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教师的活动,不考虑学生的活动,应该考虑师生如何进行双边活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授、启发、提问、示范、辅导、检查、督促,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当教师的活动,能引起学生相应的“共振”活动时,师生才能相互配合取得所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步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师不应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讲解者,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学生不应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而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怎样才能做到有利于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设置了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步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从实验人手,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为他们提供广泛的感性认识。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通过讨论、分析、综合、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不但使学生主动地学到了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3.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手段之一,成功的提问能有效地牵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同时有利于教师调控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核心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因此发挥师生相互作用,就要围绕“最佳结合”这个核心,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使之有机结合起来.下面就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的发挥,谈些个人的浅见.1.注意师生的情感协调一致,这是发挥师生的相互作用实现“最佳结合”的前提.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过程,其中也交织着情感、意志活动.情感与意志互为动力作用,一定的情感能激发一定的意志行动,意志又能控制情感.师生之间没有彼此的心理相容,教学只能是低效的或消极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反感厌恶的情绪即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很高,教学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于功力全废.而有些教师深受学生敬重和爱戴,对他们所讲授的课,学生认真学习、对他们的教导,学生言听计从.因此,师生情感协调一致本身就是师生心理上的最佳结合.这首先取决于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和师德等心理品质,以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信任.2.在教学过程中协调学生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的序列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呈现知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做到协调教学内容知识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教师要科学、民主地主导(讲授、指导),学生要接受、主动地探究、合作地学习。"教"基于"学"是教学必须尊重的规律。阅读教学的起点不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而是学生的心灵。学生和教师有所获得是一堂好课的最重要标准。精心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基础和前提,生成是预设的更高境界,它也会随着预设的关注而更加精彩。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教学主线,以激发学生"问题"兴趣为基础,师生共同展开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抓住"生成性问题"闪光点,引导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向"读出问题来"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故原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太适应新课标.必须构建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的结合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认识客观规律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8.
人的心理因素是受外部条件影响的。在课堂上由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活动 ,学生的心理随着教师和教学活动而发生变化。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 ,不但在于是否选择和实践了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而且取绝于是否创造了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使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心理因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热爱学生 ,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而师生感情则是进行这种双边活动的基础。教师只有爱学生 ,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知识水准、思维能力、智能差异 ,才能因材…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导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  相似文献   

10.
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然而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走,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大小。2018年7月至12月,汪清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国培A类县送教下乡项目,本文作者在对汪清县初中英语教师学员150节课例所做的课堂观察的基础之上,对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诊断分析,提炼出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八项基本功,旨在提升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体操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教师传递信息,使学生接受信息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体操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诠释高师健美操课"同助"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进行"同助教学"教学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实施"同助教学"优于常规教学,更有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意识,使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更为积极、主动,对提高健美操技术动作水平和形成新的教学观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人际交往的过程,师生间在进行认知信息传递的同时也传递着情感信息。丰富教师的情感,渊动学生的情感,加强师生的情感对话,远胜过一味的认知传递。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笔者根据实践所得,分别就四个方面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分析研究.提出情感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4个方面(1)利用教学环境唤起学生的情感;(2)利用教学语言引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3)利用师生情感交流.协调师生双边活动;(4)采用教法的多样性提高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国运兴衰的关键,“历史”学科应该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出一份力。那么,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在于教师,其次才是学生。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科书。同时,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所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间强有力的亲和力是教学过程顺畅与否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亲和力的建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它的建立包含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一、感性亲和力的建立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日常行为,如:穿着、打扮、形态、坐姿、拿书的方式、写字的样子,甚至一些不经意的习惯动作等等,都可能会影响学生。尤其是小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运作语言讲解授课外,还大量地运用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教与学活动的重要组带。在体育教学中,分析、研究,并掌握和运用好体态语言,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近年来,我们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运动量,密度以及课上的教学组织抓得很紧,是有重要意义的。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觉得在体育课上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来提高教学质量是很必要的。课堂上,我们部分体育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组织的严密性,不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