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张爱玲的浩瀚资料里,张爱玲胞弟张子静和台湾季季女士合著《我的姊姊张爱玲》一书的可信度较大。姐弟俩仅相差一岁,又有较长的共同生活经历,对于张爱玲的早年生平,除了她本人不多的几篇自述性散文外,《我的姊姊张爱玲》提供了旁人无法提供的珍贵材料。张爱玲就读的第一所学校黄氏小学,是她西式教育启蒙的起点,对其一生的思想和文学创作有很  相似文献   

2.
2004.1.2 五 晴 看书.《老头子汪曾祺》和张爱玲弟弟回忆姐姐《我的姊姊张爱玲》.写得都不错,前一本热烈,后一本凄然.我跟汪老会议上见过一面,那时他已大名鼎鼎,被许多人追围.老头挺可爱.张爱玲今天被那么多人议论,没人真去体会她的心.就像人们见面只说衣裳和气色.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张爱玲与庄信正往来信函发现,庄信正视张爱玲为导师,不但尽可能地为张爱玲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还为张爱玲的写作生活提供方便和建议;张爱玲则视庄信正为信得过的朋友,毫不保留地对其付出了自己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4.
资讯     
张爱玲最后小说出版自传小说《小团圆》是张爱玲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按照张爱玲遗嘱,小说手稿应该销毁,不予出版。但是,小说即将于2月23日由皇  相似文献   

5.
论文参考张爱玲作品文本内容以及相关评论文章,特别是与张爱玲有关的已经出版的书信集和说明文字,从中梳理出张爱玲的阅读体系和藏书观点以及张爱玲和图书馆之间的种种联系:她在写作及治学过程中利用图书馆的情况,她是如何利用图书馆以及利用图书馆做了哪些工作,她对图书馆的看法和感受,图书馆在研究张爱玲的热潮中所起到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9,(24):40-40
2月24日,皇冠出版社推出张爱玲生前未曾问世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趁此机会来台,他表示,他手中还有三部张氏作品,有张爱玲自传小说《易经》,张爱玲去温州探视胡兰成的游记,以及张氏和宋家父母的往来书信将会出版。  相似文献   

7.
“回看那逝去的光阴,飞扬的尘土,掩映的云月。”谜一样的张爱玲,张爱玲之谜。说到张爱玲,有一个疑问,人们始终不得其解——张爱玲当年为什么和《万象》闹翻的?长篇小说《连环套》为什么中断了连载?有一个很流行、似乎已被固定下来的说法是——张爱玲之所以“腰斩”《连环套》,之所以从此再不给《万象》“一行字”了,是因为《万象》在《连环套》连载之时,突然发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本英文张爱玲小说问世却未能如愿出版,到本世纪初英译张爱玲小说的集中出版,张爱玲小说在西方英语世界经历了一个从默默无闻到备受关注的过程。本文探讨了21世纪张爱玲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历程,分析了这一特殊传播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台湾影剧界今年开展张爱玲传拍摄工作纪录片导演蔡登山将他追寻和研究张爱玲的心得撰写成《传奇未完——张爱玲》一书,已由天下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蔡登山拍片也曾锁定张爱玲,但数次联系采访都未成功,辗转寄出企  相似文献   

10.
◎2月24日,皇冠出版社推出张爱玲生前未曾问世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趁此机会来台,他表示,他手中还有三部张氏作品,有张爱玲自传小说<易经>,张爱玲去温州探视胡兰成的游记,以及张氏和宋家父母的往来书信将会出版.  相似文献   

11.
荐书     
《想像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刘锋杰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定价:32.00元近年来,“张爱玲热”持续不衰,张爱玲批评众说纷纭。书中作者对傅雷、胡兰成、柯灵等七位研究者颇有影响的观点做出不同凡响的异议,其说法也很中肯,无疑为张氏作品的解读和批评开辟新的疆域,也更接近“张爱玲的想像”。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风靡一时的女作家张爱玲似乎逐渐销声匿迹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先是张爱玲的旧相识柯灵在《香港文学》1985年2月号以亲历者身份发表《遥寄张爱玲》,是"祖国大陆第一篇最新评价张爱玲作品的文章"(李子云语);不久张的代表作《倾城之恋》又在老牌的《收获》杂志(1985年3期)旧文新刊,张爱玲的名字遂在大陆由沉寂多时而逐渐浮出水面,为更多人知晓.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作品是一扇阅读“沪港都市社会,尤其是其中的洋场社会的窗口”。%张爱玲的作品中,有大量关于广告的描写。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爱玲文集》所收录的93篇(部)作品中,涉及广告描写的作品有44篇(部),占作品总数的47.4%;在全部作品中,使用广告的频率为162次。②透过张爱玲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的散文与小说如火如荼地在文苑竞相开放,一起构成了当时上海文坛最美的收获。张爱玲深得散文之真味,写个人悲欢,议人生感悟,叙朋友深情,皆能如实细写,字字传情。其散文风格华丽苍凉,语言运用十分精致和讲究,自成一体,被誉为“张爱玲句式”,深得后人景仰和效仿。  相似文献   

15.
王桂梅 《大观周刊》2012,(22):20-21
在现代文学史中,张爱玲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寂静的夜空,新中国成立后,这颗曾经光彩夺目的星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近年来,张爱玲研究逐渐成为显学,“张爱玲热”也历久弥香,以下,笔者将扼要阐述这其中的巨大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翻译家,其能自由纯熟地以双语写作,她在从事中英文创作的同时,还从事翻译工作。张爱玲在翻译领域的成就不亚于其文学创作成就。作为现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双语作家,张爱玲有着卓越的翻译才华。  相似文献   

17.
尊重历史勿为名人讳伊凡名人的婚恋近来成为传媒热中的话题,女名人的婚恋更是传媒趋之若鹜的抢手题目。跻身名人之列的女名人张爱玲,她与胡兰成的那段婚恋成为当前传媒争炒的热门,自是势有必至、理有固然了。放在我面前的两本张爱玲传(《天才奇女张爱玲》、《张爱玲传...  相似文献   

18.
读书     
《新闻天地》2009,(7):55-55
张爱玲——《小团圆》 《小团圆》的出版,确实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再度看到张爱玲的后期的创作面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天才女作家没有衰竭的创造力和坚持不懈地对创作的执着,也看到了一个更为完整和更为丰富的张爱玲。  相似文献   

19.
李王侠 《兰台世界》2012,(22):95-9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均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精品之作。除此之外,熟谙英语的张爱玲也向国人翻译和介绍了许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其中之一便包括美国知名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且被认为是该部小说的首个中文译本。一、张爱玲的英文学术造诣张爱玲1920年出生于上海,家族显赫,  相似文献   

20.
淳子 《图书馆杂志》2011,(6):97-104
淳子,上海女作家,著有散文、小说、剧本等200多万字;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主持人。 1993年,跟随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剧组,遍寻张爱玲在上海的足迹,进而发现张爱玲的作品竟是一张活生生的城市地图,于是,饶有兴趣地把张爱玲与城市的关系作为一门显学来把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