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随着电视节目播出模式的变化,电视受众的收视方式、收视行为、收视需求和互动方式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文章在受众分化和媒介融合两个维度对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电视受众的流变,提出电视媒体应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加强优质内容的传播,促使电视受众的回流,产生实际观看行为,并以网络平台优势,融合更多的视频用户,完成其传统观众经营方式的升级。  相似文献   

2.
季播型电视节目是一种特殊的节目形式,需要通过积极的受众研究,主动培育受众的收视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季播型电视节目在播出时间、渠道、内容等方面更加多元和复杂,受众的收视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由此引出电视节目制播方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即受众观看的时间、地点及内容.本文将围绕这三个问题,对季播型电视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特征进行探析,并进行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媒体浪潮,传统的电视媒体应该改变过去那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主动分析受众的收视行为,摸索收视规律,根据不同观众群的收视习惯和收视需求,及时调整电视节目的编排,对节目进行排兵布阵,取得更高的收视率,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伴随电视节目娱乐化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受众对节目的收视选择,主旋律节目收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制作出让广大受众接受,又能够弘扬正能量的主旋律节目,对军队电视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相似文献   

5.
电视这一新的环境因素对儿童有着两方面的作用,有喜有忧,关键在于儿童收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和如何收看电视节目。本文尝试从儿童受众的心理特征出发确定儿童受众的收视需求,并以儿童受众的收视需求为出发点,探讨在转型期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儿童电视节目制作的新理念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6.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媒体浪潮,传统的电视媒体应该改变过去那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主动分析受众的收视行为,摸索收视规律,根据不同观众群的收视习惯和收视需求,及时调整电视节目的编排,对节目进行排兵布阵,取得更高的收视率,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13,(12):69-70
节目受众:从接收者到互动传播者。社交网络使得观众的收视行为不再是孤立地接收.而是嵌入到社交网络之中.传统电视节目与观众的单向互动.被观众与观众以及电视节目的三方互动所取代,加强了观众之间、观众与节目之间的粘连.使得电视节目向更广泛的人群渗透.电视观看行为也日趋社会化。节目内容:从专业生产到用户再造。  相似文献   

8.
胡杨 《视听界》2014,(6):80-84
近年来,电视节目的不断更新以及观众收视行为的变迁,使得被广泛认知的收视黄金时段已悄然后移至晚间10点档。本文通过图表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了电视晚间10点档的收视概况、节目分类、竞争格局、受众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农电视节目的成绩 对农电视节目指的是专门面向广大农村受众,以农村观众为收视对象,从农村观众的视角报道"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及其他问题,力图关照广大农民的兴趣、愿望和呼声的对象性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0.
张洋 《新闻界》2014,(1):2-6,16
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焦点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考察了新媒体语境下,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受众群体在电影预告片收视方面的"使用与满足"现状。本文分析了收视动机、选择标准、使用行为等影响因素的关联,在检验理论的同时,从受众角度提出了优化电影预告片生产制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任保国 《传媒》2006,(3):63-63
所谓核心受众是指一个电视节目最主要的收视群体.每个节目大体有两种受众:一种是随意收看的过客;另一种是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收看的固定受众.在固定受众中还有一部分人,不仅固定收看节目,而且关注节目的各种变化,经常评价节目内容,甚至通过电话、信件与节目组保持联系,这部分受众就是电视节目的核心受众.通俗地说,核心受众就是铁杆受众.正是这部分核心受众会将他们对某一电视节目的痴迷和忠诚幅射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他们的高度参与可能会使某一电视节目或电视台获得成功,并有可能将节目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社会.所以,准确地分析和研究核心受众,研究电视节目怎样定位才能吸引和保持核心受众,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教类电视节目由于其内容和性质的特殊性,不能单纯地以收视率衡量其成败,需要建立多元的收视评测标准。为了获知受众对科教类节目的喜爱程度、差异和不足,需要通过受众对科教类电视节目的主观评测,了解受众对科教类节目的看法,从不同的指标维度评估科教片在受众意识中的  相似文献   

13.
白晶 《记者摇篮》2009,(5):92-92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出现,迅速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纷纷推出法制节目,导致同类节目竞争激烈,节目定位重复率高,导致许多法制节目遭遇收视瓶颈。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层次、专业与否、收视心理对法制节目受众进行细分,分析每一类型的受众的具体收视需求,以不同类型受众的不同收视心理和收视需求为出发点,策划、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14.
汤蓉 《东南传播》2011,(7):102-10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97名儿童电视观看的行为与心理,包括收视意愿与偏好、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认知和评价等,进行了调查,并就其中反映出的问题作了理性思考与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倾向于收看动画片和电视剧;大多数父母并没有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不利于儿童媒介素养的提高;而优质儿童电视节目匮乏,造成儿童在观看电视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吴文静 《视听界》2015,(2):95-97
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电视视频垄断的地位,激发了电视人的创新活力。近年来,新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电视正向"新、活、快"变脸。一、细分市场,创新产品当下,年轻人大量向互联网、社交媒体迁移,导致电视受众的分流、收视的摊薄。细分受众市场,科学定位电视节目,是电视台争夺市场、留住受众、提升竞争力的强身之举。中央电视台早已针对受众的收视需求和兴趣爱好,按照"新闻、财经、体育、电影、科教、纪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预计到2022年左右,我国将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我国电视市场同样呈现出整体观众日均收视时长下降,老年人日均收视时长却增长的趋势.老年人是电视收视贡献最大的受众群体,也是电视最忠实的观众.由于老年电视节目数量少,我国大部分老龄人口的电视节目观看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本文通过对交互式网络电视的使用现状对老年人的媒介诉求进行研究,为媒体提升老年交互式网络电视的过程提供借鉴,促使交互式网络电视对老年人这种特殊群体的重视,从而解决老年群体的媒介诉求.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60年代,在美国随着受众被动收视理论的提出,被认为比灵感猜想要科学得多的电视媒介编排策略开始被学术界和商业社会广泛接受。受众被动收视理论认为,收视行为更多的是基于可得的空闲时间,而不是偏爱的内容,收看电视的主要满足感来自观看行为,内容只是进行节目选择时的第二考虑因素(Adams,1997)。  相似文献   

18.
方言电视节目是一种新兴的运用方言播报的电视节目样式,这一节目形式在不同的地方电视台都获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但是方言电视节目一直以来也颇受争议。使用方言播报的电视节目一直以来广受受众的欢迎,但是方言播报在受到受众肯定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以及隐患。本文主要就方言电视节目的优势以及劣势进行分析,从而研究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对策,为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相当数量的研究在关注媒介消费①现象时,将受众的人口特征作为探讨媒介行为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性别差异尤其受到重视。英国伦敦大学教授戴维·莫利在其著名的《电视受众研究》之后,就曾特别提到性别差异对收视行为的影响:"考察家庭的电视收视情况,依据界定,就是考察男人能够处之泰然全神贯注去做,而女人似乎只能漫不经心或带着歉疚心情去做(因为她们始终想着自己的家庭责任)的某些事情。"②相关研究也表  相似文献   

20.
只有让收视率更有说服力,这一指标体系才能生存下去。而“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收视行为的颠覆及视频内容传输的技术性革新,这就使得受众研究和收视率得到重建调研体系与标准的一次机会,从而获得新生。因此,对于收视率来说,收视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机遇应该是远远大于挑战的,至少对于中国的视频内容提供商来说,对于此次变革中受众收视行为监测数据的期望已经非常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