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用“设元法”解题在解某些题时,可以用字母表示一些未知的数量,让字母直接“参与”运算,我们称这种解题方法为“设元法”。例1一个弹力球,从A点落到地面,弹起到B点后又落到高20厘米的平台上,再弹起到C点,最后落到地面(如下图)。该弹力球每次  相似文献   

2.
设而不求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思想与解题技巧,将其应用到解题教学中,可促使题目由繁到简,降低学生的解题难度,并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本文结合常见的初中例题,对设而不求的解题教学实践展开详细地探究,具备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设而不求”是指,解题时先设辅助元,再利用其与未知量之间的制约关系,建立方程或代数式,而辅助元本身的值不需求出或根本求不出来,只需将其消去或代换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而不求”思想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往往能快速、准确、简捷地解决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一些实例阐述“设而不求”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及其解题思考.一、化简中的“设而不求”有些化简类问题,如果直接进行化简,不易求解,甚至没有头绪,但如果利用“设而不求”思想,合理设参,常可简化计算,进而巧妙求解.  相似文献   

4.
学习数学必须善于解题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 P.R.Halmos说过这样的话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解决问题通常在问题给定的系统里由题设推出结论 .但对某些问题直接推理有时不能顺利进行 ,因而不得不寻找某个桥梁来沟通题设和结论的联系 ,这样的桥梁往往隐含在题设之中 ,它需要我们去发现 ,去构造 .这种通过构造题目本身所没有的解题桥梁——存在实例、对应关系或数学模型 ,去发现解题的方法 ,就是构造法 .用“构造法”解题 ,其特点是“构造”,但如何“构造”,却没有通用的构造法则 .下面仅通过实例来说明之 .1 存在性问题的构造性解法所谓…  相似文献   

5.
“设而不求”,就是指在解题时,合理地引入(设)一些辅助元(参数),但不求出这些辅助元(参数)的值,而是首先用它参与运算,为解题铺路搭桥,然后从整体上考虑,巧妙地消去辅助元(参数),从而优化解题过程,使解题方法便捷.本文探讨解析几何中“设而不求”的若干实施途径,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内容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本册修订教材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更新。新增加了12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减少了课文类型,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4篇课文,前有“导读”,后有“积累·运用”。精读课文前设“预习”,后设“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设“阅读提示”。两个重点训练项目,分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五组。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的训练过程。二、教学目标1.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2007,(1):35-36,10
“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两个基本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特殊去探索一般结论,也可以从一般结论去研究特殊问题.用特殊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已司空见惯,这是因为习惯上人们认为特殊问题较一般问题容易解决,特殊问题具备的条件多且有很多性质可以利用.事实上决非所有问题都是如此,正如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所说:“一般化也许有助于解题,越一般化的题目可能越容易解答.”这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设而不求”的解题方法,并通过每个例子对其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数学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师几乎每天都要涉及解题教学问题.每位教师必须掌握解题教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就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要实现这种转化,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后,便进入解题的酝酿阶段,即思考解题途径,探索解题方法,拟定解题计划.怎样展开思路?就思维形式而言,可以概括为“由因导果”、“执果索因”和“分析综合”三种形式.1由因导果“由因导果”是将“已知”推演到“未知”的思维方法,称之为综合法.这是从问题的条件入手进行思考,一般说有三个思维层次:充分利用条件;善于转化条件;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类题目,可通过“设而不求”的方式巧妙解答。所谓“设而不求”,就是根据题意巧妙设立未知数,来沟通“未知”和“已知”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解题,而未知数本身并不需要求出它的值。这种“设而不求”的解题思路,能给人一种全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下面介绍几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解应用题时 ,有些与题意密切相关的未知量 ,只需设出而不必求出 ,就可达到解题的目的 ,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 ,称为“设而不求”。“设而不求”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解题技巧 ,下面结合实例 ,谈谈它的具体应用。例 1,一艘轮船从重庆到武汉要 5昼夜 ,而从武汉到重庆要 7昼夜 ,试问  相似文献   

