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废名是小说家 ,也是诗人 ,他善于用诗人的眼光捕捉日常生活中富于诗意的细节 ;他又是禅学家 ,喜欢在大自然中凝神冥照 ,感悟生命。因此他的小说有着与中国古代山水诗画相似的风格 :清远幽静 ,平和冲淡  相似文献   

2.
许雪萍(1)无疑是广西7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重要的代表者之一,她以其独特的诗歌文本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她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且带有灵性,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气息。正如她在访谈中所说的“在深入内心的幽暗丛林中,惟有诗歌,诗歌的光才能引领自己走出黑暗”,她自己的诗也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许雪萍(1)无疑是广西7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重要的代表者之一,她以其独特的诗歌文本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她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且带有灵性,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气息。正如她在访谈中所说的“在深入内心的幽暗丛林中,惟有诗歌,诗歌的光才能引领自己走出黑暗”,她自己的诗也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4.
薛卫民 《小朋友》2004,(11):2004
在《花儿也游戏》中,我们听到了大诗人艾(Ai)青说的话:给一切以生命,给一切以性格(xing ge)。好诗能让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万物,都活起来、动起来,显现出诗意的风姿(zi)和仪态(yi tai)——  相似文献   

5.
美点赏析《生命的流》这首小诗尽管短小,但却通过象征与比喻,展示了生命对大自然之美的深情爱慕与倾心追求,展示了生命对诗意人生的潜心经营,展示了生命与一切美的事物融合为一的全面践履。诗人力求在这样的生命践行中,融入生生不息、周而不怠的宇宙之流,让有限生命汇入无限精神之海。为此,诗人将生命客观化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长流,赋予无形的生命情怀以可感可触亦可发人深思的客观存在(从修辞学角度来说,这里运用了比喻)。而后,诗人将生命的物象——水流进一步分解为四种波流,它们来自小河与海洋,横贯整个自然宇宙;来自琴弦与心泉,涌动…  相似文献   

6.
文章的美是综合因素决定的。就技术层面而言,品读下文,不难看出美之所在。美,当诗意地栖居广东考生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一句雅致的话:人,当诗意地栖居。然而我却觉得,美才当诗意地栖居,因为她雕琢了诗人心中孕育于大自然之中的天使。  相似文献   

7.
诗仙李太白有云:"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世间最优美最丰富的诗篇,当数这"大块文章";世间最伟大最高明的诗人,就是大自然,它让每一个季节都诗意盎然,只可惜常人少有发现诗意的眼光。所谓诗人,就是那些发现了诗意并形之于笔端的人,他们是自然的骄子,人类的先知,他们  相似文献   

8.
精神生命在于寻求超越。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意味着人类听从存在的召唤,回归本真的自我,恢复与自然万物相融合的原初生命状态,找回人类原初的生命智慧,使人重新成为真正的人生存在于天地之间。诗人正是在风中静静聆听大地回音的人,诗人在这样的言说中回到了本然的自我,与天、地、神合一,这就是人的本质存在,生命的美和诗意。  相似文献   

9.
《乡愁》诗更多的是诗人个人的命运性感情的流露,写亲情,写爱情,写无柰,漂泊似乎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浅浅的海峡",可以说构成了最丰满、最惨美的诗意。  相似文献   

10.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以自己对自然独具的感悟能力,创作了别有诗意的自然颂歌,从而“构成了英国自然主义最令人赞叹的发展阶段之一”,他的诗歌也成了“英国自然主义最美丽的花朵”。济慈惯于在自然中静观默察,感悟大自然生命纤维的律动,进而把握生命存在之真,捕捉在自然中隐藏的永恒生命之美。作为一位诗人,济慈对理论观念和理论思维并不感兴趣,他注重于对生活的感觉与领悟。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要的是一种感觉而不是思维的生活!”说来也怪,在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所有感觉功能中,“济慈在所有这一切感觉领域都有极敏锐的禀赋”。…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和闻一多一起提倡新诗的格律,为我国新诗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徐志摩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美、自由。因此,爱、美、自由也成了他诗歌中反复咏唱的主题,这是他诗歌内容和其他诗人的区别之所在。通过结合徐志摩的具体诗歌,探讨爱、美、自由主题意象在他诗歌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诗人徐志摩追求着爱、自由和美,在其诗歌创作中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社会、人生理想遭受现实的影响,并表现出这样而非那样的潜在趋向:追求、幻灭、新起。  相似文献   

13.
由于明代统治阶级的尊崇武当道教的兴盛,使明代的骚客文人对武当山的奇山异水、神宫仙馆产生了极大兴趣。明代嘉万年间的诗文家徐学谟曾在十年里三次游山,留下了大量关于武当山的诗文。对徐学谟及其诗文的研究对于今天探讨武当道教文化的兴盛史以及明代文人与武当道教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大都是“三美”主张的实践者,“三美”主张也成了新月派最突出的流派特征。过去我们一般都理所当然地重视主要倡导者闻一多对“三美”主张的实践。实际上,纵观贯穿新月派前后两个时期的徐志摩诗歌创作,不难发现,徐诗对“三美”主张的实践更加尽善尽美。徐志摩在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方面尤其是音乐美方面都体现出了超完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所谓许世旭现象,是指韩国诗人许世旭的汉诗写作现象。首先,他是1956年开始用韩文写诗,1960年来华留学,1961年开始用汉语写诗,这种跨文化写作同他的留学体验是分不开的;同时,这种现象同五四运动前后留学生在新诗创作中的历程颇为相似,这种相似性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然而,他对英国批判现实主义诗人托马斯.哈代也情有独钟。他的诗作与哈代的诗作具有很多共通之处,表现在具有共通的怀疑精神和悲观气息,具有共通的诗歌主题表现,具有共通的诗歌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7.
朝鲜诗家徐居正在诗学理论中广泛采用摘句批评方式,不仅摘句批评朝鲜本国诗,更以此批评方法论述中国诗,使其审美意识更有韧性、弹性,对后世诗学批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界对其诗歌艺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对其游记关注较少。徐志摩的游记独具特色,诗意化的自然观,对自然的率性抒写,营造了诗化的自然情境,给人以心灵的润泽与启悟。  相似文献   

19.
康乃心及其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乃心是清初关中学派名的理学家和诗人,又是关中学中少有的潜心研究诗学并唯一撰有诗话的学。他崇尚唐诗,肯定明诗,对徐长、竟陵派等“异端”均颇加赏爱,以注重艺术成就,区别于一般理不的诗论。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重镇,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诗人,历来对其诗歌创作是从思想政治信仰上寻找分期依据的,本文尝试突破这种常规的分期方法,而从文学思潮入手,考察浪漫主义及新月诗派古典主义对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影响,并依此将徐志摩诗歌创作分为两期:浪漫主义的抉择期和嬗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