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强国的提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各行业的积极回应.档案强国就是这些众回应和响应中的一朵璀璨浪花.那么究竟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推动整个国家的档案强国这一宏大工程和战略目标?融合中西文化、展现民族精神的船政文化精神为之提供了很好的精神动力.笔者拟在分析档案强国建设的含义、要求、原因基础上,诠释和挖掘船政文化对档案强国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如何以船政文化精神推动档案强国的各大体系——保障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服务共享利用体系、档案队伍等科学化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面貌大改变。上海的档案高等教育就是借改革开放之东风,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然,相比于浩浩荡荡的改革开放大潮,它仅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相似文献   

3.
《现代声像档案》2004,6(6):44-44
姚志成,一位在湖北宜昌市档案战线上工作30余年的兰台人,最近,他把在省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辑成集——《法眼看档》。此书共28.9万字。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孙志刚为该书作序。2004年10月由中国文联出联社出版。其内容分为5个版块;真心历程之感悟;勤手点击之浪花;法眼看档之影像;静耳倾听之偶得;笑脸传递之友情。  相似文献   

4.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青铜铭文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以及我们今天所看到最多的纸质档案.近百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的形式日渐增多,大量出现了照片、录音、录像、缩微、光盘档案等. 一、我国档案载体的演变 1.甲骨档案.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历史的档案中年代最久远的,出土数量达十五万片以上.商代留给我们的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就是这种甲骨档案,它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该种档案制成材料之特殊,年代之远,数量之多,在世界范围看也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5.
一、档案是否是财产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档案的研究,主要限于《档案法》领域,虽然成果颇丰,但由于缺乏对档案的《民法学》思考,对档案是否是财产这一问题,说是者有之,说非者亦有之;说是者不知为何是,说非者又不知为何非.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我们有必要把档案放入《民法学》财产定义内涵的基本特征中考察一番,以确定档案到底是不是财产.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档案中,通常把档案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两大块,那么声像档案属于哪一块呢?实际上声像档案尤其是照片档案,它涵盖了企业档案中的全部类别.随着在生产技术及各种宣传工作中的大量应用,照片档案在企业档案中的利用之频繁,超过了任何一种档案.……  相似文献   

7.
档案行政不作为是一种以"弃权"来逃避责任的行为.而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不仅仅是为了限制档案行政权力的滥用,更重要的是确定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拥有哪些行政权力,负有哪些责任.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对档案行政不作为行为具有制约作用.清理当为之权、明确当负之责、谨记不为为过、严肃不为之罚、明示公布于众,将有利于制约、限制和消除档案行政不作为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档案著录标引与检索是档案学学科体系中具体研究档案著录、标引和目录组织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重要新兴分支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的档案著录标引与检索的理论目前正处于形成和不断完善之中.云南大学档案系周铭副教授所著27万字的《档案著录标引与检索》一书,正是顺应了这种形势,可谓应运而生之作.  相似文献   

9.
费伊挨打一事,在如潮的新闻中,不过是朵小小的浪花,也许连浪花也算不上,只能说是转瞬即逝的泡沫而已.但我却印象颇深,总想找机会说一说——  相似文献   

10.
浅议电子档案在利用中的安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宁 《陕西档案》2007,(6):12-13
随着“文档一体化“工作的发展,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对档案部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更加难以控制,如何解决好电子档案在保管利用中的安全问题,使之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做好服务工作,是当前档案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0年第3期<档案管理>在理论探讨栏目中刊登了刘东斌同志所著论档案室立卷>一文.文中称:"立卷工作对于档案工作来说不仅仅是基础工作,而且是关乎档案工作生命攸关的工作,立卷工作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命运";①"对于档案部门来说,立卷工作就是档案工作之'本',档案工作之源',没有立卷就谈不上档案工作":②我国经典的档案学理论认为:"并非一切文件都需要和可能成为档案.  相似文献   

