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同时代其他类型的妇女解放运动相比,有着结构性的差异。推动这一运动向前发展的动力,是革命动员的现实需要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之间的重合。在妇女解放运动的过程中,革命动员式的方法和路径起着主导性作用。这一运动所造成的实际后果,也与革命动员有着根本的联系。从动因、方法路径、后果三个方面的考察中,可以发现"革命动员"是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中最基础性的因素,这一因素支配着运动的框架和方向,使之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这种革命动员型运动特征,对中国妇女社会角色变迁和中国社会变迁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农民在革命运动中的重要性,采取了多种手段动员和组织农民参与国民革命,这其中,通俗文学作为贴近农民生活的一种形式在革命观点的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广东省农民协会会刊《犁头》"农民俱乐部"为例,讨论通俗文学在国民革命时期的农民动员中如何起到宣传革命思想和动员农民的作用,同时探讨这种宣传形式对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时期,党在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在内部开展了肃反运动,肃反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带来的后果,既反映了当时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又体现党在领导人民探索民主革命道路中的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改组派运动正是这一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分析和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可以了解当时党的工作状态和理论思想状态,也可以了解党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党开创革命历史的艰苦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如何动员农民走出家庭、加入革命这一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造了以土地改革为内容的经济动员、以政治参与为手段的政治动员、以灌输无产阶级思想为方法的文化动员、以群众路线为途径的组织动员和以诉苦、控诉为形式的情感动员等多种模式。这些动员模式在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增强革命队伍的战斗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受苏俄革命经验的启示,加上内部革命动员的需要,各苏区曾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共产党礼拜六运动"。这一运动,可以说是当时苏区群众运动的一个典型。通过这一运动,不仅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当时革命动员的需要,也为当代的社会动员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苏区开展了一个旨在提高群众政治文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运动。在这一运动中,苏维埃政府除了强调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外,还强调对学生进行阶级斗争、参政议政以及民主平等观念的灌输。通过这一运动,苏区群众不仅获得了一个普遍的受教育机会,而且还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政治水平,并推动了苏区战争动员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旧社会束缚人民的四大“绳索”之一,“神权”不仅影响到群众的革命情绪和阶级观念,而且直接阻碍革命动员的开展。自土地革命开始以来,中国共产党即在苏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神权”运动,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这一政策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满足了苏区革命动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个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毛泽东毕生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农民阶级做了重要工作、是中国革命主力军的论断,肯定了农民群众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中坚力量和革命先锋,批判了农民运动"糟得很"、"痞子运动"等错误论调,提出农民运动"好得很"的科学观点,并总结陈述了湖南农民运动十四件大事。其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光辉,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为当代中国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力量努力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开端,中央苏区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改造并利用中国传统社会广泛存在着的约定成俗的民间互助行为、创新并发展马列主义合作理论的结果,是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动员与经济动员策略而在苏区发展起来的。就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与革命战争、经济建设、资源动员的关系而言,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成功地利用了赣南闽西地区乡村既有的民间互助习惯与行为,有效地动员起中央苏区民众投身农业生产与商品流通,充分调动了苏区民众参与革命、支持革命的积极性,有效集约地动员了苏区颇为紧缺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0.
