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人类社会设定的发展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社会发展目标.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对其基本特征、形成要素有清醒的认知,才可能为学习型社会创建工作的健康推进提供方向性和方法性指导.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应该重新审视的三个“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哈钦斯、富尔等人的研究成果,我国的官方表述以及国内外相关发展情况,就学习型社会究竟是什么、建设学习型社会究竟为了什么、学习型社会建设究竟要抓什么等三个"老问题"进行了再研究。通过研究提出如下观点:"学习者"是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学习和创造"是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活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最主要特征,个人和社会自由全面地发展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的。这应该成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殷永发 《职业技术》2006,(5):186-187
进入新世纪,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指引下,确定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成人教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成人教育必须从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突出发展重点、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深化改革,才能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4.
终身学习的本质:提升成人的学习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楼一峰 《成人教育》2004,(11):10-11
面对全新的知识经济新时代,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全球多数国家的共识。学习 型社会必须建立在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普遍建立的基础上,而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成人 学习力提高又处于重要位置。于是,成人学习力提升策略的确定及实施便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未来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奋斗目标。成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中教育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必须为学习型社会服务,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供多样化、灵活的教育形式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人教育必须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在变化中寻求发展,通过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努力为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实际出发,以更好地引导、推进学习型社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对我国2009年31个省市学习型社会状况试测,结果显示,我国与"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水平存在很大距离,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充要前提。其中,受教育程度、学习条件是影响我国实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特别需要优先发展公共文化场所,稳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力提高从业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以及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加强职工全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我国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为探寻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路径,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于2007年12月开始,组织了由108位成人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工作者参与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课题组",进行了长达两年半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对学习型社会的本质有了一个清晰认识:学习型社会应是以社会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学习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大发展,已初步具备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条件,因此,文章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四个层面来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9.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跨越农村地区这一步.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只有广大农村地区形成学习型社会,才有希望形成全国的学习型社会.形成农村地区的学习型社会,就在于发展农村基础教育,通过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人口资源变为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政府责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构建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中之重。农村各种资源缺乏的现状、构建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准公共物品特性以及政府在制度创新和模式选择方面不可替代性等,都决定了政府必须在构建农村"学习型社会"中承担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学习型社会里,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将成为"学习型家庭",校园将成为"学习型校园",企业(团体)将成为"学习型组织",城市将成为"学习型城市"。我国将发展成为一种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高级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远大目标,这使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和行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必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空中,对职业技术院校进行再认识,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审视它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13.
时下"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政府"、"学习型企业"的报道层出不穷。而细读其内容,不外是建立学习制度、规定学习时间、领导带头学习、组织人员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等。 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长远建设目标,应当准确把握"学习型社会"的实质,不能轻率地贴标签。  相似文献   

14.
农村构建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中之重.农村各种资源缺乏的现状、构建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准公共物品特性以及政府在制度创新和模式选择方面的不可替代性等,都决定了政府必须在构建农村"学习型社会"中承担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建设学习型城市既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又要同发达国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吸取其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为我所用。学习型城市实质上就是由一个个充满学习活力的个人、组织、社区和政府组成的新型城市,充分体现出了"包容"、"繁荣"、"可持续发展"等质的规定。构建学习型城市,需要以"五大理念"为支撑,注重学习型城市各要素的相互协同。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9,(7)
如何构建终身学习与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关键词读解在我国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在许多地区蓬勃兴起的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已初步具备了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相似文献   

17.
张钧 《成人教育》2019,39(4):1-5
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然而,在理论上,社会大众对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客观存在教育对象"特殊论"、教育内容"职业论"、教育形式"时序论"、教育体系"对立论"和教育价值"功利论"等认识误区。在实践上,我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着发展基础条件羸弱,政策法规建设进程缓慢,组织机构发展不足,人力资源配置比例失衡,现代化技术支持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我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必须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平台创新和保障支撑优化等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18.
塑造具有学习型人格的学习型教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学习型人格就是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创新观念,具有持续、快速、终身学习力的人格。教师的学习型人格是由道德人格、学术人格、教学人格、学习人格、政治人格五个人格要素构成。学习型教师就是具备学习型人格、能够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与学术创新的创新型教师。"两课"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快速的学习力和广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推进教育数字化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一要推进数字化,即促进终身教育数字化的教学模式,科学应用数字化手段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二要落实全民化,即推动全社会各类群体积极参与终身教育学习、享受终身教育学习;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三要体现终身化,即提供学习者终身全过程、各阶段学习的平台、载体和机会。因此,推进教育数字化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必须紧扣数字化、全民化、终身化三大逻辑路径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林蔚芳 《考试周刊》2013,(93):155-156
创建学习型社会、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必须有许多"学习型组织"充当基石。团学队伍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基层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成员。高职院校团学队伍建设更应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建设学习型团队,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理解、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良好氛围,使学习成为一种资源,产生巨大持久的创造力,得到持续不断的提高、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