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訾晴 《英语广场》2023,(21):11-14
陈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母体,响应国家“讲好中华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号召,值得对外译介传播,以溯本清源,展现更为全面的中华太极拳文化。本文从陈氏太极拳可译文本的选择、所译文本的语言特点和目标受众的选择上分析陈氏太极拳文化译介传播的现状及难点,旨在更好地对外宣传陈氏太极拳,弘扬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2.
以现象学基本方法“悬置”来解读太极拳养生思想及实践,认为:现象的悬置而达到认识“本质”与太极拳养生所追求的“无我”之境有相通之妙,在实践层面太极拳养生是以悬置肉身形躯之我而达到“无我”最现实的修炼方法。以西方现象学基本方法来解读太极拳养生的形躯观和养生观,不仅能够更好地阐释太极拳养生思想,而且也对弘扬太极拳养生实践及本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认识太极拳.太极是中国人认识宇宙人生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中国古典哲学.太极拳就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为理论指导为文化灵魂的拳术.太极拳有三大核心价值:技击为根,健身为用,文化为魂.太极拳拳法以“和”理念立意,拳理以“意”为统领,拳架以“整”为准则.习练太极拳.宏观把握三要点:找对师傅,不走弯路;先求形似,学会章法;再求神似,随心所欲.习练提升四步曲;入门、招熟、懂劲、神明.身法要点是中正,协调,轻灵.微观突出练好“松”.感悟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修的是品行思;求的是韵境道.创新太极拳.引太极拳进高校科学传承;推太极拳走出去国际传播;开发太极拳新项目,实现所有年龄段全覆盖;运用全息论拓展研究太极拳服务社会多领域.  相似文献   

4.
认识太极拳。太极是中国人认识宇宙人生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中国古典哲学。太极拳就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为理论指导为文化灵魂的拳术。太极拳有三大核心价值:技击为根,健身为用,文化为魂。太极拳拳法以“和”理念立意,拳理以“意”为统领,拳架以“整”为准则。习练太极拳。宏观把握三要点:找对师傅,不走弯路;先求形似,学会章法:再求神似,随心所欲。习练提升四步曲:入门、招熟、懂劲、神明。身法要点是中正,协调,轻灵。微观突出练好“松”。感悟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修的是品行思;求的是韵境道。创新太极拳。引太极拳进高校科学传承;推太极拳走出去国际传播;开发太极拳新项目,实现所有年龄段全覆盖;运用全息论拓展研究太极拳服务社会多领域。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后疫情时代太极拳与全民健康融合进行思考,研究认为,太极拳对全民身心健康提升有着一定的实践价值。提出后疫情时代太极拳健康价值实践的路径:预防疾病,承担“体医融合”重要角色;走进家庭,助力全民身心健康;融入学校,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健康理念,打造太极拳文化“名片”;线上+线下构建科学化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源于中国,与中华文明同生同长.太极拳文化底蕴厚重,价值丰厚,其核心价值是技击为根,健身为用,文化为魂.要以太极拳的“科学化发展,国际化传播,社会化推广,产业化发展”为发展方向,推进实现“太极瑰宝,源于中国,融入世界,造福人类”的太极拳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这一术语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英语译文,译文不仅混乱,有些还存在明显问题。英美图书馆藏书的书名和学术论文数据库中论文的标题显示,解释性的译名均未形成有效传播,其他译名的传播效果很不平衡。原因在于“太极拳”的英语译名未能实现规范化,多数译名的术语性也不明显。从太极拳及太极文化国际传播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英语术语的构词规范,taijiquan应该作为“太极拳”规范的英语译文。  相似文献   

8.
结合武术中的精、气、神理论归纳出太极拳的三个主要动作特点 ;提出动作上的“弧”模型和“圆”模型 ;探讨太极拳的动作本身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之间的关系 ;提出一个他们之间的一个模式图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中的明珠,具有丰富的技术体系和博大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太极拳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不仅拳理博大精深,而且已形成了“动静相生”、“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内外合一”等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技术特色,其健身功能已在全民健身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在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紧张生活中,其独特的健身、强身和防身手段不仅见于华夏大地,还远播海外,吸引了无数异国友人来我国学习。  相似文献   

