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贺博 《新闻爱好者》2010,(10):134-135
一提到山寨文化这个话题,总能引起大家的热切关注,从2008年初的萌芽到2009年底发展成熟,从陌生词汇到人人皆知的网络用语,山寨文化在开启了网络草根文化先河的同时,也让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彻彻底底地走向了大众娱乐文化时代。当2008年的"山寨春晚"在2009年正式更名为"民间春晚"、当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正式获得"年度影响人物"称号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山寨"的影响范围从网络走到了现实社会,网络媒介也终于有了自己代表性的文化。本文对山寨文化的现状作一评述并对其流行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温军超 《今传媒》2013,(2):147-149
老子文化的海外传播迄今已经历了两个时期:"西渐"和"西送"。在第一时期的前两个阶段主要由西方人承担传主角色,带有不同程度的西方宗教、文化中心色彩,在第三个阶段中国人的文化自觉、自信意识增强,老子文化逐渐进入了"西送"时期。参照孔子文化西传中出现的问题,借鉴拉斯韦尔的传播五要素理论,再加上老子文化自身的优势和对传播思想的阐释,建构与时俱进的系统化老子文化"西送"模式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方法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卢彬 《声屏世界》2012,(5):32-33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审美意义和文化价值,开办30年来备受社会关注,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观众在除夕夜收看央视春晚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风俗习惯。而每届春晚的"零点报时"由于其特殊的时间和意义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丁江 《新闻前哨》2012,(6):78-78
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最引人关注的部分便是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相关表述。全会正视了我国文化发展水平这一"软件"与当前综合国力、经济增长、及国民素质要求"硬件"不适应的堪忧现状。  相似文献   

5.
船政文化是福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国近代文明史的重要篇章。闽江学院图书馆为了提供给师生学习和研究船政文化的平台以及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建设"船政文化特色数据库"。此数据库选择方正德赛(DESI)软件组群,使用北大方正的Apabi数字资源平台进行发布。数据库的内容按资料类型分为"船政文化"相关史料、"船政文化"专著类、"船政文化"期刊论文、"船政文化"会议论文、"船政文化"学位论文、"船政文化"相关报道、"船政文化"相关网站等七种。针对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数据可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城市文化规划和文化产业研究的兴起,"文化资本"成为一个频繁出现的术语。与研究教育问题时涉及的个体化人身资本不同,现在的"文化资本"有时用于指示具有资本意义的城市形象系统(张鸿雁:《城市文化资本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有时用于描述企业组织行为中的文化因素(乐国林:《文化资本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相似文献   

