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胡一女 《兰台世界》2007,(6S):70-71
宋初设昭馆、史馆和集贤院,合称“三馆”,又建秘阁及秘书省,三馆、秘阁或秘书省总称崇院或馆阁。馆阁是宋代中央政府的主要藏书机构,兼备访书、购书、抄书、藏书、借书以及对图书的编目、校勘、修撰等各项职能。宋代历任统治均极其重视馆阁藏书的建设,多方搜求,善加利用,以期向天下显示其治盛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北宋元丰改制后,馆阁归于秘书省的领导之下,致使秘书省职官的设置、职事、选任及编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馆阁的皇家藏书性质进一步减弱,国家藏书的特性趋于强化。相比较而言,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在这一时期趋于完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秘书省宿直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秘书省借书制度的完备、秘书省馆职待遇的制度化、新建省舍、北宋国家藏书再盛。  相似文献   

3.
三馆秘阎合称馆阁,直官至校勘谓之“馆职”,神宗元丰改制后,秘书省所设置的职事官也称“馆职”。所以,馆职是指管理馆阁藏书的一切大小官员。本文从馆职人员组成及职能和馆职任命及升迁两方面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藏书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官方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四大系统。宋代藏书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目录学的发展,不但具有国家图书馆性质的馆阁经常组织一些著名学者和馆  相似文献   

5.
宋代推行右文政策,极为重视馆阁藏书的建设。宋代馆阁藏书的整理工作,包括校勘、编目、刊行和典藏等一系列活动。笔者认为:校勘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并从校勘人员、校勘方法及校勘态度三方面概述了宋代校勘工作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6.
保存于《南宋馆阁录》中的南宋秘书省“校雠式”,是今天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一份古代国家藏书机构有关书籍校点的工作细则。近年,随着学术界对宋代馆阁典籍收藏整理工作重视程度的增加,“校雠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相关研究中,往往被看作是“我国古代文献学史上最早确定的较为完整的校勘条例”、“宋代校勘学向理论发展的重要体现”,甚至“标志着中国古典校勘学到宋代已成专门之学”。但这个“校雠式”是否真的具备上述性质和意义,却值得仔细推敲。 “校雠式”载于《南宋馆阁录》卷三《储藏》门,其原文如下: 诸字有误者,以雌…  相似文献   

7.
王照年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1):134-133
介绍三馆迁入崇文院后,随着崇文院从一个依托馆阁藏书为主的文化服务部门发展成为职能更为丰富的文化管理机构,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并出现宋人称道的“景徳之制”,也迎来北宋国家藏书“一盛于庆历”的实况。同时随着崇文院时期馆阁地位的日渐显赫,它已成为国家高层次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和天下士人向往的琼楼玉宇。尤其在北宋国家藏书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发展中的一些特点也益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宋王朝是我国历史上藏书建设较多的朝代,历代君主对馆阁建设都投入了较大的财力,虽然经过了天灾、战祸,大量的藏书没能留存下来,但在当时,丰富的馆阁藏书对宋代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宋代馆阁具有图书献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主要职能。惟此.宋代馆阁制度在宋代官制和政治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住,并为宋代国家藏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霍艳芳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7(5):123-125,137
北宋馆阁制度发展成熟,馆阁藏书作为国家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特色.从其藏书类型、藏书管理和藏书利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有宋一代国家藏书事业极为兴盛,其国家藏书之地统称为馆阁。宋代有关馆阁藏书著作主要有五部,北宋有二部:宋匪躬的《馆阁录》、罗畸的《蓬山志》;南宋有三部:程俱的《麟台故事》、陈骙的《南宋馆阁录》、不撰人的《南宋馆阁续录》。南宋三部至今尚存,或有其辑佚本,北宋的二部却全部散佚。笔者近年从事文献整理工作,在群籍众书中搜罗爬剔,共辑录《蓬山志》佚文41条,近7000字,虽非全璧,但于研究北宋国家藏书事业不无裨  相似文献   

