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滇越瑶族崇信"万物有灵",并道教经义和佛教教规为核心,又结合本民族原始宗教及伦理道德,发展成具有个性名称和用途十分繁杂的瑶族宗教经籍。度戒是瑶族男子的成年礼,既是瑶族男子度戒入教仪式,又是其宗教以沿袭的传承形式,是瑶族社会生活中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重要内容。滇越瑶族宗教活动,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除崇奉的神祗大体相同外,使用的法器与道教无甚差别,对滇越瑶族宗教的教义和活动调查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扬光大滇越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滇越边境口岸物流与载体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对模型进行了边际和弹性经济分析。以滇越边境口岸——河口为例,定量分析了边境口岸物流对载体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与影响。揭示了河口边境口岸物流与载体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并对今后河口边境口岸物流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布在滇越边境线上的口岸和无数民间通道为跨境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加之相似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自古以来滇越边境哈尼族就有着跨国通婚的传统。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水平提高,打破了原先滇越边境跨国婚相互流动的格局,越来越多的越南女子通过"非法"方式嫁入中国,并呈"一边倒"趋势,出现女方入境通婚多,男方出境通婚少的局面。非法跨国婚姻给边境地区带来的诸多的社会问题,亟需从国家正式制度中寻求解决的路径,在分析非法婚姻存在现实及困境的基础上,从"树立法律意识、特聘当地人、降低婚姻成本"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4.
物流通量是指货流量与客流量的当量之和,边境口岸物流量也应该是边境口岸过货量与出入境人员的当量之和,它可以综合反映边境口岸的物流能力。本文以2000至2011年滇越各边境口岸的货流量及出人境人员为基础,换算出各边境口岸每年的物流总量。利用边境口岸物流总量增长率与载体城市经济增长率之比得出边境口岸物流与载体城市经济的弹性系数。结果表明,金水河、田蓬主要表现为载体城市经济增长对边境口岸物流能力的推动;河口、天保主要表现为边境口岸物流对载体城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最后,针对上述问题,对滇越边境口岸物流与载体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边境口岸物流与港口物流比较,由于交通条件及区位优势相对较差,发展滞后。在借鉴港口物流及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考虑边境口岸物流与之相比的共性及特殊性,提出了六种边境口岸物流发展模式,并对影响每种边境口岸物流模式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解。在模式因素分解的基础上,制定了边境口岸物流模式选择的原则、流程、方法,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选择方案。最后,以滇越边境口岸——河口为例,在对该边境口岸物流相关因素进行定量定性评分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出边境口岸物流各因素的模糊评价结果,最终得出河口边境口岸物流发展模式为:基于边境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的综合型物流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建国后云南境内中越边贸的考察,分析总结了滇越边贸的概况、特点及相关经验,并展望其未来,为振兴云南经济、实现西部大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云南瑶族的服饰、饮食、住房等生活习俗中渗透着宗教信仰的明显影响,其中尤以住房和饮食习俗中透露出的道教信仰最为引人注目。这对于深入理解瑶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建国后云南境内中边贸的考察,分析总结了滇越边贸的概况、特点及相关经验,并展望其未来,为振兴云南经济、实现西部大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中越边界云南段沿线地区的边境贸易以及包括边境经济合作、边境旅游、国际通道建设和国际教育合作在内的双边经济合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巨大成果,并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对此问题的回顾、总结和阐述,就中越边界云南段沿边地区的边境贸易及双边经济合作发展前景,仍应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信仰总体良好,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当前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信仰教育环境日趋复杂,境外意识形态强势渗透、民族传统宗教惯性力的影响、信仰教育的部分内容"滞后现实"等,导致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占一定比例,并呈现多元化、民族性化的特点、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乃至缺失以及部分大学生信仰呈功利化明显。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的研究,坚持科学地坚持灌输论和加大制度执行力才能有效提升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蓝靛瑶是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主要支系之一,历史悠久,尚保存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覆盖蔓延,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日益举步维艰。本文以河口2012"非遗日"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交流会为例,浅议对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自1970年前后以来,广西南部环北部湾地区上思县百管屯瑶族经济生产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公社化农业、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山地农业向商品性农林经济的两个阶段的转变,瑶族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得到了提高。在社会文化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外来的天主教得到了复兴,瑶族人民衣食住行等传统文化也发生了变迁。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型是瑶族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瑶族宗教文化的某些积极因素,可以为瑶族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智慧既体现在圣人之言和经典文献之中,也深涵在中国各民族生命实践的整个过程。千百年来,南岭瑶族在特定的区域生态环境中获取滋养民族生命的自然资源,奉行以"两头扯"为核心的可协商式的婚姻居住与家庭血脉继承制度,传承着自成一体的精神信仰模式。这些文化智慧让瑶族人得以安所遂生,精神安详,心灵幸福,并且对于重新认识瑶族文化的文明史价值,推进瑶族文化保护和现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民健身背景下桂西北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民健身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桂西北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发展。文章通过对桂西北地区瑶族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研析,揭示了桂西北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作为瑶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波努河》肩负着书写民族责任感与时代感的重任。小说以传统波努人的一次经济改革为主线,主人公的自我认知、民族的文化反思蕴含其中,最终以平淡悠远的笔调结束一次沉重的民族探索。虽然此次探索以失败告终,但民族文化反思从主人公的自主启蒙到最终走向和谐,为读者铺展了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存的画面。  相似文献   

16.
“千家峒”是瑶族中的最大支系——盘瑶的发祥地和“圣地”。“千家峒”的故事在盘瑶中由来已久、广为流传。通过剖析千家峒传说的精髓,分析千家峒的传说所表现的盘瑶的历史文化情况,认为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是盘瑶四处迁徙、形成今“岭南无处不有瑶”的主要原因,并由此造成了盘瑶长期以来不能形成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仍然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千家峒的传说寄托了盘瑶的兴盛梦。  相似文献   

17.
瑶族服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外众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瑶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著述颇丰。但目前多学科综合研究尚不够深入,宏观研究多于微观研究。未来研究重点应在于各学科对瑶族服饰的综合应用研究方面。探索瑶族传统服饰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不断推陈出新,这是繁荣瑶族地区文化和经济,也是瑶族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8.
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抒写了一曲献给传统女性的赞歌。传统女性不仅将丈夫视为人生伴侣,同时对其怀有一种母性爱。因此她们在婚姻生活中表现出善良纯朴、无私奉献、牺牲并且不求回报的特点。这种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源于路遥所受的历史文化环境的熏陶和童年经历的坎坷。但是传统女性主体意识的匮乏,反映了路遥在女性问题上的保守性与封闭性。  相似文献   

19.
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居住在怀化的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瑶族的服饰丰富多彩,是其自身文化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物化的集中体现.以罗子山七姓瑶为例,首先回顾了该瑶族服饰传统文化及特点,对其部分遗存的服饰工艺进行了分析,报告了七姓瑶族服饰的文化现状,提出了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七姓瑶服饰文化嬗变的...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正在迅速地改变着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对东南亚跨境而居的拉枯族来讲,这种影响已经波及到了每个村寨。为此,作者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泰国北部清莱府迈保朗村20名拉枯族进行了访问,并把传统文化、文化变迁、族内关系等内容为文化与社会变迁调查和访问的主要内容,就全球化对这些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作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