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CCTV-2自开播以来,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多次改版。文章分三个阶段分析了以CCTV-2为代表的我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成长历程及其编辑理念的嬗变:20世纪70到90年代经济新闻功能的凸显和经济频道专业化的尝试,标示着经济新闻编辑观念的形成和强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到21世纪初大众受众群体和"大经济"节目观的确立、泛财经风格的定位和专业经济新闻品质的追求,反映了经济新闻编辑观念的全面优化;21世纪晚近几年主流话语、精英话语、大众民生话语和全球话语的共生互动,体现了经济新闻编辑观念多视角、系统化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纯新闻"已然成为新闻研究的热词。在探讨"纯新闻"及其派生的理论亚代码时,发现"纯新闻"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理论假定,其利于观察新闻的本质正在于它的非纯粹性。人与现实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一种话语关系,新闻话语成为反映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的重要话语形式,因此它并非孤立产生,而是由整个社会赋予;新闻叙述实际上是消息提供者、新闻工作者、读者、新闻传统共同努力的社会活动,它们合力定义了什么是新闻,一起构建了社会图景;新闻话语本质上是社会活动的一种模式,辩证地反映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是新闻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从18世纪到20世纪,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认知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入手,结合梵·迪克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一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从新闻文本的结构分析、新闻话语生产的分析、新闻话语理解的分析等多个角度论证了阿氏的"人生来就是意识形态动物"、"意识形态是一个表...  相似文献   

4.
蔡惠福  顾黎 《现代传播》2013,35(1):29-33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此,要摆脱"学徒状态",在学习研究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自抉意识和驾驭能力,以超越西方、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目的,防止在引进借鉴中"西化"自己,失掉自我;要"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沉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深处,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要在创立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上用力,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要走出核心价值多样的迷惘,以主流价值统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李岩  李赛可 《新闻界》2014,(1):11-16
在福柯的话语理论视野中,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历史、建构性的权力—知识话语。在国内学者对新闻专业主义探讨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质疑"专业化"与"专业主义"对于新闻业而言的合理性,即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内核——客观性难以实现;新闻的大众化特性消解了专业化的可能性;新闻专业主义只是新闻实践的一种模式。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在悖论以及新环境下其理论与实践所显露出的局限,质疑了试图维护新闻生产之专业垄断的专业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6.
CCTV.com凭借专业化的网络新闻频道,在汇集原先分布于CCTV-新闻、CCTV-1,CCTV-4、CCTV-5和CCTV-9等频道所有新闻资源的基础上精心分类整合,构建出互联网视频大新闻的央视国际网站。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闻的策划、报道和话语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敏 《新闻界》2006,(2):63-64
经济新闻策划和报道在当代新闻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主要就经济新闻的叙事、话语策略尤其是经济新闻的意识形态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谢晶晶 《青年记者》2007,(10):78-79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的经济新闻报道不再只是麦浪滚滚、机声隆隆,除了流水线就是集装箱了。大家惊喜地发现,电视经济新闻报道也可以很好看。本主要以CCTV-2经济频道的经济新闻报道为例,来探讨电视经济新闻的写作。笔认为写好电视经济新闻可以着眼于以下四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代新闻社群由于所处位置的差异,在寻求自身正当化、权威化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着彼此对立的话语体系,其中两个核心话语是"理想"和"新媒体"。这种话语策略表现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面对新闻业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心理。但两者的话语策略并非完全对峙的,例如澎湃新闻虽属新媒体阵营,却放弃对新媒体权力话语的建构,转而借用传统媒体的"理想"策略,试图通过对"新闻理想"的呼吁唤醒人们对理想主义的集体记忆,这种策略成为本文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时政类新闻期刊经过近40年的发展,随着政治环境和形势的变迁其叙述话语也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简单告知到故事化叙述的多重演变.本文分析和总结了目前我国时政类新闻期刊中叙事话语的四种样态,即以宣传为主的政治话语,以资本驱动的商业话语,回归新闻本质的民间话语和以事实为本位到追求故事化叙述的话语转变.新闻话语发生的转变,一方面离不开市场和技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离不开我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在新闻叙事话语的转变过程中,越来越回归新闻的本质属性,体现新闻规律.民间话语在与政治和商业话语的博弈与抗争中成长和壮大,新闻叙事不断由政治化语境向故事化、平民化、娱乐化叙事话语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新闻的话语迷思——以房产新闻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阳  王昀 《新闻大学》2011,(1):99-105
