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计算研究2,5-二(4-甲基苯基)-1,3,4噁二唑分子的几何结构、光谱、热力学性质.结果显示,该分子三个环处于同一平面,与晶体结构一致.气相中最低能量跃迁吸收峰出现在315nm,对应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到最低未占分子轨道的π-π*电子跃迁.热力学计算显示,随温度的升高,2,5-二(4-甲基苯基)-1,3,4-噁二唑分子的标准摩尔焓Hm,标准摩尔热容Cpm,标准摩尔熵Sm均呈二次函数增大.298.15K与标准大气压下,其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分别为-102.51kJ/mol和110.88kJ/mol.表明由稳定单质生成气态2,5-二(4-甲基苯基)-1,3,4-噁二唑分子时尽管要放热,但不能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B3LYP/6-31+G*水平对2-苯基-5-(6-哒嗪酮-3-基)-1,3,4-噁二唑分子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的计算,得到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结果显示:该分子的哒嗪环、噁二唑和苯基环在同一个平面上,整个分子不具有对称性;该分子的气态热容、熵、焓等热力学性质与温度之间存在很好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设计和合成了1-苯基-3-对乙基苯基-5-{对-[(3,5-二氨基苯甲酰氧基)乙酰氨基]苯基}-2-吡唑啉,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了其结构.该物质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λEXmax=366nm,λEMmax=488nm),其相对量子产率为62.3%,而且在分子中保留了两个氨基官能团,能较容易地和其它结构相连接,从而进一步合成某些特殊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经过酯化、氨解、关环和取代等四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1,3,4-噁二唑和吡啶基团的化合物2,6-二(2-乙酸甲酯基硫醚-1,3,4-噁二唑)-吡啶(4),利用IR、UV-vis、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4在281 nm激发波长激发下,354 nm处出现强荧光发射峰,化合物4发射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5.
以二芳胺和4-溴-1,8-茶酰亚胺体系为原料,经Cu I/18-crown-6/K2CO3催化制备了2个新的萘酰亚胺衍生物,利用FT-IR,NMR,EA等表征了其结构.并用UV-vis和PL测定了此类化合物在正己烷、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发光性能.在450nm附近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由于分子内的电荷转移造成的,并且其发射波长在非极性溶剂正己烷中分别位于492和501nm,而在极性溶剂二氯甲烷中分别位于600和620nm.采用Lippert-Mataga方程计算出分子4-二苯胺基-N-(2-甲氧基苯基)-1,8-萘酰亚胺(DMN-1)和4-(2-萘基苯基胺基)-N-(2-甲氧基苯基)-1,8-萘酰亚胺(DMN-2)基态与激发态偶极矩差值分别为9.2和9.8D,如此大的偶极矩变化说明了该分子具有典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乙醇为溶剂,用自制的姜黄素衍生物(L1~L2)和碘亚铂酸钾为原料,合成得到了两种姜黄素类铂(Ⅱ)配合物(A和B),通过IR1、HNMR、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它们的紫外可见电子光谱、单、双光子荧光光谱和双光子吸收截面进行了初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喹啉氮杂环类锒配合物[(PPQ)2Ir(acac)]为客体,以聚芴和2-(4-二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为主体,研究了不同发光层厚度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随着发光层厚度的增加,相同电压下器件的电流密度和发光亮度逐步减小,表现出明显的电荷捕获机制.当厚度达到70nm时,得到了发光亮度为1792cd/m^2,发光效率为6.16cd/A的高性能红光器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硝基苯及硝基甲烷对5,5′-二苯基-2,2′-联唑(POOP)和反-1,2-双[2-(5-苯基唑基)]乙烯(POEOP)的荧光猝灭机理,发现硝基化合物对唑化合物的荧光猝灭作用主要来自其吸收竞争和无辐射能量传递.计算出硝基苯和硝基甲烷猝灭POEOP荧光的速率常数分别为3.0×1010L·mol-1·s-1和1.5×108L·mol-1·s-1,并解释了这一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在RHF/6-31G水平上计算了4-苯基-1-(1H-1,2,4-三唑-3-羰基)-氨基硫脲分子(C10H10N6OS)的电子结构,探讨了其电子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氢键的存在可能决定了分子稳定构象;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位点是三氮唑基、腙基羰基和硫脲基。  相似文献   