12.
档案也是国宝,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真正懂得档案珍贵的人,可以说为数不多.有的虽口中说档案重要,而实则视档案为累赘,是负担.这大凡是学识、阅历、层次、责任之差异.鲁迅先生虽不是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不一定有所研究,然而在他一篇<谈所谓"大内档案">杂文中,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维护档案的尊严,对偷盗、毁坏、亵渎档案的行为又是何等之愤慨.  相似文献   

13.
一、档案的定义与功用(一)定义.狭义的:完成公文处理手续,依照档案管理程序归档管理,可供查调应用之公私文件及其附件,此乃属于机关团体之档案.以发挥行政功用,提高行政效率,保障合法权益,杜绝不法流弊为要旨.而以完成公文处理手续为要件,明确划分公文与档案的界限,旨在禁止承办人员签收公文不处理而先归档,影响行政效率.公文办毕即为档案,承办人员不得借故积压;自行保管或销毁,以维护档案的完整.广义的:具有档案功用,未经公文处理手续,而有合法机关团体及其重要关系人物证明,并经鉴定或核定其为原始文物与实况录像、录音及原案之微缩影底片等,完成档案管理程序,可供查调应用者,概括于国家档案范围之中,则偏重于史料之价值,提供编修国史  相似文献   

14.
一、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1.档案信息化就是实现档案的信息资源化.档案的信息资源化是指有价值的档案记录经过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而成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答了各位先生对《论档案形成在前》一文的质疑,对使用文件和档案的概念问题.档案是记忆工具、所以形成在前的问题,档案之义形成在前、文件之义产生在后的问题,以及档案的副本问题、档案的唯一性问题等作出了说明,并谈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中央政府所形成的档案(包括皇家档案)主要保存在北京之内阁大库、皇史宬等处.但除此之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档案材料保存在当时的陪都——盛京宫殿中.这部分档案材料是现存清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研究、介绍,使世人能够更多的了解它、利用它.本文试将清盛京皇宫档案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给读者,愿这部分档案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清盛京皇宫档案的由来清盛京皇宫是清入关前的旧宫.清入关后,盛京被尊为留都,盛京皇宫仍具有较尊崇的地位,并因此而得以收贮一些清代的重要档案.总的说来,清盛京皇宫档案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大部分:1.盛京旧档.清人自建立政权之初,即从太祖努尔哈赤始,就很重视档案,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  相似文献   

17.
王宗征 《北京档案》2015,(10):56-58
《北京档案》2015年第4期刊登拙文《历史上的中国档案之殇》,记述了历史上中国档案惨遭劫难的几个典型事例,令人痛惜和反思.但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在保藏和传承档案方面,也有着优良的传统.漫漫历史长河中,我国历代多有保藏档案之范例,与"历史上中国档案之殇"形成鲜明对照,并且或多或少于今人有可借鉴之处.现辑述几例,以供同仁和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史寒君,是长沙市人民检察院的档案员. 我今年34岁,从事档案工作7年,与前辈们相比,还是一名新兵.但作为一名“八○后”的年轻档案人,我有我的梦想和追求,也一直期待着梦想之花在求索中绽放. 我本科的专业就是档案学.虽然我的专业知识学得非常扎实,但说实话,对档案、档案工作感觉还是有点距离.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档案概念的认识不尽相同,由此产生了一些相悖的观点和思想,这是任何一个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在所难免的.如果没有百家的争鸣,则无百花齐放,无百花齐放,怎么能比较出哪一朵更艳?哪一朵更香?哪一朵花期更长呢?对档案概念展开讨论正是丰富发展档案理论之需要,对今后档案理论的深入探讨和档案实际工作的开展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20.
"归档"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术语,在我国传统档案学理论中被赋予特别意义,即把归档作为划定文件与档案的界限,归档前不能称为档案,归档后也不存在文件.这种观点在我国档案事业建立之初,档案学研究起步之初,对认识档案这一新事物有重要作用.因为,档案工作创建时利用"归档"将文件与档案区分开来,建立自己的工作体系,确定自己的研究管理对象,是有利于人们把握"档案"这一新事物的.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裂,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么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述、测量、描述运动,不仅思维是这样,而且感觉也是这样,不仅运动是这样,而且对任何概念也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