新闻叙事话语本身存在着极大的"合理想象"空间,这种经过"合理想象"而形成、强化的迷思往往被人们当作常识接受.经济新闻以系统化、学科化的"客观"描述把资本的权力化装成科学规律的自然结果.房产新闻顺应了这种逻辑,暗含着发展与投资的迷思.对迷思进行分析、反思与还原虽然看来是不识时宜的但却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闻社群中,"理想"和"新媒体"是两个主要的话语关系,"理想"是新闻社群中最重要的话语建构,"新媒体"则是中国新闻社群中新衍生出来的新闻社群架构。在中国新闻的发展过程中,两个话语建构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统一,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人的理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是中国新闻社群话语重构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博客不仅作为技术、作为个人网络日志存在,更是作为一种话语存在,这种话语类型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公共性等特点。通过对《纽约时报》网站"LEDE"博客中有关"奥运火炬传递"这一新闻事件的话语分析发现:博客改变了传统媒介的新闻话语的特点,网民的参与不仅分散了传者设定的话题而且重构了传者所要传达的语义,从而解构了传统媒介传播者话语霸权的地位,改变了传统媒介的话语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倾向,由此可以窥见西方新闻博客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这一新闻事件的话语呈现。  相似文献   

14.
罗建华 《新闻前哨》2007,(10):26-28
党报的话语形态,不只是简单回归到"新闻话语",还要超越于其他报纸如都市报等的"新闻话语"。有人评价卓越之士说:他和谐地融入普通群体之中,又一眼能让人看出其"领袖品质"。这种比方适用于党报,即在所有媒体中担当"主流媒体"的主导角色,占领话语高地,从而引领舆论,给社会以强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资料显示:鲜有学者对中国新闻话语进行梳理。在澄清新闻话语概念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中国新闻话语研究的现状,探讨新闻话语研究的特点。基于现有新闻话语研究的研究状况,总结了中国新闻话语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霞 《新闻知识》2012,(3):111-112
本文从新闻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新闻文化因素在央视英语新闻频道中的体现以及在全英文编播的新闻节目中出现中国新闻文化的原因。文章对CCTV-9的英语新闻和美国VOANews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央视英语频道中的中国新闻文化因素和其现象的成因,提出了中国的英文电视新闻的中国新闻文化因素出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从西法石印到铜锌制版,再到照相印刷技术,走出《点石斋画报》,历经《真相画报》《北洋画报》《良友》画报,及至《晋察冀画报》等,中国近现代图像新闻实践经历了从手绘到摄影的形式转向、商业画报勃兴与新闻摄影专业化探索,及救亡话语下叙事内容从人文地理到战地影像的纪实流变。晚清民国大变局历史时期的图像新闻生产实践中,摄影艺术家、新闻摄影家等在技术更迭、救亡图存等框架下,围绕视觉形式,依托媒体和叙事内容等,对美术新闻性、新闻摄影“主象”“典型”、记录“活的历史”等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们在新闻摄影审美性、证史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生产,围绕陈述对象、陈述主体、核心概念及陈述策略等话语生成规则,构建了近现代中国新闻摄影话语。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评论样式发生很大变化,智库式的策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地方党报的版面上。本文提出党报评论"策论化"的四个转向: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纸媒思维"到"智媒思维";从"坐而论道"到"起而采访";从"工作话语"到"新闻话语"。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7,(7):35-43
作为美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女性教育的歧视研究在百余年的长河里呈现出三种流变形式:从研究争取女性入学数量、就业比例到关注"粉领贫民窟"(Pink Collar Ghetto)的变迁,从关心女性能力到聚焦性别政治关系的变迁,从反对新闻教育中的男权主义到反白人中心主义的变迁。从形式和思想上来看,美国新闻教育女性问题研究经历了在形式上从单一问题研究走向多样分析模式的变迁,在思想上从现代话语到后现代主义话语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张诗婷 《东南传播》2016,(9):138-139
在经济新常态提出的背景下,人们有必要加强对经济新闻的认知。纵观经济新闻的发展,人们对经济新闻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拓展延伸,经历了一个从"经济事实—政治视角"到"经济事实—经济视角"再到"多元事实—经济视角"的叠变过程。在肯定经济新闻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潜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