10.
以肉桂酸盐替代其中一种氨基化合物,经过三步缩合反应和苯乙烯的共聚反应,合成了系列双三嗪-肉桂酸聚合型荧光增白剂(PFBs)。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光致异构化及应用试验等手段研究它们在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光物理化学性质及增白性能,同时考察浓度和溶剂极性及化合物结构对荧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此双三嗪-肉桂酸聚合型荧光增白剂,可明显提高光的稳定性及荧光量子产率,降低光致异构现象;同时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荧光量子产率增大,荧光波长红移;当浓度超过1×10-4g/mL时出现荧光浓度自猝灭。同时三嗪环上取代基类型直接影响顺反式异构体的比例,但对光吸收和荧光分配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成功合成了两个新型的三苯胺衍生物:三-[4-(4-三氟甲基-1,3-丁二酮)苯基]胺(L1)、三-[4-(4-苯基-1,3-丁二酮)苯基]胺(L2),并使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质谱进行了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分子具有D-(π-A)3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设计合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取代1,3,4-噻二唑的芳甲酰基脲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植物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13.
由丙酸出发制得3-乙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然后在乙醇溶剂中与4-氟溴代苯乙酮反应,得到3-乙基-6-对氟苯基-7H-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嗪,用无水乙醇培养得到单晶,并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34143(6)nm,b=1.30996(11)nm,c=0.72338(11)nm,β=105.090(2)°,Z=4,F(000)=544,R1=0.0984.  相似文献   

14.
讨论与对合矩阵可交换的反对合矩阵。主。要结果如下:(1)给出了与n阶对合矩阵可交换的反对合矩阵的一种表示;(2)对于2阶对合矩阵A,如果A≠±I(I是单位矩阵)。那么与A可交换的反对合矩阵一共有4个,它们是±玎和±进;(3)对于3阶对合矩阵A,如果A≠±I,那么与A可交换的全体反对合矩阵为±iI和±iA,以及±[iik-i]p^-1,±P[-iik-i]P^-1,±P[ikl1+k^2/l-k]P^-1,P[-ikl-1+k^2/l-k]P^-1其中k是任意复数,l是任意非零复数;当廿(A)=-1时,P是A与diag{1,-1,-1,这一对相似矩阵之间的相似因子;当tr(A)=1时,P是A与diag{-1,1,1}之间的相似因子。  相似文献   

15.
假设{Sj}m-1 j=0是由压缩映射Sj(z)=εj+ρ(z-εj)组成的迭代函数系(IFS),其中ρ为压缩比,且满足0<ρ<ρm(m ≥4,ρm的定义见[1]),εj=e2πji/m,K是{Sj}jm=-01的吸引子,μ是支撑在K上的Hausdorff测度.最近,文[1]中讨论了自相似测度的柯西变换F(z)=∫K(z-w)-1dμ(w)在|z|>1内的罗朗系数.文章主要研究G(z)=∫K(1-zw)-1dμ(w)在其解析范围内的零点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主要报道了过渡金属镉的含硫原子配合物和原子簇合物Cd[S_2P(OPr~i)_2]_2、Cd[S_2P(OCH_2Ph)_2]_2和簇合物MoCd_3O_2S_2(Ph_3P){S_2P(OPr~i)_2}_5的合成,并结合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个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dmb)2(ipbd)](ClO4)2[dmb=4,4′-二甲基-2,2′-联吡啶],ipbd=2-(6,9-二氧环己环苯基)咪唑并[4,5-f]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1H NMR对该配合物进行表征;用电子吸收光谱、粘度测试研究配合物与DNA作用。此外也研究了配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Ru(dmb)2(ipbd)](ClO4)2与DNA之间通过插入模式结合。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配体和1,2-顺(4-吡啶)乙烷配体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镍配合物{[Ni(bpe)(Hmtyaa):(H:0):]}lq(1)(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bpe=1,2-顺(4-吡啶)乙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镍原子采取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模式.bpe配体采取双齿桥连模式将临近的镍原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在配合物1中配位水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状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Suppose {X, X n ;n≥1} is a sequence i.i.d.r.v. withEX=0 andEX 2<∞. Shao (1995) proved a conjecture of Révész (1990); ifP(X=±1)=1/2, then
. Furthermore he conjectured that
. In this paper we prove that if then this conjecture is ture. Project (10071072)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  相似文献   

20.
假设{Sj}jq=-10是由压缩映射Sj(z)=εj+ρ(z-εj)(1.1)组成的迭代函数系(IFS),其中0<ρ<ρq(q4,ρq的定义见[1]),εj=e2πqji,K是{Sj}jq=-10的吸引子,μ是支撑在K上的Hausdorff测度.主要研究G(z)=∫K(1-zw)-1dμ(w)在其解析区域内的一些特殊的性质,得到G(n)(t)(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