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河南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其古代书院的建设在中国书院史中描画了浓重的一笔。作者从书院楹联这个特殊的角度切入,分析了以嵩阳书院、睢阳书院为代表的一批河南古代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中的重要地位,并由古代书院的选址、布局和社会职能引发对当今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藏书的地方大都是用亭、台、楼、阁、斋、室、轩、堂之类的名称,所以人们管它们叫藏书楼。过去,人们在探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时,对于古代藏书楼,以及评论其社会作用,总是毁誉参半,说法不一。究竟应如何看待我国古代延续了几千年的藏书史,怎样评价以保藏为主的古代藏书楼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探究的问题。首先,我们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古代藏书楼封建局限的一面,又要肯定它曾在保存文化遗产、推动学术研究等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其次,我们对待任何旧的事物,都应采取“扬弃”…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科技档案特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真实地记载着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历程的古代科技档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讨论古代科技档案的特点,旨在使古代科技档案得到更广泛的开发利用,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者提供方便。   中国古代科技档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古代科技档案多以科学家个人论著的形式流传   在我国古代,劳动被视为卑贱,技术被诬蔑为“奇技淫巧”,社会地位低下。墨子就因为自己曾作过工匠,擅长机械制造,而甘愿承认自己是“贱人”。在这种轻视技术的伦理风尚下…  相似文献   

4.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金贵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化词语的训释,努力探求训诂学的继承发展之路,成绩不菲。最近,浙江大学出版社又推出了他的训诂论集《古代文化词语考论》。该书以古代文化词语为训释对象,有考有论,或征信审慎,缜密考证,或独立不惑,成一家言,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古代文化词语考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着力将语言学中最古老的训诂学与文化学融为一体,可谓训诂学研究中的又一新创获。其特点主要有三:其一,该书完全以古代文化词语为训释对象,并且这些训释成果不仅在语言领域,而且在许多文化史领域都…  相似文献   

5.
考古资料中的蛇和相关神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些神怪的原型,我国第一部神话总集《山海经》中就有许多蛇怪。由于历史的原因,《山海经》也和大部分历史典籍一样具有错论和脱漏,人们对其中的神怪多迷惑不解。然而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中具有丰富的神怪资料,这些资料是古代神话的真实写照,是研究古代神话和宗教观念的重要资料。实际上,这些出土地点清楚、时代明确、鉴定准确的考古资料,不但在研究古代神话上具重要意义,在研究和探讨《山海经》上亦具价值。从考古学上看,这些资料大都是古代陶器、青铜器、漆木器上的图像资料。这些图像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存在形态的零散性。古代艺术理论家喜欢以随笔随录的方式表述其理论观点,很多精彩的理论见解大量散布于诗文、序跋、书函、杂纂、评点等著述中。古代艺术理论资料浩繁,零金碎玉式的精彩论述屡屡可见,而系统的理论著作终寥寥无几。古代艺术理论存在的零散性,导致了对其研究的局限性。传统的研究模式一直局限于各类艺术理论史的纵向建构,尚少综合而深入地阐明古代艺术理论的著作。张皓先生的《中国古代艺术理论论纲》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方法研究古代艺术理论,取得了出色的成果。该书突破传统…  相似文献   

7.
云南古代寺院藏书随着佛教和佛经的传人而兴起,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寺院藏书在云南古代藏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云南古代寺院藏书体系形成和发展因素,寺院藏书时代特征及寺院藏书内容作了分析,并对其历史价值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京杭运河始于秦,兴于隋,盛于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享誉世界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悠久文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官私书目中著录有大量释书,无论在分类体例上还是在著录范围上,与佛经目录都相异,同时古代官方书目与私家书目在著录释书上也有不同,这反映中国古代两种宗教与三种知识系统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古代科技文献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论述,总结了古代科技文献的分布与保存形式,指出对古代科技文献的研究,既要重视其对科技史研究的意义,又要重视其在当今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