12.
贞观初秘书监魏征任上,依时依势调整秘书省机构与人员,探索唐初官方藏书管理模式,深化隋唐官府藏书思想,从制度、管理、思想三个方面对隋唐官方藏书制度的承接与定型起到了确定性影响。文章从魏征秘书省任职经历、魏征与唐代官藏制度建设、魏征历史价值认知等方面,对魏征在官方藏书建设中的所发挥作用的偶然与必然进行探讨,分析其历史作用的多重性和政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张富祥点校的《南宋馆阁录·续录》为据,对南宋秘书省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论述,详细阐述了秘书省馆藏档案、机构及职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红 《兰台世界》2005,(3):56-57
在古代中国,图书的收藏一般分为官藏和私藏,官府藏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藏书体系。从商周的史官掌管藏书,到东汉建立秘书监制度,一直延续了1200多年,到清代建立比较完善的由文渊阁统管藏书的馆阁制度.可以说在管理体制上随着藏书规模的日渐庞大而趋于完善。对官府藏书,历代官府都高度重视。据考证,我国私家藏书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5.
北宋馆阁藏书事业的兴盛超越之前各代,实为古代书籍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功绩。本文即以《麟台故事》残本卷二中《书籍》所载为主,分析了北宋政府藏书形成的三个主要方面:几次重大的典籍获取奠定了馆阁藏书的基础,民间所献之书又是构成北宋馆阁藏书的重要部分,后置秘阁典藏实为当时堪称精华和极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皇家藏书机构秘书省,自南北朝创制以来,到隋唐时代已基本定型而趋完善.秘书省作为藏书、校书和著述的国家机构,在保存、整理古代文化,编修官秘著述等方面,曾发挥过巨大作用.同时,秘书省作为博大渊深的知识宝山,也曾吸引滋养过许许多多知识界的杰出人才,图书馆事业史上提到的唐代令狐德棻、魏征、虞世南、颜师古等人,都是集学者与官宦于一身的著名人物,他们都曾任职于秘书省,且成绩斐然. 唐代诗人白居易从踏上仕途之初,即在秘书省任职,后又曾任秘书监,两任前后时间近五年.但他在秘书省这所皇家“图书  相似文献   

17.
漫谈宋代馆阁藏书李婷Abstract:ThebibliothecacollectionsintheSongDynasty(960-1279)weretheproductsoftheruleofcentralizationofstatepowerand...  相似文献   

18.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延续了一贯的文艺范儿,各路高手们随时随地都在思考人生重大难题,貌似武林大师都是文青出身。不过追恨溯源,叶问还真有文青血液。据说,佛山叶家皆为宋朝丞相叶颙后裔。遗憾的是,叶颙家虽有"一门八进士"(他跟7个儿子)之说,但却与一代宗师无缘。原因很简单,没在国家图书馆干过。北宋的国家网书馆名为馆阁,但职责更加宽泛,藏书以外兼有作家协会和出版总署的功能。到元丰年间,中央搞体制改革,馆阁变作秘书省,继续负责文化事业和出  相似文献   

19.
秘阁作为收藏皇家秘书图籍的场所,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汉有兰台、晋称秘阁,直至唐秘阁、宋秘阁,历代相沿。宋代秘阁作为一个政府机构,承担了皇家图书馆的职能,这是众所公认的,但是,它是否同时承担了部分皇家档案馆的职能呢?对此,笔者所见各种研究中国档案史的论著,无一涉及。从目前所存的宋文献来看,宋代秘阁不仅收藏了许多档案,而且其管理也是极其有方的。一、宋代秘阁的设置据《宋史》记载:“秘阁:系端拱元年就崇文院中堂建阁,以三馆书籍真本并内出古画墨迹等藏之。淳化元年,诏次三馆置直阁、校理,以诸司三品…  相似文献   

20.
省级图书(以下简称省馆)是我国大型图书馆的一种,它规模大,藏书多,如何合理地科学地组织藏书,这是省馆的一个重大业务问题。一些省馆由于受书库条件和历史原因等因素的影响,藏书组织比较混乱。近几年来,不少省馆新建书库和阅览大楼,因此如何根椐各馆的实际,调整藏书的布局,合理而又科学地组织馆藏,已提到了各馆的面前。长期以来,图书馆界对藏书组织问题讨论和研究不够,有关这方面的论著也寥寥无几。其实,在省级图书馆中,藏书组织是一个重大的业务课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