7.
曹文欣 《新闻世界》2014,(8):134-135
在网络时代,媒介环境发生了改变,网络中的个体不断追求自我表露和实现,而置身其中的年轻一代更是将基于"萌"这一概念的语言、行为等演绎成了一种能代表自己独特表达方式和生活风尚的"萌文化"。本文从"萌"的起源谈起,探讨青年"萌文化"的表现形式,并从青年自身和媒介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年"萌文化"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吕海茹 《新闻世界》2011,(6):235-236
"文化帝国主义"伴随文化全球化而来,通过文化渗透等方式侵略弱小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安全,而且其侵略的目的和手段更隐蔽。奉行"文化帝国主义"的国家为他们的文化侵略发明了许多看似高尚合理却充满侵略性的论调,例如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第三世界和弱小国家要对这种文化入侵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积极参与文化全球化,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建立起本国的文化安全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9.
申舒尧 《新闻窗》2013,(3):47-49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这两者之间的结合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娱乐元素的注入,已成为此类节目改变刻板形象、赢得观众喜爱的关键所在。同时在文化传承中推进现代性文化的建构,既是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变革现状的重要出路,也是社会转型期赋予大众传媒的文化责任。一、"知根知底"栏目文化特征分析(一)传播的理念"知根知底"是河南卫视2012年重点打造的一档大型中国传统家谱、姓氏文化节目,该节目契合"大美中国、文化卫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张颖 《新闻世界》2014,(6):110-111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韩流覆盖亚洲并逐渐蔓延到世界,这充分显示了韩国在文化产业扩张上做出的努力。最近几年,韩流在我国电视媒介的传播风头已经褪去,但借助网络渠道的传播依然盛行。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韩流"在中国不但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其已经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在韩流的狂热之势蔓延到多个领域的今天,我国自身的文化发展正面临市场抢夺和遭受国外文化稀释的威胁,我国正经受着文化安全的挑战。中国文化安全战略的"守"与"攻"需要我们静观其变,找寻恰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进入信息碎片化时代,一种新型的网络文化开始日益风靡,即以豆瓣、饭否等为代表的网络"圈子",在短时期内拥有了为数巨大的拥趸。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试从探寻"圈子"文化形成及盛行的社会心理基础出发,分析网络用户大量沉溺于"圈子"的深层动因,以及与传统网络虚拟社区相比,网络"圈子"在个性化及人性化方面所作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李园园  李艳 《新闻世界》2010,(8):224-225
本文从"文化殖民"视角来分析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阐明了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在消费社会中的符号学意义及其蕴含的西方文化内涵,进而说明了这些文化意义如何在资本和意识形态的操控下被用作"文化殖民"。  相似文献   

13.
柳嘉 《视听界》2010,(3):52-53
必须承认,我们已经身处真假难辨的"秀时代"。作为社会文化心理的风向标,电视也成了一个尽显"秀"文化的舞台,真人秀节目是"秀时代"的电视明星。  相似文献   

14.
彭飞 《湖北档案》2013,(5):21-21
高校档案既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一种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真实性、直观性、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它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相似文献   

15.
郭金明  胡月 《新闻世界》2011,(7):180-181
本文对"媒介性格"这一概念加以界定,提出了"一方水土养一方媒介、城市文化在媒介性格形成中起影响和参与塑造的作用"的猜想,并选取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中的报纸和电视媒体为样本进行分析,对城市文化与媒介性格之间的关系做出解读,并总结出城市文化对媒介性格影响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以贴近大众生活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并将海量存储的信息资源传输到各基层服务点,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本文围绕"文化共享工程"洛南县支中心运营一年来开展的各项活动,阐述了"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吴妍  刘冰 《新闻爱好者》2011,(10):98-99
"星座文化"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非主流大众文化,究其本质属于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在内地并不值得提倡,然而,近年来它在中国内地的扩散传播愈演愈烈,被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认可和接受,甚至出现种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星座迷恋文化现象。本文借助罗杰斯创新扩散理论,对"星座文化"从传播学角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网络社会中风行着各路以"哥""姐"为称号的人物,引发公众和传媒的热议,其中典型的如"犀利哥"、"凤姐"。本文认为,无论是否出于炒作目的或存在网络推手助推,这些"哥""姐"们接受的是大众狂欢式、围观式的消费。在传媒消费主义视域下,"哥""姐"现象之热背后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式微,人文精神和传统消费文化价值的沦丧,以及大众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弱化。  相似文献   

19.
揣美丽 《新闻世界》2011,(1):110-111
王韬,中国近代最早的报人。纵观研究王韬的文章,从深化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的甚少,本文从王韬思想转变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说明深受中西文化影响的他,走出了一条与传统仕途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但是,殊途同归,同归于"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最后得出王韬丰富了"官"文化内涵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王燕 《今传媒》2013,(2):155-156
"南阳形象"是南阳市对外宣传的综合形象,反映出南阳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发展状况。"南阳形象"包括"玉文化"、"旅游文化"、"名人文化"等众多文化形象,形象在塑造和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形象定位不明晰,建设缺少超前、系统的理论指导,宣传力度不够和缺乏高层次人才等问题。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明确形象定位,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拓展对外宣传渠道以及注重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