10.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消费主义为标志的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国当代社会,以“快适伦理”(ethic of Nice2ness)为表征的“后情感主义”(postemotionalism)审美趋向日益显现,加剧了社会美丑不分的道德恐慌与伦理失范。因此,在重新找回传统审美正义与传统文化伦理的方法与途径中,太极拳所内涵的审美伦理使习练太极拳成为抵御后情感社会文化审美困惑的一种积极方法,也是人体验牛命美的绝佳途径。如何更好地弘扬太极拳文化去重构后情感时代的审美伦理,重新树立真善美的人生情怀将是大家应该共同努力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滇中彝族地区的"送白虎"事象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彝族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这种鲜活地呈原生态般存现于彝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是生殖崇拜文化的典型。从研究"白虎"事象进入彝族文化圈可切近彝族精神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2.
崇虎,敬虎又惧虎,虎成为某种象征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动物,嫁家送《四方八虎图》至少可以表明这样几点意义:一是告诉子孙别忘了我们是虎的子孙,虎是我们彝族的“族徽”标识;二是祈求虎——祖先驱邪避祸,保佑子孙成长壮大,这又是一种祖先崇拜的的曲折反映。《四方八虎图》是彝族远古先民图腾崇拜,古老朴素阴阳观的反映,它多层次地反映了彝族独特的审美观和民族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3.
一部典籍的思想观念的主张,积淀在语言特别是成语上,才是最有效的传播和落实。《周易》的汉语成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文化积淀的逻辑发展过程。《周易》经传合编时信仰和理性的同构、《周易》传播过程中的雅俗通约性和因易学发展而形成的自动套用格式,是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周易》在哲学、政治、伦理和一般社会交际等领域贡献了237条成语,这些成语成为它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重要地位的表征;大量的天地成语和极少的“圣”字成语,是《周易》思维定势在汉语中留下重要影响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孔子“游于艺”思想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于艺”是孔子政治失意后所采取的一种生活和心灵安顿方式,也是后世失意者医治心灵痛苦的屡试不爽的良药和文化艺术得以产生、兴盛的动力之一。孔子的“游艺”是朝着超越世俗、恢复自我的天性发展,庄子的“游心”则进一步要求摆脱一切世俗的、功利的、工具的羁绊,完全返回到人的本性,使心灵有着更为开放,更为广阔,更为纯净,更适合想象的自由驰骋和人格的自我张扬。因而,庄子的“游心”是对孔子“游艺”的逻辑展开,庄与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相兼容,共同对后世艺术家、文学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辨”观是贵中华、贱夷狄的民族观、国家观,往往会给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带来沉重的思想压力。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少数民族统治者会千方百计地对这一观念加以淡化,起初最通常的办法是强调本民族与汉族同源,这也促使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后抓住华夷区分的标准重文化轻血缘的特点,以自己文化上的进步来争取“华”的位置,将“夷狄”的帽子扣在其它政权的头上。到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华夷观发生变化。元朝在修辽、宋、金三史时,对三朝平等看待,各与正统,显示了元在大一统的情况下,已不看重华夷之辨。清王朝在完成中国的统一后,竟将夷狄的称呼加到西方国家身上,以至于与西方国家难以确立近代平等的中外关系,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彝族建筑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彝族建筑业应是一项重要的彝族文化产业。要以彝族建筑文化为基础,以建筑企业的资本为纽带,以“创意触动、政府促动、品牌带动、项目牵动、人才推动、市场拉动”为培育途径,将彝族建筑文化进行保护开发,将建筑行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联系起来,把静止的彝族建筑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供当代人消费的彝族建筑过程,将彝族建筑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彝族建筑文化产品,实现彝族建筑文化资源的产品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彝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迷人的彝族音乐,滋养了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同时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彝族音乐文化。通过对彝族音乐文化的探究,使彝族的音乐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从而促进彝族音乐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并对外展示彝族音乐与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从毕节彝族体育文化的起源入手,以文化生态学视角审视彝族体育文化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耦合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一方面生态环境决定了毕节彝族体育文化事象的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毕节彝族体育文化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具有主观能动性。阐释彝族体育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毕节彝族体育文化资源,从而促进毕节彝族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云南彝族婚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多彩而独特的彝族婚俗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较大。随着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彝族婚俗文化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资本化成为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云南彝族婚俗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文化价值、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彝族婚俗文化旅游创新开发对策,促进彝族婚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全国的彝族人口有800多万,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彝族聚居区域,这里传承和延续了彝族最为古老的生活习俗,保存了彝族最为完整的文化传统,这些与彝族的谱系文化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彝族的谱系文化进行了展示和揭秘,认为谱系不但是维系彝族原始血缘的纽带,而且是记载彝族历史的珍贵档案,最后谱系还是维护彝族社会制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