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高考改革指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以高中历史学科为例,历史教师应在高三专题复习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史料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各项能力,将各专题内容进行科学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变为素养立意,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以及人文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一节教学为例,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阐述运用微专题展开的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学过程,复习模式为:构建知识网络—创设问题情境,提炼核心知识—典例分析—真题训练—评价与反思,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邓玮 《天津教育》2022,(14):87-89
<正>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学校要真正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是关键,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向着“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转变,不仅如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而多年以“知识为本”的九年级化学复习课堂,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复习课课型意识不够清晰、复习课上学生兴趣不高、  相似文献   

4.
要想发挥“问题教学”在高中历史二轮微专题复习中的引领作用,就必须扎根于高中历史课堂实际。教师要围绕高中历史复习问题情境的建构、解构、重构,有序推动热点话题的“微点拨”、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的“微整合”和典型例题解题思路的“微分析”等课堂教学环节,逐步提升学生历史学科问题解决的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5.
到了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十分成熟,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高中生的教育需求,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成为高中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尤其到了高三,教师不仅要明白自己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清楚自己的复习任务。将历史核心素养融入历史复习的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本文简单研究了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  相似文献   

6.
以高三复习微专题“三角函数性质的应用”的教学为例,阐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知识的内涵,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组织学生充分挖掘知识的本质,把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进行深度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三二轮复习是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关键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却经常由于复习材料陈旧、知识机械重复,导致思维活力受限,复习效果不甚理想。热点微专题复习具有“因热而趣、因微而深”的特点,根据“二味、三量、四化”原则科学合理地创设主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打造高效二轮复习课堂,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所以,对于高三阶段的历史复习而言,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复习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多种历史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复习课不是“炒剩饭”.不是新授课的再现,而是要扎扎实 实地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高效 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会合作互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历 史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我们在教学形式和内容 上0,不再拘泥于传统复习课堂的知识拼凑、死记硬背等做法, 需要更加灵活、有效、有新意的方式方法,从服务学生未来发展 着眼,打造全新的专题复习ift'果堂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承前启后,至关重要。一线教师要着力研究考纲和考题,把握命题趋势方向;要依托专题复习,重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进行主干知识的系统整理,进行纵横联系,综合知识形成专题;要摸清学情、对症下药,精练精讲,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要求高等教育符合学科专业标准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文章从课程标准、专家思维、教材内容和具体实践四个方面提取路径,通过概念、主题、论题和体系结构的统合,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形成教育技术学学科"大概念"的学科体系模式、专业结构模式和课程设计模式,以此促进学生学科体系与专业知识结构的建立,从而深刻变革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改革中,做人与能力应是课程目标,应用知识与技能技术应是课程内容。利用流程图、现场教学、课前六问、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把技术规范意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优势互补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构建福建省新课改高考历史复习教学模式,要进一步理清教学思路,转变教学策略和熟悉解题技巧,围绕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再次体验学习快乐感,整合教学内容,破解教学重难点问题,全面提高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观,课程资源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范本,教师要充分挖掘身边有效的课程资源,灵活应用于教学。“错误”可以作为有效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巧妙地利用,就可以为课堂服务。数学课堂会因错误而妙趣横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春武 《天津教育》2021,(7):170-171
党的十九大会议对我国当前义务教育发展做出明确指示,要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化发展,让每一位适龄青少年学生都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从微观层面来看,现阶段我国各教学班级内学生能力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仍存在,本文将以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为例,阐述造成班内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分化的原因,并提供几种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进学校、编程教育进课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型提升人工智能教学效果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使命。文章以知识建构理论为核心,以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为两翼,以项目学习为主线,对知识建构、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三者的特征和关系进行梳理,将知识建构理论与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构建了“知识建构、STEM、创客”三位一体教学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该模型在中小学和高校人工智能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实践,发现其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思维、编程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能促进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推动人工智能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高中历史知识复杂繁多,每个历史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影响以及历史意义等都需要学生了解与记忆,教师应追求历史课堂的高效性。文章以人教版“辛亥革命”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探讨“五步教学法”的应用,通过明确目标、梳理文章结构、思考教学内容、总结知识点以及应用巩固所学知识五个步骤具体阐述如何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方面要求。其中“视野要广”是在知识的广度方面提出的要求,对思政课教师打牢知识功底、提升核心素养和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三个维度来理解“视野要广”的内涵,从打牢知识基础、培养比较思维和把握历史规律方面,拓宽思政课教师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acher perceived applicability of historical topics for interpretational history teaching and the criteria teachers use to evaluate this applicability. For this study, 15 expert history teachers in the Netherlands striving for interpretational history teaching were purposefully selected. Teachers were asked to mention historical topics using a ranking task technique to rank topics in order of applicability and to elaborate on how the topics were ranked. The results showed a large variation in perceived applicability among topics, both within and between teachers. Eight different topic-applicability criteria were discerned in the teachers’ elaborations: (1) topic knowledge; (2) topic affinity; (3) topic constructedness; (4) topic deconstructability; (5) topic abstractedness; (6) topic sensitivity; (7) topic materials; and (8) topic inclusion in the history curriculum. We found that teachers tended to judge topics as applicable for interpretational history teaching partly depending on the degree of ‘canonised interpretativity’ in lesson materials and the curriculum, and to the degree to which they belonged to ‘cold’ (morally neutral) or ‘hot’ (morally sensitive) history. A theoretical implication of the findings is that interpretational history teaching is topic-dependent. Teachers can be supported to teach history as interpretation by structured pedagogies.  相似文献   

20.
2017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通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钠与水的反应”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尝试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如何贯彻培养学生5个方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具体教学用“金属引发的爆炸”为真实情景引入,通过准确表达钠与水反应的宏观现象,解释此反应的微观本质,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用化学方程式将化学反应准确书写下来,并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