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著作编辑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马俊华编审和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兼学术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方建勋研究员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晋鸥先生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著名教育家、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江吟先生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艺术     
正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详见2016年8月综合刊邀请函)本次活动陆续收到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和知名学者的来信来稿,经《科学中国人》编委会与西泠印社出版社专家共同研究,先在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艺术     
<正>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详见2016年8月综合刊邀请函)本次活动陆续收到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和知名学者的来信来稿,经《科学中国人》编委会与西泠印社出版社专家共同研究,先在《科学中国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艺术     
正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次活动陆续收到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和知名学者的来信来稿。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先生应本刊邀请题写"团结一致抗击疫情武汉必胜中国必胜",为科学打赢这场战"疫"鼓舞士气。  相似文献   

12.
邀请函     
<正>尊敬的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2016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时指出:"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  相似文献   

13.
本文聚焦于50年代归国的留美科学家。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这批科学家的命运体现在对政治与科学、去国与归国、个人与国家等多重相互交织的选择之中。他们大部分是抗战胜利后,通过国民党政府组织的留学考试出国的。50年代他们中很多人想回国为新成立的共和国服务,美国政府禁止他们回中国大陆,他们却想方设法,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中国。这些科学家在新学科的建制化、科学人才的培养以及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方面,尤其其中有些科学家在十二年科学规划的制订和"两弹一星"的研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批科学家在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反右和文革中受了很多冲击,有人被关入监狱,甚至有人自杀。在这批科学家身上能够见证科学与政治复杂的关系,能够见证冷战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和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双百"方针。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即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前身),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着手制定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相似文献   

15.
边东子 《科学文化评论》2012,9(3):5-28,2,129
"特楼"是指位于北京中关村北四环以北的三座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居民楼。围绕着这组建筑及其居民们的历史,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反映了中国科学在上世纪后半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一些顶尖科学家与科学工作者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  相似文献   

17.
《科教文汇》2010,(21):F0004-F0004
荆涛,1942年生,字济川,别署望杏楼主,颖州布衣。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安徽省江淮诗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安徽省楹联学会理事、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老战士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艺术顾问、安徽省铁军书画社常务理事、高级美术师、第六届安徽省艺术节书法作品评委等。  相似文献   

18.
《科教文汇》2010,(21):I0003-I0006
作者简介: 荆涛,1942年生,字济川,别署望杏楼主,颖州布衣。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安徽省江淮诗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安徽省楹联学会理事、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老战士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艺术顾问、安徽省铁军书画社常务理事、高级美术师、第六届安徽省艺术节书法作品评委等。  相似文献   

19.
李鸣迪 《百科知识》2010,(12):23-24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的一些老话如"信则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得到了科学的解释。为什么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久前出版的国际神经科学刊物《神经元》刊登了中韩科学家对记忆的最新研究成果。科学家们发现,  相似文献   

20.
《科协论坛》2014,(1):10-11
<正>12月15日是中国科协会员日,上午十点,"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次主题展,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大型展览,也是中国科协在会员日奉献给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份精美节日礼物。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按照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脉络,运用个性化、可视化的历史资料,把个人成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