12.
解题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拿到一道数学题 ,有的人“会想” ,这样试试 ,那样想想 ,很快就找到了解题的“门路” ,有的人虽然苦思冥想 ,却还是不知从何下手 .结合下面的例子 ,谈谈如何寻找解题的切入点 .1 以条件为解题的切入点以题设中的某个条件为线索 ,展开联想 ,发掘内在联系 ,探求解题途径 .例 1 如图 1 ,已知△ABC ,D是BC的中点 ,E是CA延长线上的一点 ,且AE =12 AC .求证 :DF =EF .分析 由条件“D是BC的中点” ,联想到 :中点常与中位线有关 .因而取AB的中点M ,并连结DM ,(如图 1 ) ,显然DM平行且等于12 AC ,又AE…  相似文献   

13.
高中新教材 (试验修订本 )数学第一册 (上 )“简易逻辑”单元介绍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在解题时 ,若能灵活地运用充分不必要条件、或必要不充分条件 ,加强或削弱题设 ,往往能巧妙地解题 ,且过程简捷。下面举例说明 ,以期抛砖引玉。1 由充分不必要条件加强题设 ,简捷解题对于有些题 ,在解题前应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将其题设条件加强 ,然后用这个加强的条件就可以直接解题 ,这样解题简捷新颖。例 1  (2 0 0 0年安徽春招试题 )若A、B是锐角△ABC的两个内角 ,则点P (cosB -sinA ,sinB -cosA)在 (   )(A)第一象限   …  相似文献   

14.
一个数学问题,题设是结论的前提.而题设对结论又往往包含着较深层次的约束条件,在解题中易被忽略.唯其如此,从表面上看,解题过程“天衣无缝”、“顺理成章”,实则产生错漏而难以察觉.因此,解题时的深入分析、慎密思考,尤为重要.下面就常见各类约束条件分类  相似文献   

15.
I设凸ABC的三边BC、CA*B与半周长分别为a、b、c*,点P为八ABC平面上。任一点,证明或否定:06 C。。;C c。。c b。n-4。——·pA十一一·pB十——·pCZdeS。IQ“““’b““’C“””f7””0(注:供题人对鲍一位正确解答者授奖全30元)有奖解题擂台(13)@刘健$江西南昌市双港华东交通大学!330013~~  相似文献   

16.
设元是培养解题策略意识的重要课题,通过设元实现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构建条件与结论之间联系的桥梁,有利于优化解题的设计方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敢”于设元到“善”于设元,设之有益,设之有用,并引导学生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去认识变元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1 探究 教学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解题时该不该设元,何时设元,怎么设无从入手,感到茫然.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对设元意识不强,如1996年高考第23题要求依题意将地区现有人口、粮食单产分别用字母P、M表示,抓住“10年后人均粮食占有量…  相似文献   

17.
设未知数解方程,是代数中一个重要方法,我们可以将它移植到几何中来,在几何解题中,补设未知线段,列出“方程”求解来帮助证题有时是很方便的。先看下面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念,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水平.本文举例来谈如何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开展思维变通的“由近到远”、“由数到形”、“由次到主”、“由低到高”、“由显到隐”等五种策略,希望能给读者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二次函数设式技巧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是初三代数教材中的基本教学内容.因此,每个同学都必须熟练掌握.但是,同学们在具体实施时,往往因设函数式形式不当,而给解题带来麻烦.本文就如何根据题中已知条件的特点,恰当选择设元“宁少不多”、设式“宁简不繁”的解题途径,尽可能使解题过程简便快捷,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数学命题或在数学命题的解答过程中出现的若明若暗、含蓄不露的已知条件,它主要存在于题设、结论、解题过程和图形的背后,不易察觉.发现隐含条件对解题来说有时会带你进入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境.挖掘隐含条件就是要使隐藏在题设、结论、解题过程和图形背后的条件明朗化、完备化和具体化.从而使得解题方向明确,便于勾通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