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贺新郎》词的流变,认为它发端于东坡,成熟于弃疾,盛于南宋,衰于元明,复振于清。同时,对该词调的体式和写作要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总之,《贺新郎》是一个有特色、有影响的词调,经过众多词坛高手的创作实践,成果累累,辉映于历代词坛,为中华民族的词史增色不少,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元代浙江词语言修辞之尚雅是对南宋词风雅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经过数代词家的坚持和努力,元代浙江词语言修辞的雅化程度不断提高,并于元末结出硕果。词体能历经元明之中衰,而于清代又以浙江词人的努力重现辉煌,元代浙江词人雅化词体之功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以“境界”说和“体演进论”的基本观点来审视两宋词,形成他重视五代、北宋词而轻视、基本上否定南宋词的艺术偏见。从总体上看,尽管两宋均届词体发展的辉煌时代,但是词在北宋,由小令向长调演变,艺术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典范;而南宋词在吸收北宋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人化、典雅化,风格趋向多元化,词境更深邃,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从两宋词的词作数量、代表作家及对后世的影响、为词史提供“新的东西”等方面综合考察.南宋词高于北宋词。  相似文献   

4.
南宋格律词派代表姜白石主要以“清空”词风著称于世,但其“骚雅”风格亦为所提倡。本文主要从“对国家兴亡的关爱”、“抑郁不得志之情”、“倏忽人生的忧患”等三个方面对其作品的“骚”意进行深入具体地分析,以期弄清姜白石在提升词学地位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宋时,女真族、蒙古族先后在北方地区建立金、元政权。但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汉族文化对金、元的影响是很深的,其中独领风骚的宋词浸淫金、元两朝上百年。然而“词”这一文学形式经过金元文人的创作加工,有的逐渐演变为另一些文学样式,即是“曲”和“杂剧”。词的兑变,使得后人研究金元时期的“词”往往感到莫名的困惑。搞不清楚那个时期的一些“词”是词还是曲。明代王恽所编的《秋涧乐府》,竟有39首曲混杂“词”间。直到后来的清初侯文灿收录的《十名家词》、  相似文献   

6.
“东西”一词出现在唐朝以后。在元朝的白话作品中大量使用,一些被指认为“(南)宋话本”的话本中也有“东西”一词,很明显,“东西”流行于元代,但或许在南宋时已经出现。因此,“东西”一词最早只能出现于五代至宋之间。  相似文献   

7.
学与化有密切的关系。南宋时期,中国传统化重心南移,南方化兴盛,南宋词呈现出南方情味,其审美风格以阴柔为美。金元兴起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游牧化与北方化融合,北方化重心区形成。以阳刚为美的元散曲具有明显的北方化的特点。因此,从南宋词到元散曲艺术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诗词名家施蛰存先生晚年曾说起在抄集研讨词籍题跋的过程中,无意之间弄清楚了词这一文学体裁的产生、发展的源流问题:“词”这一种文学形式,在唐五代时,名为“长短句”、“曲子词”。在北宋时,名为“乐府”或“乐府雅词”,或“近体乐府”。到南宋中叶,才出现“诗余”这个名词;到南宋晚期,才确定这种文学形式的专名为“词”。在南宋中叶以前,一切单用的“词”字,都是“胖”字的简体字,其意义是“歌辞”,是一个普通名词。  相似文献   

9.
南渡之初鲖阳居士提出“骚雅”的批评标准。南宋灭亡以后,张炎著《词源》,确立“骚雅”为宋词的审美理想,并且指出南宋词坛实际上存在的两种“骚雅”:无意为词,借助汉魏古诗的手法的稼轩词;注重发挥词的特质,在本色入乐的前提下发挥风月、咏物言志的白石词。江湖词派中的遗民词人借助白石的骚雅句法来润色清真词的意趣不高,又借鉴清真词的典丽、梦窗词的字面、梅溪词的句法来改造白石词的尽兴率意。给“骚雅”的词法融入“骚雅”人品,从而完成了对骚雅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从创作数量上来说,北宋三国词仅占10首左右,而南宋三国词则有150余首。从吟咏对象上来说,北宋三国词难掩太平盛世的奋发昂扬,而南宋三国词则流露出动荡年代的沉重抑郁;从时代背景上来看,前者流露出生逢盛世、海内升平的自信和洒脱,后者则是面对山河残破、国势日衰的血泪悲歌。  相似文献   

