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整个动物界里,两栖纲动物只是一个较小的门类,数量不多,经济价值也不大。然而两栖纲是脊椎动物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中间类群。它们有的终生生活于淡水;有的只幼体生活于淡水,变态后移到陆地上生活。幼体生活在水中,身体结构和鱼相似,成体生活在陆地上,身体结构获得适应于陆上生活的特征。但是,它们还保留了一些与水生祖先相似的特征。本纲的教学任务由于水体和陆地环境的不同,动物从水生  相似文献   

2.
在“两栖动物”这一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认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如何消除这一模糊认识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把握概念内涵,揭示本质特征。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在水中生活,用绍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生活,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一村征,列举实例加以比较说明。例如青蛙和好徐、蛙蛙鱼等,它们是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它们…  相似文献   

3.
生物界与宇宙中的一切其它事物一样,是在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发展着的。在悠久的地球历史时期里,生物的发展,从少数简单、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开始,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最后进化到今天在地球上滋生繁殖的大约将近200万种植物、动物及其我门人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水生到陆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而两栖类则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发育要经过变态,在陆地上生活,用肺来呼吸。两栖类是最先登陆的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4.
两栖动物循环系统的结构特点□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职工中专张丽娟两栖动物基本上解决了在陆地运动、呼吸空气、适宜陆生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问题,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的躯体结构。但受精和幼体发育都必须在水中进行,经过变态而上陆生活。它们的循环系统比鱼复杂,但比鸟...  相似文献   

5.
初中动物学教材中讲了脊椎动物五纲的特征。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将它编成歌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记忆效果。现将歌谣介绍如下: Ⅰ、鱼纲用鳍游泳鳃呼吸, 心房心室各为一, 体表盖鳞栖水中, 具此特征皆为鱼。Ⅱ、两栖纲皮肤裸露具粘液, 幼体水生鳃呼吸, 成体陆栖肺呼吸, 具此特征属两栖。  相似文献   

6.
两栖动物出现在3.6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其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皮肤裸露、湿润、无鳞。全世界共有两栖动物约4000种,根据形态可分为三目:有尾没腿的蚓螈目(如版纳鱼螈)、有尾有腿的有尾目(如蝾螈、大鲵)、没尾有腿的无尾目(如蛙、蟾蜍)。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四年制初中生物第二册中对两栖纲及鸟纲的呼吸问题分别是这样论述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够分泌粘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完全用肺呼吸,并且有气囊辅助呼吸”。我认为“辅助’!一词用在鸟纲的呼吸方面不妥,容易产生异议。  相似文献   

8.
“青蛙、蟾蜍的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因此,青蛙和蟾蜍属于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9.
青蛙青蛙是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青蛙体型较苗条,善于游泳。颈部不明显,无肋骨。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  相似文献   

10.
无尾两栖类已经成为研究亲缘识别机制的模式脊椎动物。无尾两栖类幼体亲缘识别不仅依赖于所处的生态和社会环境以及遗传背景,同时也会随着发育历期改变而变化。无尾两栖类幼体与亲缘个体一起生活,可以加速幼体生长发育,也可能抑制生长发育,这取决于亲缘个体问互助行为所产生利益和竞争代价之间的权衡,同时还受实验条件、亲缘识别能力和生活史策略的影响。无尾两栖类幼体亲缘识别能力还可以延续到成体。同时,无尾两栖类幼体在实验室条件下亲缘识别失败,并不一定代表其缺乏亲缘识别能力,而在实验室条件下识别成功也可能只是其他识别过程出现的附带结果。所以,我们还需要开展大量的野外实验研究,才能全面理解亲缘识别机制和进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中,动物个体发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许多动物的受精卵不直接发育为成体,而是先发育为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幼体,再由幼体发育为成体。如果成体与幼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很大,这种个体发育方式称为变态发育(也叫间接发育)。相反,成体与幼体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没有差别,则叫做直接发育。动物变态发育种类繁多,最熟知的是昆虫和蛙的变态发育,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四年制初中生物第二册中对两栖纲及鸟纲的呼吸问题分别是这样论述的 :“幼体生活在水中 ,用鳃呼吸 ;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上 ,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 ,一般用肺呼吸 ;皮肤裸露 ,能够分泌粘液 ,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完全用肺呼吸 ,并且有气囊辅助呼吸”。我认为“辅助”一词用在鸟纲的呼吸方面不妥 ,容易产生异议。由教材中我们分析到 :鸟类独特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 ,其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气囊位于鸟的内脏器官之间 ,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中。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 ,其功能是贮存气体 ,使吸入的空气两次经过肺 ,保证肺充分…  相似文献   

