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然而就实际状况而言,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部分问题,如教育理念相对保守、教育内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指出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即更新传统教育理念、积极创新教育内容、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强化师资建设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理学运动.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出发,分析了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并重点论述了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期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的相关理念,并针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提出应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中,从变革目标、重构内容、提升方法、转变评价方式、完善体系等方面着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作出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积极心理学理论受到充分重视与应用,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然成为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态势。对此,现如今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强化积极心理体验,将帮助大学生生成积极心理品质作为主要目标,构建相对完善且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文以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的困境入手,提出了兼顾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及心理问题解决、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有效拓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范围的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理学运动。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出发,分析了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并重点论述了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期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做出了贡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元化信息环境的变迁,心理将教育为了满足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还需引进现代心理学研究最新的理论和成果,引进积极的心理学的理念,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提供新的思路的同时能丰富其内容,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本文旨在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的发展态势,以积极心理学视阈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定位不清楚、课程设置不系统,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和程度不够等问题,从而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作用。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通过改变教学理念、重视积极心理教育,改革教学设置、加强体验与实践,提升教师素质、开展各类教育,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心理学领域研究当中,积极心理学理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积极心理学理念其本身可以让人们自身对于自我价值进行更好地认识,同时提升其幸福感。在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通过对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质量和开展成效,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本文就对于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宰婷 《成才之路》2023,(24):37-40
大学阶段的学生受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会产生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起到壮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落实人才发展要求、提升自身执教水平等积极作用。文章以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目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明确角色定位、落实理论学习、关注情绪变化、健全教育机制、落实生活教育五个维度出发,探究高校辅导员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使一线教育工作者得到借鉴。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心理问题,更要发展人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矫正和补充。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传统德育的发展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且发展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滞后、对互联网的作用认识不足"等一系列现实困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功能以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围绕其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功能实现,可以从更新教育理念、发挥网络优势、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师资素养等方面进行立体建模.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消极心理教育模式,重点关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也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因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换视角,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走向"积极",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能很好地应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本文认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拓展心理教育的途径、培育完善型人才、建设和谐校园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应该从搭建载体、建设队伍、营造氛围、人文关怀等几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存在多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和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国内外的研究证明,体育活动对于心理健康具有潜在的正向功能,体育教学课程通过强身健体,实现由身到心的锻炼与防护;能够帮助大学生的调整情绪和缓解心理压力等。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确立其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加强对体育教学师资的相关培训力度;应当使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技巧,提升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涵;还应对教学效果建立积极的评价反馈机制,以此为动力不断修正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经济欠发达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理念,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视角.实践证明,要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的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师资队伍建设是基本保障.辽宁省阜新市作为辽西一座经济欠发达城市,与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样,存在着教育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别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薄弱、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等问题.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精神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阜新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方案>,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确立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三至五年分三步走"的培训规划,倡导"科研引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牵头、全体教师参与、因地制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从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员选择、培训内容认定、培训形式更新、培训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探索,做到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四个创新".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新的发展趋势,也是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对人性、道德、认知的看法都是积极而乐观的,它非常重视从积极价值观角度去激发个体的优秀品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情况下,许多高校在心理学健康教育中都引入了积极心理学理念.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传统心理学影响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就高校如何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走心理健康教育之路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加强高校心理育人模式创新,不仅能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也能促进思政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提升,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积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引导和启发式的心理干预方式,可以在心理育人工作中发挥积极的补充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充分发挥心理委员这支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在班级同学之间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这种实践模式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自助—互助"理念,弥补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提升了心理委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高校的普遍认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息息相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当前在定位、内容设计、评估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理念,从构建课程体系的积极方向、丰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动态的评估标准等几个方面来建立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内地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然而很多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乐观.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何在?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内地高校推进通识教育发展的瓶颈,即对通识教育的理念缺乏深层次的认识,通识课程质量不高,通识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提出了改进高校通识教育质量的对策,即进一步深化对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努力提升通识课程质量,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