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引起了很多观察者的强烈关注和深度解读,主流媒体也进行了相关的宣传,激起很大的舆论冲击波. 在今天互联网能把“海沟”震成“大陆架”的舆论场上,两大舆论场的对冲更为激烈、频繁了.原先由官方舆论场“控场”的中国舆论场,不再全然由官方舆论场说了算.在无序、喧嚣的网络舆论场面前,官方舆论场放低了身架,提出“打通两大舆论场”;新闻宣传决策者在传媒生态巨变面前,对新闻宣传作出了新的战略判断和设计,这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有观察者注意到,这次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用了“新闻舆论”一词而不是“新闻宣传”,说明决策者在对新闻工作的理解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徐勇 《网络传播》2009,(9):38-3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的剧增,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由于网络媒体快速性、延展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投射”到网上,很容易在网上集中爆发,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如果引导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很快就会造成舆论危机事件。正确运用危机管理原理和机制,及时预防和处理网路舆论危机,对于提高政府或其他组织网络舆论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作为依托互联网为物质载体和时空环境的社会舆论表达,形成的网络舆论场拥有其他社会舆论空间所不具备的特性。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网络舆论场之间存在多方主体的博弈,造成这种博弈的多方原因使得网络舆论场充满着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性,从而打破了既有舆论生态平衡。引导和治理网络舆论场,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治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民间舆论场"和"主流舆论场"在互联网时代,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打通"两个舆论场"。以期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既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赢得受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社会矛盾在互联网中尤为凸显,舆情事件经过堆积发酵,构成舆论,形成舆论场。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行业逐渐形成了具有行业特点的三个舆论场,即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及电力职工舆论场。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新媒体已成为现代媒介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受到了严重打击,但它必须主动适应媒介环境的变化,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以谋求更长久的发展。融媒体时代,我国舆论场也由传统媒体主导的社会场逐步转为新媒体舆论场,舆论场的生成和存在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立足融媒体时代舆论场特点,对融媒体时代评论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又锋 《青年记者》2008,(10):17-18
民间舆论场VS官方舆论场 互联网促生的草根新闻,虽然是新生事物,但笔者认为,它与传统新闻的关系其实是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在互联网时代的最新表现形式。因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自古至今始终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官方极力营造(主要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场,可以称之为官方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街谈巷议的口头舆论场,可以称之为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8.
在移动传播和社交媒体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环境下,国家治理与地方实践需直面舆论场的全新变局、多元力量的话语权博弈、线上线下的价值导向与人心争夺。一旦处于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语境,舆论处置与治理能力更需要接受全方位检阅。提高公共危机事件的研判、发布与处置能力,有效引导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唐伊娜 《东南传播》2015,(12):54-56
中国的两个舆论场由来已久,官方媒体曾长期占据舆论场舞台,一枝独秀的格局直到互联网的普及才被逐渐改变。这一变化体现在新闻传播现象中,浅层的是传统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更深层次的表现在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之间的互动。本文将以"夏俊峰案"为案例,梳理案件从发生到落幕的四年多时间里,两个舆论场的互动过程和各自观点的转变,以探索两个舆论场未来的离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又锋 《青年记者》2008,(15):17-18
民间舆论场VS官方舆论场 互联网促生的草根新闻,虽然是新生事物,但笔者认为,它与传统新闻的关系其实是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在互联网时代的最新表现形式.因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自古至今始终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官方极力营造(主要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场,可以称之为官方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街谈巷议的口头舆论场,可以称之为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11.
王浩 《新闻世界》2014,(1):12-14
中国现在存在两个舆论场即"民间舆论场"和"主流舆论场"。党报作为"主流舆论场"的重要角色之一,积极促进"两个舆论场"的融合以期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这既是党报的责任,也是党报在互联网时代提升自身公信力的关键所在,而"走转改"为党报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路径和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两个舆论场 "两个舆论场"的概念最早由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提出.他很早就注意到,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即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组成的官方舆论场,都市报特别是互联网构成的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越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小,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越弱.如果两个舆论场根本不能重叠,主流媒体就有丧失舆论影响力的危险.互联网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改写了"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年,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网络正能量更加巨大,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本文基于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数据库统计数据,对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网络舆情热点进行监测与分析,试图从舆论平台、舆论主体和舆论话题等多个侧面,对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解析,进而对未来的中国网络舆论场发展态势做出客观研判。  相似文献   

14.
潘亚平 《传媒》2015,(19):40-42
互联网势必改变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业态,它在为人们提供各种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对相关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传媒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新媒体挤占或互相融合叠加,移动互联网、PC互联网、平面媒体、广电媒体相互交织,使得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冲击力和颠覆力之强让传统媒体人始料未及,传统媒体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新闻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也不能幸免,在找寻出路的过程中,新闻广播人蓦然发现,自己所拥有的最大优势——内容生产,成为与新媒体融合的要件之一.到底怎样与新媒体融合,这是每个新闻广播人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两个舆论场"之说,有的文章强调"两个舆论场不仅对同一现象看法不同,甚至对社会整体认识也有很大差别",需要"打通两个舆论场,使二者尽量吻合"。有的文章则认为,两个舆论场讨论的内容大抵相同,只是讨论的方式、使用的话语不同。还有的文章指出,舆论本来就发生在民间,官方媒体只能引导舆论,将二者"打通"既没有必要,也无法做到。这些文章之所以产生歧义,因为人们对舆论、舆论场及主流媒体的功能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下中国,客观上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舆论场",按照党的新闻政策,传播着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个是依托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借助微博、博客、微信等工具议论时事、品评政府、社会,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微博传播的巨大潜力不仅在改变中国互联网格局,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据人民网发布的报告称,官员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一直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舆论场",以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为主要力量;另一个是"民间舆论场",以基于互联网之上的博客、QQ、微博、微信等为主要力量。"主流媒体舆论场"如何让自己的"磁场"变得更强大?这是在互联网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党报需要研究的课题。地方党报作为地方主流舆论的引导者,如何在办报过程中传递主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下中国,客观上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舆论场",按照党的新闻政策,传播着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个是依托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借助微博、博客、微信等工具议论时事、品评政府、社会,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微博传播的巨大潜力不仅在改变中国互联网格局,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据人民网发布的报告称,官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突发性舆情事件频频发生,传统的舆论格局面临严峻的挑战,并进一步影响了公共政策和政府决策。本文从舆情学角度对舆情的概念进行了字义梳理并基于全媒体环境分析了舆情传播新特征,发现当前舆情在传播主体、交流方式、沟通渠道、情绪表达和舆论场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以此分析了舆情潜伏、爆发、蔓延、消退四个时期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详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一件因微博动员而引发的舆情事件中,如果以时间为轴作为研究的主线,那么,它就包括了传播演绎的过程和网友情绪的变化过程。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舆情的处置过程分为时间处置、过程处置和情绪处置。本文将重点分析微博舆情中的过程处置。一、微博传播的涟漪效应微博社会动员的传播过程有其独特规律。假设微博舆论场是平静的水面,舆情事件好比砸入水面的石头,该"石头"正是发动传播的首帖或称舆论源。事件在微博舆论场中的传播过程就如同水面上的涟漪,围绕舆论源呈同心圆扩散,这种现象可称之为涟漪式传播。整个涟漪圈主要由支持转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