年农民来校学习到送教下乡的成功实践,实现了办学模式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0.
沙蚕     
《自然》第六册第十二课列举的环节动物中,蚯蚓、蚂蟥都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对沙蚕会感到陌生,它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沙蚕,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沙蚕科。它一般生活在浅海的泥滩中,我国  相似文献   

11.
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天,先生叫上学生一起出去散步.这位学生有些调皮捣蛋,当他们在小路上看见一双农民下田劳作后脱下的旧鞋子时,学生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吧,把他的鞋子藏起来,看看他迷惑焦急的样子."  相似文献   

12.
写一写在自己成长经历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每当到了夏季,我便想起一件事。那是小时候夏季的一天,我吃完早饭准备去玩。妈妈说“:媛媛,你在家看门,我下田去除草。大场上的粮食要看好,鸡要是来吃就赶走。”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好嘞,您就放心吧,我会看好粮食的。”说完,妈妈便下田去了。我大概写了20分钟左右的作业,邻居家的王倚路来邀我去我老姑家看小妹。我高兴地说“:是真的吗?”她说“:那当然是真的,我骗你干吗?”我想了一会儿说“:可是,场上的粮食谁来看呀?”王倚路笑着说“:管它呢,别愁眉苦脸这件事情可能发生在夏季,所以,总在夏季想起…  相似文献   

13.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②见而哂③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  相似文献   

14.
□下田下田位于伊豆急行线的终点,是一座新旧风貌并存的港口城市。1854年,日美下田条约在此签定,这里便成了日本对外开放门户的历史名城,除了古老的街巷,你还可以到仙寺、宝福寺、稻田寺等处参观,那里保存有150年前“黑船(美国船只)进港”时的大量资料。这里还有适合家庭式游玩的娱乐设施,如模仿黑船建造的浏览用蒸汽帆船、下田海洋水族馆等。  相似文献   

15.
一、农民领袖洪秀全的救世理想1.基本内容:1853年定都天京后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洪秀全所设计的人间天国的蓝图。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纲领,它集中反映了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救世理想。《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其基本原则是否定私有财产。在分配问题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目的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6.
啥都不公平     
王东 《学习之友》2010,(6):20-21
我有两位表叔,一位姓马,一位姓牛。马表叔当了一辈子干部,牛表叔当了一辈子农民。牛表叔曾开玩笑说,他们两人的命跟他们的姓有关,再好的牛也只有下田的命;而马却不同,有机会当赛马,好吃好喝的,如果命再好一点,给皇帝拉龙辇,品阶比县长都高呢。  相似文献   

17.
磨刀石     
磨刀石在我们鄂西农村是算不上什么家什的,它常常被人们安置在门前的石头上或者置于露天的墙角,终日被风吹日晒。然而这件不叫家什的家什农民却离不了,镰刀和斧头都得靠它才磨得锋利。鄂西的磨刀石分为粗、细和油石三种。粗磨石粗糙,“吃”铁快,所以农民就用它来磨钝口和缺口的家什。细磨石质地细腻,“吃”铁慢,农民就用它把刀具和斧头磨锋利。油石则是专门从商店买来的一种磨刀石,它的质地更加细腻,所以它主要用于磨另类细巧的家什,比如木匠用的刨子、理发师用的剃头刀和雕刻用的雕刻刀等等。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幅《小牛学耕》的漫画使我久久难忘:画上有一农夫,手牵牛绳,剑眉倒竖,大喝:“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后面一干瘦老头,秃顶,戴副眼镜,身穿黑马夹,模样有点酸,使劲地揪着牛尾巴,理直气壮地回答:“不会耕田,怎能下田?” 这是一幅富含哲理让人深思的漫画:世上难道有生下来就会耕田的牛吗?既然没有,那么就得学,就得实践,“不让下田,怎  相似文献   

19.
森林旅馆不仅挽救了马儿的生命,也让旅客体验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蚂蟥袭击,马坠悬崖在非洲刚果原始森林的深处,有一处高高耸起的地方,从远处眺望,它像一座火山。其实它是一处建筑,准确地说,那是一座森林旅馆,由刚果小伙尼雷尔统筹创建。少年时代,尼雷尔曾有过一次与父亲牧马的经历。那些天,尼雷尔和父亲一起领着几匹马翻越一座  相似文献   

20.
蚯蚓和蚂蟥     
蚯蚓和蚂蟥在水田里相遇。蚂蟥说:“蚯蚓兄,我们肤色相同,身体都能屈能伸,像是一对兄弟。为佳么人们只喜欢你,不喜欢我呢?”蚯蚓说:“我们不声不响,帮人们松土,人们总是记得我们。而你呢?表面上看看,对人也怪亲热的,可你要的是人们的血呀!”蚂蟥讨了场没趣,到水里的一角,躲起来了。(原载《中国新时期寓言选》浙江少儿出版社,198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