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今唐山地区在古代的早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唐山地区劳动人民在远古至秦汉以前的开发情况,阐述了滦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商朝时期开始出现最早的地方政权,战国秦汉时期得到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2.
袁东 《中国教师》2010,(21):44-48
<正>古代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史称这块两河之间的历史环境和区域为美索不达米亚。随着近代以来两河流域的众多考古发现,以及19世纪中叶后对苏美尔文献和阿卡德文献的  相似文献   

3.
杨伟祖 《初中生》2013,(12):48-49
<正>"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起源、生存和繁衍都离不开水。在人类的生命初期,人还不具备自觉的文化意识,水的作用只是满足生命的生物需要;当人类产生了精神生活的需要,水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主导并参与了人类文明的构筑。教科书中关于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的认识最为统一。众所周知,四大流域是指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黄河流域。而  相似文献   

4.
敦煌莫高窟所在地宕泉河流域自汉代开发以来就有人类活动;西晋时建仙岩寺。作为敦煌最古老的佛教建筑,它见证了佛教从印度和中亚传入中国的历史;作为历史上敦煌菩萨竺法护从事大乘佛教经典翻译的场所,它称得上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发祥地;同时作为中国最早的习禅场所,它也是敦煌高僧昙猷在竺法护译出禅经的前提下"依教修心,终成胜业"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5.
“武汉是中国现代高教最早发祥地”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是中国现代高教最早发祥地”质疑席龙飞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中国现代高教最早发祥地为武汉之说,曾见于《长江日报》1993年4月19日第2版头条。该报以“徐正榜副研究馆员新近透露的确凿考证结果,武汉:中国现代高教最早发祥地”为题报道说: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  相似文献   

6.
沂蒙是一个历史人文地理概念,包括山东鲁南地区的沂沭河流域和汶泗流域。这里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区域内山地、丘陵、河谷平原相间的地理环境和史前温暖湿润的气候为早期人类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目前这里发现的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原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也可以看出原始文化的产生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类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思维的内容、思维的方式以及思维形态的水平凝结在具体的、历史的哲学范畴之中。本文通过对个别与一般范畴形成的历史考察,以期更加深入了解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一般规律。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其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最早提...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和生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然而,人类起源问题仍是科学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人是从某种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最早的人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人类又是怎样从古猿中分化出来的?人类起源于何外?自楚雄州禄丰古猿和元谋古猿发现以来,人类起源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们以丰富的材料让世界想念,滇中的楚雄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河湖流域曾孕育过我们的祖先而成为人类的发祥地,气候条件决定着不同民族的生活和习性,生态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也常给人类带来不可抗拒的天然灾难。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利用和改造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而孕育了现代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却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严竣的挑战。当今,认  相似文献   

10.
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分布广泛,但整体保存状况不容乐观。本文探讨了大连地区贝丘遗址的保护状况、模式和价值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重视与监管、遗址学术价值与文保级别、普通民众关注与参与等是影响一个地区遗址保护的重要因素,大连地区贝丘遗址的保护状况,反映了目前国内古文化遗址保护普遍面临的窘境,其中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深刻的教训则应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1.
说“汉”     
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融通黄河与长江文明的纽带,是南北文化转换的轴心,是汉族形成和得名的摇篮;传说时代的北国华夏部族、江淮东夷部族、南方苗蛮部族、西部氐羌部族,正是以汉水为纽带逐渐融通,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主干、以龙凤呈祥为图腾的民族共同体;至迟到西汉时期,地上的汉水已与天上的银河结合,“汉”已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盛大、精华”等美意,而“汉并天下”,四百年汉室江山,最终使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获得了汉族的美名。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孕育上古神话的摇篮。从历时态的角度看,神话产生在人类尚处于童年时代的氏族社会,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为人类祖先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黄河流域的上古神话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记录了人类文化演进的轨迹,从共时态角度宏观地审视黄河流域上古神话的传播,呈现出以关中、晋南、豫西交接的黄河三角地带为中心区域,向中心边缘区域,再向边缘区域,最后向其他文化区域流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三杨庄汉代聚落位于魏郡管辖的黄河河滩地内,遗址的形成与西汉中期以后日益严重的河患有密切关系。新莽始建国三年(11年)的"河决魏郡"后,王莽出于保护"元城冢墓"的一己之私等原因,在河决之后,并未及时加以治理,致使黄河在三杨庄汉代聚落所在区域长期泛滥。三杨庄汉代聚落周围的民堤在经受长期的洪水冲击之后,逐渐失去抵御功能,最终洪水得以侵入遗址所在区域。洪水侵入过程是缓慢,因此,三杨庄汉代聚落被逐渐淹没,得以完整地被埋藏在淤泥、淤沙之中。  相似文献   

14.
洹河源流考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结合田野考察所得到的调研资料,以期对洹河源头和支流的情况进行探讨和考证,期望能够进一步系统地了解洹河流域的水文、地质和生态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在地域分布上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北方黄河流域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文化两大板块 ,而汉水、淮河流域是南北文化转换的轴心。这里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而且是南北与东西文化的融汇、改造、消化之地。正是汉水、淮河流域这个南北文化大熔炉 ,冶铸出了光芒四射、魅力无穷的楚文化和道家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史记》载颛顼于《五帝本纪》,时代排序第二。据史实考证,颛顼生于若水,若水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第一大支流,由北而南蜿行于川西山谷间。颛顼生地具体位置,约在今四川荥经县。颛顼乃黄帝直系苗裔,经若干世代而至于禹。据考禹生于西羌,其地在汉之广柔县,约当今四川北川、汶川等县。我中华人文初祖炎、黄及其后代,渐进而成华夏族群,其始则蕃衍生息于西部(今陕、甘、川),后乃移主中原,奄有广阔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和分析1972年以来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与供需矛盾的原因,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提高水价、统一调度两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黑龙江流域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的分析,探究具有黑龙江流域特色的绘画创作精神体系,并对其内涵加以总结、归纳,以期更深刻地理解、把握黑龙江流域的绘画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皖北淮河流域是我国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丰厚的道家文化历史资源、流行广泛的民间艺术以及自觉的民俗活动共同诠释了本区域道家文化在我国道家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道家文化资源和道家文化精神在本区域文化旅游中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将有利于构建生态、休闲旅游模式,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整合与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旅游品质,改变皖北旅游业的冷现状。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近40年平均地温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长江流域107个测站1961~2000年逐日平均地温资料(0㎝),利用最小二乘法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和年代际变化的方法,对长江流域年、季平均地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1)从年均地温来看,上、下游的地温升高,下游升幅大于上游,中游基本无变化。(2)从季节来看,春季上游地温降低,中、下游地温升高,下游升幅大于中游 夏季整个长江流域地温都降低,其中下游降幅最大,为-0.427℃/10a 而与夏季相反,冬秋两季,长江流域地温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