社会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法宝,毛泽东是社会动员的大师,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高度重视充分依靠和广泛发动群众的社会动员,形成了社会动员的丰富思想,发挥了社会动员的巨大能量,有力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坚持以政治动员为根本,以群众动员为主体,以思想动员为中心,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新时代新征程,探索和把握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内在逻辑,不断提升全党全社会的社会动员能力,对于应对时代挑战,汇聚民族力量,推进强国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前即一九一九年北京爆发了伟大的五四革命运动。这个革命运动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这个革命运动象一颗巨弹,炸开了几千年来统治中国人民的封建礼教思想,也炸开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威吓奴役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思想。要求民主与自由,要求科学,要求个性解放,要求妇女解放,要求人道主义,要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等思想,汇成一股锐不可当的洪流,汹涌澎湃,滚滚向前。这个革命运动推动了新文化的发展,组成一支崭新的文化新军。如同毛主席所指出的:这个文化生力军,“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主义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新民主主义论》)这是科学的历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识字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太行革命根据地开展的一项普及知识、扫除文盲的群众性教育活动。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推行妇女识字运动,为女性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然而这项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党克服急躁冒进、强迫入学的工作方式,动员基层干部与义教学员利用冬学、民校、夜校、青补班和识字班等多种灵活方式,广泛开展农村妇女识字教育;学校教员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出“小先生”制识字方式,即鼓励儿童多识字,并将“生字”带回家中,教给家中愿学文化的女性。妇女逐渐由被动受教转变为主动求教,社会角色随之发生了变化,在生产劳动、抗战动员、根据地建设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有的还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后备干部及多个领域的模范代表。  相似文献   

13.
革命文艺是中共革命事业的重要元素。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创建的红军在苏区斗争中形成了运用革命歌谣宣传动员的传统。由于反"围剿"战斗失利,数支较大的苏区红军先后长征转移。长征途中红军尤其重视部队的宣传动员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文艺宣传机构,宣传形式多样,革命歌谣成为红军宣传动员的重要武器。以红四方面军为例,革命歌谣在长征途中激励将士行军、鼓动红军战斗、策反敌方士兵、动员民众拥军、团结兄弟部队等宣传动员中发挥了重要功用,是革命文艺运用于宣传动员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民众动员的政策和策略,在陕甘宁边区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教育运动的方式,开展了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民众动员运动,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广大民众所支持、认同和参与,这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共产党也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华洋义赈会是民国时期由中外人士联合组成的以在中国开展慈善事业、从事赈灾、倡导并推动农村各项合作事业及社会公共事业为主要工作的社会团体。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中,该会最早提出防灾重于救灾的理论,最早把西方互助合作思想与中国农村的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大规模合作实践的先河。它创办了独具特色的合作教育讲习会并连续举办十余年。它筹办并参与主持了三届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推动了全国乡村运动的发展。对于该会当年改革中国农村的理论和实践,应该给予全面的认识和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时期,处于白色恐怖中的苏区都大兴“肃反”,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诬杀了大批忠诚党和革命的党政干部和红军将士,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惨痛的损失.文章通过湘鄂西苏区四次大“肃反”这一典型的个案,分析和论述苏区大兴“肃反”共同的历史根源,以期对当今的党建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安源路矿大罢工是近代中国工人革命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立三为安源路矿大罢工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场工人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李立三的革命动员策略主要有三个方面:创立新组织,加强路矿工人的政治动员;开设福利机构,提高工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开办工人夜校,加强路矿工人的思想政治动员。这些革命动员策略为党在之后开展工人运动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采取“以运动促进运动”的方式发动群众开展农业合作运动.与合作运动密切相关的革命运动主要有扩红运动、查田运动、粮食收集运动和检举运动.合作运动和这些革命运动的相互促进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合作运动促进扩红运动和粮食征集运动的顺利开展,为革命战争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第二,以查田运动和检举运动保证合作运动的纯洁性,激发农民的合作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中共“以运动促进运动”的方式在中央苏区领导农民开展合作,最大限度地动员了群众力量加入合作社,既有利于苏区的经济建设也有利于苏区的政权建设和军事斗争.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招贤纳士的方式是多样的,张榜招贤、举荐和自荐、科举取士等措施对于太平天国广纳贤才,充实自身的力量,推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以"裹胁"强制的手段集聚人才,特别是只重"才"而忽视"德",也给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造成了危害.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以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基本理论,坚持以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为指导,在服务于整个红色革命运动总目标的前提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妇女工作。井冈山时期的妇女工作对各个革命根据地妇女工作的开展及以后中国妇女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具有示范和里程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