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教育主要包括为广大观众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服务,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为成人终生教育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闲服务。自1899年世界第一家儿童博物馆——美国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创立以来,国内外博物馆儿童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博物馆有其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其内容的趣味性,知识的广博性,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是其他教育机构所不能代替的。由此,博物馆更应该扬长避短,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一、美国博物馆基本情况美国有超过17,000家博物馆[3],包括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儿童博物馆、动物园、水族馆、以及科学中心等不同类型。大多数博物馆都是非营利的(not for profit)[4]。在联邦及州享有税收政策的优惠,能接受可减税的捐款。  相似文献   

3.
科技类博物馆作为公共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为全民提供平等、多元和包容的科学教育是其社会责任与使命。鉴于此,特殊儿童及其家庭逐渐成为科技类博物馆关注的对象。我国博物馆的分众教育发展起步较晚,故面向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服务尚未普及。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英国、美国科技类博物馆相关案例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和比较,归纳得出受众明确类(行动障碍型儿童及其家庭、学习障碍型儿童及其家庭)和受众未明确类两种类型,并对博物馆提供给行动障碍型、学习障碍型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服务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希望为我国科技类博物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教育是为观众的自主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和强化观众的学习行为,并使观众的学习结果与博物馆教育目标相结合的过程。在现代博物馆的经营管理中,教育不仅是博物馆对社会的责任,也是首要的任务。儿童博物馆作为一有明确的观众和任务导向的特种博物馆,教育扮演的角色与功能尤显重要。要实现儿童博物馆的教育使命即通过特色的展示规划和教育活动,提供一般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实践风行世界,深刻影响欧美学术圈,成为国际学前教育典范。在瑞吉欧理论精神内核及其以学定教、教师向导、空间设计等内容范式指导下,美国博物馆积极探索儿童观众的学习实践,获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博物馆针对儿童观众也已呈现出瑞吉欧教育实践的一些取向,但仍面临该理论中儿童观、教育观、儿童记录、环境设计、关系合作等多方面的本土化挑战。那么,瑞吉欧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至今,迅速扩散并被竞相追捧的生命灵魂究竟是什么;我国博物馆为何亟需引介和探究诸此教育理论;其对我国博物馆儿童观众及其学习又有何实际助益,一系列问题促使笔者从宏观的本国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微观的深层次问题反思瑞吉欧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提出近年来科学教育的两个重要进展,一是对科学学习目标与过程的重新认识;二是STEM教育的异军突起。在进一步分析2013年美国颁布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刚刚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目前科学教育变革应对的具体表现之后,对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提出三点启示:一是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开展科学与工程实践的重要场所;二是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需要考虑大概念和儿童学习的进程,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儿童需求的有结构的探索活动;三是结合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需要大力发展跨学科综合类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是博物馆的目标观众,博物馆如何开展对儿童、对青少年的教育,如何利用自身的特色和资源——藏品、展品以及作为教育方法的展览来吸引这些观众,成为时下必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代欧美博物馆在开展未成年教育方面取得了相当的经验,走在世界前列。在以"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主题的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我们有必要剖析"他山之石",以敦促我国博物馆更有效地利用其藏品和展品,使其真正走近目标观众,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8.
美国儿童图书馆学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儿童图书馆学课程建设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本文首先梳理了53个ALA认证的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和34个AASL-CAEP认证的学校图书馆硕士教育项目,系统展示了美国高校儿童图书馆学教育的概貌;然后筛选出84所高校的603门ELSY课程,并对这些课程进行了统计与内容分析。当前,美国ELSY课程按主题可区分为六大类型:文献类、服务类、管理类、职业类、研究类和实习类。ELSY课程有超过1/3(约占39%)为文献类课程,其核心内容为文献知识;有约1/4(约占26%)为服务类课程;实习类课程约占16%,每个学校都至少有一门实习类课程;管理类、职业类课程较少,分别占比8%和6%,并非每个学校都开设了此类课程;研究类课程占比最少,约占5%,是美国ELSY课程的短板。美国在ELSY课程内容建设上的经验与问题,可为我国设立和发展儿童图书馆学课程提供借鉴。表7。参考文献47。  相似文献   