11.
以“清空”“骚雅”论词,是南宋张炎提出的著名词学观点,他们在南宋中后期把词与诗进一步融合,建立了一种新的词学审美理想和词学批评标准。曹溶、朱彝尊等人更是以“清空”为旗帜建立浙西词派。姜夔、张炎等“清空”词人能自树一帜,浙西词派能主盟词坛近二百年,是融会“清空”与“寄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刘佳丽 《文教资料》2013,(31):52-54
南宋词坛在逐渐接受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之后,开始寻求改变词风的道路。北宋婉约轻柔、含蓄蕴藉的风格在风雨飘摇、国事微茫的南宋王朝必然被主流词坛所摒弃。陆游以作诗之余的闲暇时光写词,却无意暗合了此际词风思变的契机,成为南宋词坛“以诗为词”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3.
尤培成 《沧州师专学报》2003,19(2):19-20,33
历代词论家褒豪放贬婉约,认为婉约词属“艳”科。实际上,婉约词是封建正统文学衰落以及市民阶层兴起的产物,宋婉约词是市民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读宋词札记     
一、“词”的名称确定于北宋元间起源于唐五代而大盛于宋代的“词” ,他的名称起于何时 ?固定于何代 ?历来有不同意见。当代任半塘先生认为“唐代歌辞名称只有‘曲’或‘曲子’、‘大曲’ ,‘唐词’是由宋人喊出来的。”[1] 施蛰存先生认为“从晚唐五代到北宋 ,这个‘词’字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固有名词。……南宋初期之后……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的固有名称 ,‘词’这个名词才确定下来 ,于是有了‘诗词’这个语词。”[2 ]我认为“词”的名称的形成、固定 ,是经过一个漫长时期的 ,就现存有关资料来看 ,如 :开元中……上曰 :赏名花…  相似文献   

15.
张耒系“苏门四学士”之一,是结束北宋文坛、影响南宋文坛的重要作家。苏轼与张耒以诗神交。元You一朝,二人酬唱诗词,品评文史,相从最密。苏轼对张耒每多赞赏、关爱,曾以振厉当趋于衰陋之文字相勉,对之期以厚望。张耒亦敬师、尊道,为此不计祸福安危。苏、张交谊对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乐府雅词》成书于南宋初年,是现存最早的宋词选集。通过对这部词集的择词标准以及思想内容和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分析,可见其集中体现了宋词发展到南宋时出现的新变,形成一种时代的词风--南宋词风,因此颇具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南宋前期词学界提出了“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以情性为本”是说“情性”是词的本体,它主张词应表现人的“情性”,具体地说,是指词应表现家国之感、亡国之恨。“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时代的巨变和词乐的流失。这种思想的出现,为宋词未来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18.
词乐亡于元初,其具体时间可以张炎、仇远浙世为标志。词乐失传的表现为音谱失传,能唱之词甚少,宫调减少,标明宫调更少,词牌由转化到衰落。其衰落的社会原因是统治不喜欢甚至压制词的传播,学方面的原因是金之诸宫调、元之杂剧散曲符合北人的口味,故自然取代“曲子词”。  相似文献   

19.
宋词之分期,既不同于政治史之分期,也不同于宋诗之分期。整个宋词的发展分两大阶段,即北宋词与南宋词:一、从与音乐的关系看,北宋词绝大多数是用于演唱的,南宋词的主要功用已由应歌而转变为新体抒情诗;二、从题材与内容看,北宋词基本上未脱离“词为艳科”的传统,南宋词则彻底摆脱了这种束缚;三、从表现形式看,北宋词尚未完全脱离俗调,南宋词则以骚雅为归宿。而北宋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自宋太祖开国至仁宗朝,为沿袭期,但沿袭中有变化;后期自英宗至北宋灭亡,为变革期。南宋词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起自高宗建炎,止于宁宗嘉定元年,为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大放光芒的时期,但也有姜夔起而与之抗衡;后期自嘉定止于宋亡,为学辛与宗姜两大派并立的时期,但后者已转居上风。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文体都有自己发生发展繁荣衰落的历史,词亦如此.词盛于宋而衰于元明,到了清代又再度繁荣,号称“中兴”.清代词学中兴之功,首推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词人,他们在创作实践上效法姜张,在理论上主张“雅正”“清空”,时风所向,“家玉田而户白石”,影响很大.一百年后,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派崛起词坛,宗奉北宋,标举“比兴寄托”,清代中期词风又为之一变,影响而至近代.作为清代词学主流的浙、常两派的词学理论,相因相革,经过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过程.在演进过程中,他们逐渐打破“词别是一家”的传统观念,在注意词的艺术特征的前提下,注入了真、善等质素,不仅注重意境的空灵,也注重意境的充实,提高了词的品格,导致了清代词学的中兴.因此,我们通过对清代词学审美观念的纵向考察,就能够找出清词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