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混合声是真声和假声两种声音的混合整体,它既含有明亮、结实的真声色彩,又具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真声是人的自然音域,不用什么力量就可以唱出来的声音,声音虽然结实,但音域狭窄;假声虽然能唱的很高,但声音虚弱,没有力度和质感。真假声脱节,就会出现音色不统一,音量不均衡。沈湘教授说:“不管是真声还是假声,任何一种机能在唱的时候都不能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2.
梁姚姚 《广西教育》2008,(27):50-51
音乐教师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声音训练时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真假声结合方面的训练都比较差,不是太真就是太假,真声唱得很“实”,假声唱起来发“虚”,声音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这是因为在训练中没有解决好混声的问题。童声训练中真假声很容易脱节通常是因为歌唱者发声时没有保持高位置的发声,也就是经常说的头声,以致在唱假声的音域时声带闭合不好,不能保持真声的力度,因此假声就会“虚”。由此可见,头声是解决混声的关键,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笔者对儿童声乐训练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彭筱屏 《湖南教育》2002,(12):32-32
我校的幼师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基础较差,年龄大都在十五、六岁,声带发育不十分成熟,大多用真声歌唱,到了中声区偏高后就出现一些喊叫现象,不仅不悦耳,也很容易损坏嗓子。让她们运用假声歌唱时,音量很小,声音虚弱,一下子很难把声音唱出来,并有些不习惯,思想上还有些疑惑。为了让学生尽快地把假声放出来,得到圆润、明亮、结实的声音,笔者作了如下的实践与探索。消除思想顾虑,增强自信心。要让学生明白,用纯真声或纯假声歌唱都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声音是真假声的有机混合。并告知学生,刚开始,假声音量小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女声歌唱并不完全是运用假声,形成假声“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走出假声“误区”,应从调整呼吸做起,逐步恢复真声机能,产生正确的混声音柱,使自己的声音更完美。  相似文献   

5.
女声歌唱并不完全是运用假声,形成假声“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走出假声“误区”,应从调整呼吸做起,逐步恢复真声机能,产生正确 的混声音注,使自己的声音更完善。  相似文献   

6.
现代声乐教学与传统声乐教学有一个很大不同点,即注重声乐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在众多的声乐理论中,首先应该研究的是,歌唱的声音是由哪几部分混合组成的,如何指导训练。一、混声的理论1.从声带角度看混声。歌唱的发声不是由单一性的发声形式决定的。它是由声带和共鸣腔联合发声而形成的一种混合的声音。声带是歌唱的发声源,在歌唱训练中,会出现在发声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环甲肌群和披裂肌群两组肌肉的用力处于相对平衡的情形。这时,声带张力相对减少,且“质地”也已“缩短”“变薄”了,这样发出的声音既不像真声又不像假声,它既具…  相似文献   

7.
“真假相接声型”共鸣是一种以假声为主、真声为辅的混合声,在中低声区用真声。高声区用假声的一种共鸣状态。“真假相容声型”共鸣是指在中低声区用真声,在高声区以真声为基础融进假声的一种共鸣状态。炸音指昆曲净角演员唱念时发出的象打炸雷、放鞭炮一样四面开放式的爆破而出的声音,具有独特的共鸣效果。  相似文献   

8.
所谓大本嗓,一般是指中声区用真声唱,没有假声,高音用纯假声唱者。 他们的声音特点往往是音色明亮、自然,但一唱到较高的音如(d2、e2)就唱不上去了,或突然音量变小、音色暗淡无光泽,形成上下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这时,我们首先让学生懂得大本嗓的唱法有很多局限性: 1.音域窄。一般只有一个八度左右。 2.难持久,声音不集中,位置不高。这种唱法从低到高都是真声带振动,所以,比较疲劳,并易出现声带病变。  相似文献   

9.
李雯 《考试周刊》2010,(30):55-55
一、民族声乐中女高音的发声方法 声带是发声体,是给基本音的地方,是音源。凡是健康的嗓子都有两种技能,一种是发真声的,真嗓子的机能,叫"重机能";一种是发假声的,假嗓子的机能,叫"轻机能",女高音的发声,是在真声的基础上,随着音高的上升而假声成分增多,变得以假声为主。在歌唱中,呼吸、发声、共鸣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呼吸支撑着高音假声的舒展。  相似文献   

10.
在每个人的声音中,都有真声和假声之分。这些都是在歌唱和练声时需充分利用的。有的人对自己的声音潜力挖掘得比较充分,因而显得音域宽广,音色统一,表现力较强。 我们每位音乐教师都曾遇到过男声的音高问题。一个男高音在歌唱时,只要一唱到~#f~2,再往上唱就困难了。即使再喊出一个半个音也显得声嘶力竭,憋得脸红脖子粗。大部分未经训练的女声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所谓“大本嗓”。这种唱法特点为全部采用真声,音量随音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到了一定高度如d~2至~#f~2时  相似文献   

