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淮官话的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淮官话,俗称下江官话,是官话次方言之一.学术界对于江淮官话的归属、特征问题多有讨论和研究,有趋同也有分歧,本文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江淮官话的分区、归属问题,及其语音、语法等语言特征作了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怀宁县方言的几个语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怀宁县方言的归属,目前国内语言学界看法不完全一致,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属于赣方言。怀宁县方言有几个典型的语法特点,这些语法特征多是江淮官话所特有的。因此,单从语法角度看。怀宁县方言应该归属于江淮官话。  相似文献   

3.
语言标准虽一直被视为汉语方言分区的首要依据,但是语言外部标准如历史、人文、地理条件等在方言分区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方言分区合理与否.根据语言外部标准,传统上归属江淮官话的江苏泗洪方言归于中原官话相对更为稳妥.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详细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归纳了湖北西北部竹山(宝丰镇)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简要分析了其音韵特点,又在共时层面上将它与江淮官话黄孝片方言进行比较,揭示出竹山方言的江淮官话特征,并据此将其划归江淮官话,但它同时又兼具了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黄洁 《现代语文》2006,(12):83-85
芜湖地处长江中下游,芜湖方言(不包括芜湖县、南陵县、繁昌县)属于江淮官话.芜湖方言中的"个"具有量词用法,例:  相似文献   

6.
程序 《现代语文》2009,(10):98-101
本文整合了声母、韵母和声调等若干方面的语音比较标准,选取了赣方言和江淮官话的几个方言点,将鄱阳方言与之进行一一对比,认为鄱阳方言仍属于赣方言,但正处在向江淮官话过渡的阶段。同时也为客、赣、通泰方言同源说提供了部分佐证。  相似文献   

7.
怀宁方言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一种方言的归属,除了要参照语言各要素的综合标准,还必须考虑与之相关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当地人的认同感等其他重要因素。研究过渡区方言的归属,应在结合社会历史、当地人认同感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方言调查点和方言归属的依据,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将待定的过渡方言和邻近的典型方言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归属。从多角度综合标准看,处在江淮官话和赣语过渡区的怀宁方言应归属江淮官话。  相似文献   

8.
淮北方言是属于中原官话徐淮片的,因处于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官话向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因此淮北方言会具有某些过渡性的特点。本文对淮北方言的声韵调及其音韵特点予以描述。  相似文献   

9.
入声是古代的一个调类,在今官话方言中都已消失,分派到平、上、去声中去了.就《方言调查字表》所列入声字对照兰银官话、中原官话陇中片方言、东北方言做了穷尽性的统计,比较了这些入声字在上述方言中的分派情况.  相似文献   

10.
王福堂 《中国语文》2012,(2):186-190
一近日得见钱曾怡(2010)主编的《汉语官话方言研究》一书,读后深感振奋。感觉到这是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第一部以完整的官话方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著作。本书的官话方言有1883个方言点,覆盖了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使用人口达八亿二千万。对这样一个大方言全面进  相似文献   

11.
安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方言资源,不仅存在着中原官话、西南官话,而且还存在着江淮官话和赣语。在全面启动重修安康县级方言志之时,针对安康的方言实际,本文试就安康地理与安康的方言分布、移民历史与方言的相互印证、方言调查与方言志的撰写体例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泸溪县处于湘语和西南官话之间的过渡地带,对于泸溪方言的归属,学术界分歧很大。文章从声、韵、调三方面入手,把泸溪方言与西南官话及湘语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泸溪方言是一种带有浓郁西南官话特色的湘方言。  相似文献   

13.
《同音略解》是新发现的一部抄本江淮官话韵书。概括了《同音略解》的19条重要音系特征。通过细致的比较研究,可以确定,《同音略解》所反映的是清代宝应县一带的方言读书音系统,这对江淮官话洪巢片历史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以此为出发点,我们不仅可以扩大和深化明清时期扬州府所辖县方言演变历史的研究,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审视汉语方言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文》2007,(2):114-114
一、山东方言的归属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等主编)的最新汉语方言分区结果,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陕南混合方言韵母和声调的演变类型。陕南方言按接触关系分别为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与西南官话,韵母变化结果呈两种类型: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接触或是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接触韵母读音都发生了变化,而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接触、江淮官话与西南官话接触的韵母读音没有发生变化,变化主要表现在知三章合口字和遇通摄合口明母韵母上。声调除安康宁陕江口回民方言仍维持在关中方言而没有发生变化外,其他各点均发生变化。其变化类型是:陕南西部只是调值发生变化而调类没有发生变化,如汉中的汉台、西乡、勉县、略阳等县的城关方言;陕南东部调类、调值都发生变化,如安康的汉滨县河、宁陕城关、石泉城关、岚皋城关、镇坪的北部和商洛的镇安城关方言。调值的变化,有的完全演变为所接触的方言声调,如陕南东部的宁陕、石泉、岚皋城关以及镇坪北部由原江淮官话声调变为西南官话声调;有的则产生新的调值,如陕南西部的汉台、西乡、勉县、略阳等县的城关以及陕南东部的白河城关、汉滨县河、商洛镇安城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鄂州方言划为分属江淮官话区与赣语区两个方音系统,对各自的声韵调差别进行比较,进而又对两个次方言区的内次小区部语音差异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7.
杨静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5):9-11,62
安康汉滨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但其方言中却活跃着一个中原官话区没有而广泛存在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方言区的句尾助词"在"。本文描写了安康汉滨方言句末助词"在"的句类、句式分布情况及其语法意义,并将其与西安方言、成都方言、英山方言的同义表达句式相比较,指出安康汉滨方言因为受周边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混合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古宕江摄开口入声字在除江淮官话以外的官话方言中的表现可以分为两大类:A类主要并入果摄,B类则白读并入效摄,文读并入果摄.其中并入果摄的情况多不符合中古开口字演变的一般规律.这些入声字在两类官话里有不同演变途径,而B类文白读系统则是受明代南京官话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对于《西游记》的作者问题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我们对《西游记》所见方言词语统计归纳之后,调查了江苏省的56个方言点,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认为作者是江苏淮安人。通过分析江淮官话特征词,认为江淮官话有"南染吴越"特色,个别吴语语法上的特点,则可能因语言系统之外的原因而掺入。  相似文献   

20.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以北,是汉语江淮官话的代表。扬州方言中在数量短语之后常出现一个助词"头",有学者称之为"表微标记"(张其昀2009)。由于本文认为扬州方言中某些数量短语的末尾出现的"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