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行记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类,专门记述古人出门远行的经历见闻,其中"行"是作品的叙述对象和主要内容,"记"则既可理解为传记的记,看成是主于纪事的记体之书,也可理解为记体文的记,单篇的记游文章,还可理解为泛述风土记、旅游题名记。根据成书方式、文体要素、职能和作品内容的不同,可将古行记划分为两大体系、四个类型。根据著述要素的不同,可将其主体——作者自撰的行记区分为四个小类、八个品种。作为纪行之书,其基本职能是记述人们出行的经历、见闻、感受。作为一类著述,本为叙事之体,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职,更不轻易抒情发感,很少见到长篇议论。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行记文献是丝绸之路西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西行文献是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文化和文学的珍贵资料,由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两部分组成。其中,出土文献以简牍、敦煌文书和吐鲁番文书中的西行资料为主,传世文献则以西行记为主。丝绸之路行记文献涉及西北地区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文学、军事、民俗、天文地理、山川物产等内容,多角度反映西北地区的历史变迁、自然和社会风貌,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地方性知识和图景的书写与记忆,拓展了作家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情境,丰富了文学表现的手法,完善并确立了行记文体的写作范式,重绘了中国文学地图,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宋代官员任官、选官制度加速了官员的流动,增加了官员出行的机会,也为行记的创作提供了契机。宋代官差行记最直接地反映了宋人长途公务旅行的场景,其旅行特点表现在:官方为官员出行配备交通工具,担任地方官者可以携带家小上任、离任,旅途中聚会宴饮众多,赴任、卸任时间宽松。贬谪之旅是一种特殊的官差旅行,与普通的官差之旅相比,同中有异,从中可以看到贬谪对官员的打击与前代相比程度减轻,是宋代统治者礼遇文人士大夫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屈赋中有很多清晰的行踪记写,其以记述行迹、描写沿途景物为主要内容,以行进的流动性和出行方式的灵活性为鲜明特色。屈赋的行踪记写这一创作倾向对后世文学中行记类作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日本高僧圆仁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深入探讨了唐朝时期圆仁在来华求法过程中与淮南节度使李德裕的交往,并由此对历史上有关李德裕的人品及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可·波罗作为西欧第一个直抵中国的商人旅行者,其口述的<马可·波罗行记>(下称<行记>)向世人揭示了奇异的东方文明之谜,推动着富有冒险精神的航海家、怀揣十字架的传教士、野心勃勃的殖民者竞相奔往东方世界,从而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促进了世界旅游交通和地理的大发展.对东方都市景观、民俗风情的描述,大大丰富了世界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7.
《郑堂读书记》是清代周中孚的一部目录著作,它模仿《四库全书总目》而作,不仅著录了许多与《总目》相同的书,而且收进了《总目》完成后,无法著录的乾隆至道光间的大量书籍,被称为《总目》的姊妹篇。虽然它许多方面模仿《总目》,但并非简单的翻版,如它的经部小类顺序。在《郑堂读书记》中,孝经类被置于经部之首,礼类、乐类、诗类被相次安排,这是它异于《总目》,独具之特色。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介词有个系统的认识,通过将八卷本《搜神记》与同时代文献《朱子语类》,以及其他两个本子的《搜神记》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介词的发展、继承。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敦煌文书所记道家服石"行散"之法与出土医学竹简所记"行解"意义完全不同,前者指散步行药,后者指发汗解表。  相似文献   

10.
圆仁是日本名僧,曾入唐求法十年,历唐宗、武宗、宣宗三朝,写成《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此书对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化、外交等方面极具史料价值。本就五十年来国内对本书的研究情况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1.
唐宋古诸家中,若仅就游记而言,以柳宗元与苏轼的创作最为世所瞩目。这两人的游记有着完全不同的面貌,本质上却是源于苏轼对柳宗元的继承与发展。而在继承的同时,苏轼游记终究走上了另一条具有很大独创性的新路,这有着时代要求、体发展、各自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尽管面貌各异,但二人之游记难分轩轾,正是游记领域中的并峙双峰。  相似文献   

12.
袁中道的《游居柿录》是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日记体游记散文。本文结合这部作品分析日记体游记的特征。日记体游记是一种极为自由的游记体式,可以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感情,具有语言简洁质朴、内容广泛,写法灵活,长短自由,不拘形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幽静、美妙的自然山水,体现着他的人生理想和美好追求,而那些被弃置荒僻之所的山水风物,则寄寓着他强烈的身世之感,所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具有较为明显的象征色彩.  相似文献   

14.
新疆喀什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镇,由于喀什在新疆南部乃至整个中亚地区的地位重要,近代以来成为西方旅行家的"必经"之地。在他们的游记、回忆录中,他们以观察者的视角,全面记录了当时喀什社会状况,这为后人研究喀什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5.
近代域外游记指在近代出现的以记叙作者域外游览时所见所闻所感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内容庞杂,表现手法多样,采用了日记体、纪传体等多种形式,艺术水平参差不齐.除具有文学价值外,它们还具有史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非知名游记的地理学价值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存的古代游记为数众多,但是除十数种著名者之外,绝大部分井不大为地 理学界所注意。从一些具体例证的分析结果来看,中国古代的非知名游记中,不但蕴藏着很多有价值的自然地理学资料,而且也包含着不少重要的人文地理学内容。因此,包括非知名游记在内的所有中国古代游记都是研究历史地理和地理学思想史的最为可靠的和极为重要的材料,应当受到地理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赢得了古今文人墨客的诸多美誉。元结、柳宗元作为唐代山水游记大家对于潇湘山水可谓意趣盎然,都在游记中展示了山水奇异之美。由于二者遭遇、心志不同,在面对相似的山水景物,触发的情感可谓大相径庭,因而选取的"山石"意象也大不一样。研读元结、柳宗元游记山水散文中的众多山、水意象,不仅可以对永州之自然风光有更多认识,并且还可以从中体会他们当时忘怀山水、寄寓身世之情。  相似文献   

18.
着重探讨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六朝山水文的继承和开拓,以及对后代山水文学的影响,发现记游性质的诗序、《山海经》等山水文对水、石的叙述和描写为柳氏提供了摹本和开创空间。柳氏将道家的“愚”和虚静美学注入山水游记,使作品融会着奇、理、骚的色彩。后人对柳氏山水游记的接受,主要形成三种文学现象:一,遇与不遇的山水情怀;二,“愚溪”的多元内涵:三:取材、撷思于柳氏游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宋人畅游山水之余,创作了大量的游记。在游记创作中,宋人将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注入其中:首先完善了承载表达美的文本内容,其次拓展了对审美对象的认知,再次提出了以"林泉之心"去观照山水,以"身及山川而取之"的审美模式来获得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徐霞客的游记是日记体,基本具备了自传的要素,因而具有自传意义.游记保存了一个奇人的旅游经历,是奇人灵魂与山水的对话,写出了一个热衷旅游的奇人自我形象,语言新奇活泼.霞客游记丰富了晚明自传的内容,在写作样式上具有把日记、游记、自传三合一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