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琦 《新闻传播》2006,(4):54-54,56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准确及时,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既然新闻是客观的真实,那么新闻播音是否也应是客观地播报而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呢?新闻播音到底是不是纯客观的,又能不能是纯客观的?带着这一问题,在实践中加以分析研究,笔者明确了这方面的一些认识:新闻播音应该有“情”,而且必须有“情”。没有“情”就无法表现出爱憎、表现是非,新闻播音也就失去了宣传的意义。(注:本文所说的“新闻”特指消息体裁,“新闻播音”特指新闻播报。)  相似文献   

2.
新闻播音员对新闻的整体理解与动态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播音是一项创作性的活动,一位好的新闻播音员播出的每一篇新闻稿件都必须实现好的播音效果和达到宣传目的。因此,新闻播音员必须有清晰的播音思路,在准确、鲜明、生动传达稿件的同时,充分结合情感态度和播音语音技巧,对新闻恰如其分的理解,把握情  相似文献   

3.
冬梅 《新闻世界》2009,(3):47-47
播音前辈在总结新闻播音理论时认为,新闻播音有两大基本要求:一是叙事要清楚;二是新鲜感要强。可是,具体到新闻播音实践中,不少人总是局限在“叙事清楚”一点上打转转,刻意于停连、重音的处理,声音、语调的把握。对“新鲜感”的把握往往欠缺。这样的新闻播音缺乏大气和深度,也缺乏鲜活力和感染力,充其量仅仅是把新闻稿件平铺直叙地播出去,  相似文献   

4.
庄玮 《新闻世界》2009,(9):49-50
随着社会转型,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媒介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媒体为满足受众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播音方式,产生了“说新闻”的形式。这种改变带动了新闻播音的又一次变革。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新闻播音风格已经过时了,所有的新闻节目应该一律由“播”改为“说”,这种观点在业界也一直争论。本文通过解剖“播”与“说”这两种形式来探讨新闻播音中“播”与“说”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缪小薇 《新闻窗》2013,(4):88-89
风格在播音上属于“播音美学”的研究范畴。各种风格的新闻播音有利于形成节目的特色,同样有利于体现新闻主播的个性。没有差异,风格一词便也暗淡无光,失去意义。“风格即人”这句话道出了风格对于个人的重要现实意义。主持人有了风格,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就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为受众所喜闻乐见。本文通过对活跃在一线的新闻主播的风格表达,分析了新闻播音主体的风格类型,说明了新闻播音风格的多样化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播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播音界议论最多、争议最大的就是播音语言的表达方式,即“怎样播”。同一篇稿子,几个人播,会有不同的播出效果,即使都从“内容出发”,但表达方法各不相同,特别是新闻播音中的模糊认识和问题就更多了。矫正了过去的“高、平、空”,“冷、僵、远”,又出现了“低、虚、软”,“轻、柔、甜”;排斥“新闻腔”后,又演绎了“表演腔”。改掉了”呆板化”,又趋于“自由化”;近几年还派生出带口语的“说新闻”。如此种种,令听众不知所以然,还误导了年轻播音员背离了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而走入歧途。 播音实践中之所以出现诸…  相似文献   

7.
王红梅 《新闻爱好者》2008,(10):110-110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是广大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于播音员来说,新闻播音室播音创作中的“重头戏”,是最具播音语言特色的一种播音样式。从我国新闻播音的发展变化看,尽管由于时代的变迁,具体的社会氛围、公众的心态不同,新闻播音风格有一些差异和变化,但是,在新闻播音的总体格局、语言样式、表达特点方面,  相似文献   

8.
新闻播音员具有新闻发言人的性质,代表着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这就要求其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完善自己,摸索出更适合自己的播音主持方式。 一、新闻播音应避免“一种格调”  相似文献   

9.
孟祥明 《记者摇篮》2006,(10):44-45
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一直以“播报”作为传统表现方式。播音员神态严肃,字正腔圆,语势稳健,十分讲究分寸感。但自从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后,以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对比,从此就很快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所接受。如今,对“说新闻”,已不再停留对播音节奏的快慢和语气语调的亲切、平等、松弛等浅表层次的认识。更多地是将播音员的个性和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素质和修养融入到播音创作中。从观众的角度看,他们希望从播音员口中获得信息的同时还能得到感情上的交流。播音员…  相似文献   