11.
混合声是真、假声的有机结合体,具有高低统一、圆润流畅、富于表现力的声音,是歌唱追求的理想的声音。混声唱法的有效运用是科学的唱法。掌握混声唱法可以有效地缩短歌唱的学习过程,是歌唱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2.
一、“咽音”的来源在欧洲,中世纪时教会的唱诗班先是由童声代替女声,后改由阉人歌手代替女声.阉人歌手虽有男性健壮的体格,但嗓音上却保持了女性化的效果.这些阉人职业歌手往往有很高的演唱技巧,他们唱起高音、装饰音、快速乐句毫不费力,常常无限度地炫耀演唱花腔技巧和复杂的华彩旋律.他们使用使人难以置信的轻巧、灵便的“头声”音色,极受当时人们的欢迎.因此,在十七、十八世纪阉人歌手曾一度独霸欧洲舞台,形成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歌唱发声方法,被称为“美声唱法”.十七、十八世纪在声乐史上被称为“美声学派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期,就形成了如今我们常说的传统的意大利学派的训练方式.当时的教师和歌手都使用“一种通过独特办法,但具有明显特征的发音机能所发出来的声音,它处于发出真声或基音机能和发出所谓假声机能之间的一种机能状况”、(荷伯特·凯萨利著《随心之音》)“有一段时间,传统学派训练出来的每个教师和歌手都使用这种机能声音,并用基音和假声与它混合起来.”(尚家骧《美声学派概述》).当咽音与修饰过的真声机能和假声机能(不是虚声)混合为一体时,声音就变成极为珍贵的美声了.  相似文献   

13.
真声就是嗓音(自然音)的充实和发展。它虽然是从嗓音发展来的,但它又同嗓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嗓音是语言发音的基础,其发音状态是下意识的自然状态;而真音则是歌唱发音的基础,其发音状态是有意识的非自然性状态。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些老师为了加快学生假音上的共鸣,能更快地唱高音,就忽略了真声的训练,所以有些学生在唱歌时的声音听起来就很虚弱、没有支点。  相似文献   

14.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课的基本内容之一。《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从这一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出,要学生达到此要求而不进行有规律的、较为规范的发声练习,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来说,没有接受过规范、系统的发声训练的学生,唱歌时会出现的现象有:音色不统一,音域难以拓展;不能应用均匀、连贯的气息进行歌唱等。初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果不对学生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发声练习,学生们发出的音色、力度会更加不统一。这一阶段的学生,唱歌时有的会大声地喊唱,有的喜欢压着嗓子轻声哼唱。到了稍高的音区少数学生会运用假声唱上去,但是缺乏一定的力度与共鸣,而有的就用低八度演唱。再加上没有气息的支持,学生们经常乱换气,发出来的声音苍白、干涩。这不仅破坏了歌曲意境,而且对嗓子造成了伤害,变得声音沙哑,影响学习和生活,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5.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常常碰到很多初学者出现唱中、低音的时候,声音"白"、"亮",且音量大,可唱高音时,声音一下子变得"暗"、"虚",且音量小,此种现象在声乐课理论上常称为声区不统一、真假声脱节,那么教师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去了解、认识、掌握、运用好真假声是学习好声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对"真"、"假"声的认识、怎样正确混合及在歌曲中的运用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对声乐初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学习唱歌艺术的过程中,为了强调歌唱发声的方法,掌握更好的发声技术,往往导致“重声轻情”的现象,忽视了歌唱艺术最为关键的环节——情感体验。一个没有感情的声音,即使歌唱者有再高的技艺,也不会感动人的,只能给人留下遗憾。那么,歌唱艺术的情感体验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7.
湖南民歌     
湖南省境内丘陵、土地广布.山歌流布广泛。当地人把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平腔”、“低腔”3种。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阿呜啊呜”等衬字.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较小,多为妇女在室内歌唱。  相似文献   

18.
十年前,记者曾在文汇报发表过一篇采访札记《为什么“歌多声少”?》,反映了当时一个“想唱歌没歌唱,很多歌没人唱”的音乐生活现象。时隔十年,歌曲创作有了很大发展,但“歌多声少”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且还出现了歌星比歌曲多的另一种现象。哪个歌星将一首歌唱红了,他(她)也就定位了。别的歌星一窝蜂地争相仿效着都唱这首歌,以至流行歌坛的歌星似流  相似文献   

19.
歌唱是一门艺术,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出美好的声音,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发声方法。对于每一个演唱者来说,梦寐以求的是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去打动听众,引起共鸣。那么,要获得这样的声音效果应当使用真假混合声音进行演唱。混声演唱法有真声的结实、明亮、甜美的特点,又有假声的圆润、通畅,柔和和高位置特点,只有用混声才能取得声区的统一,增强音量、扩展音域和取得洪亮的高音威力,如果不掌握此种特殊声音的方法,声乐的高难技巧就不可能完成,也就谈不上有美的声音效果去打动听众。  相似文献   

20.
古书《乐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意思就是说: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由此可见,音乐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方式。那么,在唱歌过程中,演唱者就应该先动之以情。情中有声,以情带声,其实质是摆正技术与情感的位置,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在《儿童合唱队》一书中说:“艺术的核心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歌唱中的声音固然很重要,但对中小学生来讲,关键在于培养“从内心起歌”。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其实唱歌亦有两个面的意义:一是身体各器官运动的歌唱技术,一是内心而发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