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切入校对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校合一在科技期刊编辑部是普遍的现象。编辑和校对有着形分实合、殊途同归的辩证关系,身兼上述两项工作的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如何切入校对呢?从理清校编关系、调整校对心理、选择校对方法和人员管理等方面入手,就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切入校对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根据编辑和校对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指出编辑和校对工作存在一定的共性。基于这一认识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及科技论文原稿的易出错点,阐述了科技论文编校合一的科学性、必要性及应用要求,并指出编校合一是保证科技期刊编辑和校对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具有可视化用户界面的LaTeX编辑器LyX在科技期刊论文排版中的应用。【方法】 以《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基于编辑器LyX设计论文模板。【结果】 LyX模板简单直观,不仅具有LaTeX排版质量高、内容与格式分离的优点,还克服了其代码繁杂、可读性较差的缺点。作者无需掌握LaTeX命令便可在LyX模板上撰写投稿论文,编辑则可以直接对投稿论文进行修改、校订以及排版。【结论】 作者和编辑使用LyX进行编排,可提高编校质量和排版效率,实现期刊编校排一体化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编排校合一的工作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多数科技期刊编辑部处在编校合一模式下的工作状况,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在编校合一与编排校合一两种模式下编辑和校对工作的特点,讨论了在科技期刊编辑部实行接收软盘投稿和网上投稿,开展编排校合一工作模式下的校对方法以及校对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苏部分科技期刊论文编校差错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2003年江苏出版的部分科技期刊论文编校差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科技期刊论文中,存在文字性差错的论文数最多,其后依次是摘要、插图、表格、公式符号、参考文献差错论文数。分析认为,造成这些编校差错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科技期刊编校人员语文功夫不深、编辑加工能力欠佳、科技编辑技能不熟以及编校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应加强对科技期刊编校人员的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其编辑业务能力,在编辑部内部强化质量意识,建立有效的编校质量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赵新科 《大众科技》2016,(1):131-132
La Tex是一种既适合作者编排稿件又符合出版单位排版要求的专业计算机排版软件。笔者结合编辑部科技期刊和哲社期刊使用La Tex的经验,分析了La Tex在排版科技期刊与哲社期刊稿件上的利弊,指导作者规范性编排稿件,并提高作者排版的效率,减少编辑工作的差错,提高期刊编辑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及出版技术的革命性变化,作者的稿件电子化,编校工作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编校合一"的情况."交叉式编校合一"与纯粹意义上的"编校合一"--编辑与校对的工作任务全由编辑一人承担,编辑的功能和校对的功能重合--相比较,除了在编辑兼任校对这一点上相同外,同一文稿的编辑和校对的任务并非由一人承担,编辑和校对的功能是综合而非重合."交叉式编校合一"有其现实可行性,其意义在于既符合新技术在编辑和校对工作中应用的要求,又符合效率原则,更有利于发挥编辑部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有利于校对主体保持客观和理性,因而在学术期刊的出版工作或理论研究中应有其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排版如何选用排版软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几种常用的排版软件的优缺点,建议依据科技期刊的内容和版面特点,选用合适的专业排版软件,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出版质量。从编辑部管理的角度,介绍了本刊使用方正系统排版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微机排版的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排版已经取代铅字排版成为当代出版界的主流.电子出版系统较铅字排版灵活、方便、快捷,版面设计随意,所以微机排版已在大多数出版社、科技期刊编辑部得到了运用.计算机排版人员只有熟练地掌握排版技术和版面设计技巧,才能把书刊排得美观、紧凑,才能提高书刊出版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浅谈编辑工作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实现编辑工作的现代化是科技期刊的必行之路.文章简要论述了通过建立远程审稿系统、建立编辑部网站以及选择合适的编辑加工排版软件来实现编辑工作方式的现代化,并结合自身编辑部建设,具体阐述了科技期刊远程审稿系统对编辑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目前出版界颇为盛行的"编校合一"制度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编校合一"的概念以及编辑与校对两个岗位的区别,并对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实行"编校合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继而阐明了"编校合一"制度的科学性以及存在的弊端。认为在新时期下学术期刊实行"编校合一"制度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其弊端可以通过合适的手段消除。  相似文献   

12.
直径符号在科技论文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由于其与某些符号形状相似且编排不便,在使用中常出现错用或相互混用的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直径符号的规范用法,易与直径符号混淆的影似符号以及直径符号的正确编排方法,旨在为科技论文作者和科技期刊排版、编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和处理科技期刊编校合一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编辑与校对是整个出版流程中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工作,二者又是紧密相关、相互渗透的。编校合一具有可弥补编辑加的不足,发现校样中的“是”、“非”问题,有利于提高编辑加工水平,以及节省时间、人力财力,便于版式调整等优势。但也可能存在编辑对发排稿质量的要求降低,或编辑不遵循校对规律,不从校对人员的角度去校去等弊端。正确认识编校合一,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编校合一的优势,严格按照校对步骤,采用切实有效的校对办法,使科技期刊的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杜绝影子编校对期刊质量和编校团队的不良影响,探索防止影子编校的方法,以期为更多刊社提供预防和纠正影子编校的方法参考。【方法】从科技期刊编校工作的主要流程和特点入手,从内因和外因角度剖析产生影子编校的原因及影子编校对科技期刊的影响。【结果】产生影子编校的因素主要为编辑素养欠缺、职业倦怠、情商不够、工作量过大、晋升受阻和制度缺失。影子编校不仅给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涣散编校团队。【结论】必须消除影子编校。可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健全的规章制度、贴心的人文关怀以及继续教育四项策略杜绝影子编校。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将给传统的科技期刊编辑业务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变革。科技期刊实现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机已趋成熟。基于信息技术的科技期刊编辑业务不仅仅停留于单纯的计算机录入、排版。信息技术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更有针对性、有效、合理地定制编辑计划;更加准确、科学地组稿,保证稿件符合刊物选题,富有前瞻性;更加简便、高效的审稿流程.实现编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期刊的编校水平取决于编辑部人员的整体素质,而编辑部日常工作中的学习是提高编辑部整体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编辑部的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中心,从抓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入手,为现阶段期刊的高质量及改革和创新,为使期刊在下一世纪能够跻身于世界先进科技期刊之林,而进行必要的知识及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5,(21)
编校是编辑的主要核心工作之一,编校的内在要求是质量与时间。对于纸质出版物来说,编辑不应过度依赖对纸质文稿的传统编校方式。文稿发排前编辑应该自己在电脑上对文稿的内容、层次、符号规范等方面进行编校加工;文稿排版后的纸质清样,编辑主要针对版式、字号字体以及前期的编校遗漏等方面进行编校加工。只有优化编校着力点,才能有效减少编辑和排版员的劳动和时间成本,切实提高编校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出版物质量。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技期刊的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水平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下降的原因,认为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期刊管理及业务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文章同时对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巧用现有资源将方正PS制成高清晰PDF文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编辑部自主排版时用到的方正书版9.11排版软件、方正PSP Pro输出系统和共享软件pdfFactory虚拟出的PDF打印机,通过适当设置,将文字、表格、公式、图片四合一的方正PS大样文件转换成高清晰PDF文件,文件的大小、清晰度与LATEX生成的PDF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版式设计方法,提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方法】 从跨学科的视角,总结微信公众号设计与运营的经验,提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排版策略。【结果】 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排版现状,总结微信公众号排版技巧,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文章排版提供参考。【结论】 科技期刊应当以微信公众号定位建立阅读视觉流程,善于使用辅助排版工具,从受众需求的视角进行版式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