13.
青蛙以小动物为食,其中害虫约占80%。据统计,每只青蛙每天约吃60多只害虫,从春到秋的七、八个月中,能消灭害虫一万多只。每亩放养400~800只青蛙的早稻田,不再放农药,比喷洒两次“甲基1605”的对照田,枯心率大大降低,而粮食可增产9.2%。可见,青蛙对于人类是很有益处的。但是,我们能不能称青蛙为“益虫”呢?按照动物学的分类方法,“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有足三对,一般有翅两对”的蚊、蝇、蝗虫、家蚕等动物,属节肢运动门的昆虫纲(纲下还分目、科、属、种);而“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并兼用皮肤呼吸”的动物划在脊索动物门的两栖纲内,从青蛙的特征来看,它不是“昆虫”,而是“两栖动物”。所以,我认为青蛙以不称“益虫”,而称“有益的两栖动物”或“有益动物”为妥。  相似文献   

14.
答:青蛙属于两栖纲,这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的一个过渡类群,属低等脊椎动物,在结构上还不够完善,心脏只有两心房和一心室(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因此,在青蛙的  相似文献   

15.
虾蛄的解剖     
虾蛄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口足目(Stomatopoda),穴居生活于沙泥质的浅海或珊瑚礁中,在海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也有分布。初夏繁殖,雌性个体抱卵孵化,孵出幼体到水中,经一系列幼虫期发育成为成体。虾蛄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我国  相似文献   

16.
雌蛙高声鸣叫,雄蛙闻声赶到;彼此情意缠绵,双方紧紧拥抱;精卵产于水中,受精作用需要。卵裂囊胚原肠,组织器官建造。幼体蝌蚪像鱼,水中发育需要。渴望父母垂爱,不知它们容貌。多次寻问同伴,它们哪里知道。尾退长出四肢,变态发育奇妙;出水登上陆地,害虫天敌报到!两栖类动物生殖和个体发育过程@王守德$黑龙江省海伦市第一中学!152300  相似文献   

17.
两栖类在脊椎动物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系统发生方面是水生和陆栖脊椎动物的联系动物。观察蟾蜍的胚胎发育,也可以看到胚胎发生中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可为了解高等脊椎动物发生中,各种器官系统的形成提供基础。一、材料与方法1.取样春季捕捉一对抱对蟾蜍,养在金鱼缸内。蟾蜍排出的卵呈黑色,链状。从排  相似文献   

18.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般分为两个时期,胚胎发育时期和胚后发育时期,前者指从受精卵逐渐发育成胚胎的发育时期,后者是指胚胎从卵膜孵出或母体出生后直到成体死亡时期。胚后发育又有变态发育和直接发育两种形式,有些动物幼体的形态构造和生活方式,与成体显著不同,在变为成体的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变化的,称变态发育,如蛙类和昆虫等。反之,称为直接发育,如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系统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某些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具有幼虫期,幼虫转变为成体要经过变态,本文重点介绍了两栖类的变态。,  相似文献   

20.
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变态.变态期内,蝌蚪内外器官由适应水栖生活转变为适应陆栖生活,外观上出现成对的附肢,尾部逐渐萎缩,最后趋于消失.正常情况下,从孵化出蝌蚪到形成成体幼蛙,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如在学习"激素的调节"后,学生了解到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动物个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为探索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我组织学生进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影响的课外探究实验,并观察在不同浓度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下蝌蚪的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