10.
杨伟 《视听纵横》2004,(4):115-116
播音风格是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个性特征,纵观历史,不同时期的播音风格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民的精神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开始不再满足于听“正襟危坐”式的播新闻。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的新闻传播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杨曼 《中国广播》2005,(6):43-45
新闻类节日是各电台电视台的主体节目。时至今日,随着新闻节目的改革与发展,其播音创作主体——播音员、主持人也细化为新闻播音员、新闻评论员、新闻专题节目主持人等。“主播制”(新闻主播)已渐在各台新闻类节目中推行开来。随之而来的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革。为此,就播音界沿用多年的“播”新闻与近年来日渐时尚的“说”新闻这两种风格的播报方式,以及新闻类节目本身对此提出的要求做以下阐释: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播音员,在播新闻时,如何做到声与情谐、貌与神和,让新闻入情入理地走进观众的心田,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我认为,在播音时把握好自己的情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情”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电视新闻播音创作也不例外,情感是播音的基础,对情感把握的好坏,是播音成败的根本。 我国的新闻播音事业,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形成了“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坠,语势  相似文献   

13.
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播音体裁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种创作。新闻播音要求规整、准确、节奏感强,播音员要有很扎实的基本功,知识面要广、政策性要强、成熟的心理素质以及较高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稿件的驾驭能力。然而,多年的播音经验告诉我,除此之外,新闻播音更要突出一个“新”字,新闻播音的新鲜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张研 《记者摇篮》2006,(7):63-63
说新闻与传统的播新闻相比较,显得更加亲切、自然、流畅、口语化、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尤其在播报民生新闻时,“说”更能密切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播”为“说”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播音的一种形式,说新闻符合播音的再创造性,是播新闻的一种突破、一种尝试。那么,如何才能把新闻说好呢?笔者仅就广播直播新闻如何变“播”为“说”谈谈一孔之见。一、采用谈话似的表达方式采用谈话式表达方式,首先要寻示对象感。说者不能机械的见字出声,片面追求“近话筒、小音量”的所谓亲切感,而是应心中有人,如同与知心朋友交流一般,避免产生居高临下空谈的…  相似文献   

15.
老舍先生说:“人的耳朵是不耐烦的”。如今,随着人们价值观、艺术观、审美观的多样化,人们对新闻播音已不满足于一种形式。广播新闻节目的播音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播新闻到说新闻甚至演新闻,播音“自然化、自由化”已成为一种时尚,而那种具有庄重美、含蓄美、婉约美的“艺术化”的传统播音被当作“过时的传统”而受到冷落和嗤笑。传统播音正面临着来自可听性和收听率两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金震茅 《视听界》2002,(5):52-53
当前的新闻播音类型分类处于众说纷坛的阶段,而且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新闻从“播”到“说”“聊”,既是一种话语方式的转变,同时也触发了传统播音类型的裂变。随着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播音祥式还会不断出现。从目前对新闻播音类型的界定来说,存在着概念混淆,定义含混的通病。有鉴于此,笔试图对当前的新闻播音类型作一番梳理和归类,抛砖引玉,就教于新闻界同行。  相似文献   

17.
杨箫 《大观周刊》2012,(33):309-309
“说”新闻是如今信息时代媒体相互竞争推陈出新的产物,它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为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需要主持人通过自己对新闻的感悟,结合独特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播音作品共性和个性兼而有之。“说”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对谈话类的主持人来说,它更加要求主持人掌握灵活的话‘言表达技巧,将新闻生动化。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言为心声。没有做到好好说话,信息的交付和情感的传递就会大大折扣。当下,新闻播音呈现出一种平实的表达,回归到最朴实的对事实的报道。贺红梅与崔志刚合著的《好好说话》一书中,将其总结为:陈述式新闻播音。陈述式新闻播音表达的内核实质是"跟您说清楚一件事",体现新闻的服务性,服务的核心是送达,让受众满意,是对受众有恳切的服务意识和很强的关注度。本文简要梳理新闻播音的发展脉络,从朗诵式新闻播音、规范式新闻播音、说新闻到当下的陈述式新闻播音。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新闻播讲方式主要是“播报式”和“说话式”。“播报”是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式,讲究字正腔圆、准确流畅。现在“播报式”的播音方式主要是一些“新闻联播”类的栏目在采用。中央、省、市、县台的《新闻联播》一般都以时政新闻为主,内容往往严肃、庄重,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政策性。这样的新闻栏目不允许播音员有太多的个人发挥。而专题类新闻栏目因为分工明确,如经济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就分别以报道和反映经济生活、体坛赛事、娱动态为主旨,  相似文献   

20.
新闻类节目的“说”与“播”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播音界就曾提出了“播音降调”的理论,力求摆脱“革”带来的高、平、空的阴影,通过实践也证明了“降调”是正确的。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一大批年轻的主持人加入到广播电视队伍中后,一些有个性的栏目深受广大听众、观众的喜爱,“说”也就成了个性、能力的象征。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些有创新意识的电台、电视台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说新闻”的栏目,以期形成自己在新闻播出中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