9.
早期学习在国际上讨论得越来越多,博物馆和其他机构都视之为一个趋势。参观传统博物馆的幼童在增加,这促使博物馆教育人员考虑相应的教育实践问题。当今世界的主要从业人员和机构在考虑学习问题时也有了一个转变,这种转变包括他们对建构主义框架的接受。这种教育和学习方式意味着知识是个体基于生活经验、个人兴趣、天赋、先验知识和文化态度建构而成的。随着幼童观众的增加,为适应这类观众的特殊学习模式,需要遵循与儿童有关的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实践。幼童参观博物馆时,诸如玩、讲故事、感官体验和主动学习等策略可能会帮助孩子与收藏中的物件建立联系。当幼儿班(3-5岁)和幼儿家庭的孩子满怀兴奋和期待走进博物馆时,创造小孩及其成人伙伴积极参与的体验是教育人员和其他博物馆专业人员的责任。对提升博物馆从业人员对博物馆面向儿童的机会及有效实践的认识,理解教育理论及这些重要理念与展馆中实践的关系而言,这是个特殊而适时的时机。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等艺术博物馆构建了完善的博物馆教育体系:与学前教育相对接,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和学校建立了共建合作关系,与学校教学形成互补;和家庭教育结合,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我国博物馆也应该吸取美国高等艺术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坚持开放发展,开辟教育多元化发展新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博物馆已进入对公民进行普遍教育的阶段,不少具备前瞻眼光的博物馆开始积极探索观众的分众化教育。而重视儿童群体,改善其服务方式、拓展其服务领域,是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不可推卸之责任。儿童群体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亦因之浮出水面。但此类教育往往无的放矢,并无严谨的学理支撑,教育策划和实施趋同于成人。本文以学科交叉为视角,首先借由对博物馆儿童教育中现存问题的分析,窥寻影响儿童教育效益之症结——儿童教育心理学缺失,接着通过对现代儿童教育观和教育心理学的深入分析,尝试建立博物馆儿童教育观,以期能有助于博物馆形成儿童群体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博物馆教育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对教育的核心一目标观众,特别是儿童观众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博物馆界的关注。博物馆期待借助一个平台,可以使儿童观众跟随自己的兴趣,充分利用馆内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情地探索和学习,真正收获体验和认知。学习单就是当下博物馆探索教育模式的一个新尝试,它强调博物馆学习的主动性。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博物馆成功的学习单案例,从问题设置的目标和融入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使学习单更有效的发挥博物馆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多家博物馆设立儿童专区,还有一些专门针对儿童受众的独立展馆逐渐开放,但都偏向于自然科学或者职业体验的方向,又或者采用国外的运作模式。苏州博物馆基于我国国情、总结国内博物馆运营实践,专门设立了以儿童需求为核心的空间——探索体验馆。该馆针对3-12岁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苏州特色文化,接轨国际教育理念,开展展教相关研究,逐步建立起苏州博物馆自己的展教体系,有助于儿童在早期成长阶段建立起社会公民意识,为其将来学习、生活、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有35000多家博物馆,美国文化里很重要的就是来自于博物馆。1882年古德就指出"博物馆不是古物的坟墓,而是新思想的策源地"。这个提法多么先进,所以我不认为美国没有文化。就像我们看美国的大片,看一个的时候觉得挺新鲜,看多了会发现原来是有套路的,它也在炫耀它的主流价值观,所以我觉得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2007年的博物馆定义当中教育是第一位,但是博物馆和学校教育不同,有它自身的特点。博物馆的观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方法作为提升儿童素质的学习方法,与传统教育、启发式教育都有不同之处。本文重点分析了博物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使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进行儿童美育,在分析了目前博物馆界现状及成绩、不足之后,通过介绍、分析笔者亲自操作参与的一个典型案例:首都博物馆与北京三里河第三小学的"博物馆寻美教育活动",总结出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博物馆美学教育的心理特点以及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博物馆儿童美育的应用方法和经验,为业内该领域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6.
对于博物馆来说,儿童的学习过程开始于来馆之前,并持续到离开场馆很久以后。学习涉及很多方面,学习过程因人而异,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儿童通过各种感官来了解世界,其中视觉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观察细节通常是建立认知的第一步。观察不是单纯地用眼睛去看,是要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深入思考自己所看到的东西。本文从博物馆细节观察入手,浅析儿童不同的认知方式在博物馆参观和教育活动中的体现,从而对来博物馆参观学习的家长及儿童,提供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模式,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儿童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最值得信赖的信息资源阵地。  相似文献   

17.
调研博物馆观众的参观目的与感受,对改善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和服务工作有重要意义。以为期半年的实地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对西安市三家一级博物馆的主流观众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这三家博物馆主流观众的自然信息、参观目的及参观感受有较大差异。博物馆应根据观众尤其是主流观众的参观目的和参观感受,结合馆内实际,不断调整展陈、教育、服务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少量儿童博物馆专馆的问世、诸多博物馆儿童专区的诞生以及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常规化,我国国内博物馆服务儿童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是时候从博物馆服务儿童碎片化的微观实践中回归,从宏观层面提纲挈领地去思考博物馆儿童主题相关问题。本文试图厘清什么是儿童利用者,博物馆儿童主题从何而来,具备怎样的特殊性,并尝试从特殊性中寻绎一种相对稳定的实践模式——类分众模式。尔后,重点对这种模式的形成历史、成因及其实践方式进行探究,提出该实践模式应从四个年龄阶段和四项指标内容入手,研究与各个阶段相宜的博物馆儿童服务内容与形式并辅以案例加以说明。继而,对博物馆服务儿童的核心价值进行哲学层面的反思,主张从培养人的角度开展工作,核心价值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中国人。但在履行该项使命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立足自己国情,掌握对象特点及施教重点,同时坚持中体西用,学习西方精神而非形式,并防止过度娱乐化。  相似文献   

19.
唐欢  田丽 《图书馆学研究》2024,(1):118-128+117
公共图书馆提供家庭参与服务是为儿童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的重要举措。调查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家庭参与服务实践有利于吸取经验,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相关实践提供参考。文章对54家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网站调查,选取其中9家为核心样本对其家庭参与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参与方式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公共图书馆在提供家庭参与服务实践中具有培养儿童终身学习能力、多方力量协同服务、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家庭参与方式多样、提供包容性的服务等特点。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家庭参与服务时应在培养专业馆员、增强家庭意识、开展阶段服务、优化空间布局和构建服务平台方面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儿童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也是该事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纵观美国儿童博物馆百余年来的发展史,本文将其概括为四个阶段:"衍生与草创"期、"平缓与过渡"期、"再定义"期以及"全面大发展"期。在交代这四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及重要历史事件之后,本文还简略地概述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儿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情况。最后,本文提出世界儿童博物馆发展的如下启示:在举办定位上,强调和社区的融合,为儿童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在布展环境上,强调儿童的亲身操作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