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琦华 《上海集邮》2000,(10):47-47
本刊1993年第3期36页和1996年第6期41页分别介绍了中“捕”通邮和山海关使用特别欠资日戳的资料。 附图为1936年1月北宁铁路山海关机车段寄天津河北邮区邮务长的实寄封,虽在上部注明“邮政公事”而未贴邮票,但山海关邮局仍在封面上盖“T”戳,  相似文献   

2.
1925年11月1日前,国内明信片邮资为1.5分,1925年11月1日至1932年4月30日改为2分。这件明信片于11月1日从浙江新市寄安徽万安,除原印(蓝色)帆船1.5分邮资外,并未加贴半分。为此邮局在片背加盖“T”字形欠资戳。11月6日到达万安,邮局在片正面加贴北京版蓝欠资1分邮票(倍  相似文献   

3.
这里补充去年第12期42页,继续介绍7种欠资戳,其中6种为椭圆形。 一、单圈式,中间加一条横线,上半部刻“欠资”,下半部刻“分”。山西太原(图①)。 二、双圈式,除刻“欠资”、“分”之外,下半环刻地名和邮政编码。广东佛山(图②)。 三、双圈式,除刻“欠资”、“应收”外,下半环刻地名和支局名。山西灵石(图③)。 四、双圈式,刻有“欠资”、“应收”和地名,外圈带有花纹。江苏南京(图④)。  相似文献   

4.
2012年第10期45页湖北付家煌文《不规范的“欠资”封》,对“欠资15分,但加盖‘应收0.30元’欠资戳”提出疑义。按照邮政规定:“对未付足资费的,应盖销邮票,并在邮件封面加盖‘欠资’戳记,批明应收款额(按所欠资费加倍计算),发投递局处理。”因此邮局处理是符合规定的。  相似文献   

5.
在一件1965年投寄的上海本埠信封上,见一欠资戳,旁侧并盖有“封口式二字。此封贴邮票1.5分,欠资戳中间表示“应收式分半”。封背封舌上也有“封口”二字戳。  相似文献   

6.
邮局在传递信件时,对邮资不足的邮件加盖欠资戳记。但所欠资费收回可能性不大,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然而,有的邮件盖欠资戳后,戳上标明的资费和信件已贴邮资相加,反而变成了超资封片。2000年12月29日,由湖南岳阳寄发平信一封,按当时邮资标准已贴80分邮票1枚,加盖一个欠资0.8元的戳记(图1),这样便成了一枚超资封。1989年12月22日,由湖北武汉寄出明信片一枚,原片上没有分文邮资而仅盖有欠资应收8分戳记(图2)。像这样的邮件不如当时退回重寄为好。2000年3月8日,由新疆寄发明信片1枚,按当时邮资标准应为60分,片上已贴20分邮票1枚,实为欠  相似文献   

7.
实寄封是邮政历史的重要佐证。从黄立峰先生提供的“奇特的信封”图来看,笔者的看法是: 1.由政资费:该实寄封未贴邮票,也无大宗邮件的“邮资已付”邮戳或“盲人读物”免资戳记,更无“邮电公事”邮件的可能。因此,该封应是一枚“欠资封”,但收寄邮局又未加盖“欠资戳”,这是不合乎规定的。  相似文献   

8.
如果在香港投寄一封欠资航空信件,香港邮政会怎 样处理?从“实寄”经验来看,有以下4种不同的方式:1. 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即当作正常邮件处理,信封上亦不 加盖欠资戳印,与贴足航空邮资的邮件同样以航空寄 出。这种方式较常见,多用于欠资金额较少的航空邮件。 2.加盖欠资戳,并标注欠资金额,以空邮递送,欠资额由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邮》2002,(12):39-47
编制体例参见本刊2000年第12期 邮政史索引万国邮联:第32届世界邮政日01 1103清代邮政实寄二次双片、投递包裹办法010614,0106F3,汉英丙午戳封010613,收信时刻晓谕单021120,宁波雅应邮政局021121朱家角“大清邮局遗址”01 0134中华邮政早期航邮史料020239,1935年永善积压邮件案020939,手绘欠资戳01044解放区邮政洪湖赤色邮务总局020238,晋察冀免费军事邮件0 2 1 0 38,新四军早期军邮010315,山东战邮代办所与邮务所010819新中国邮政1 949年海峡两岸互寄封010213一010333,普5普8合贴封010614,0106F3,欠资邮史010818,志愿军邮政0 10903,真如镇…  相似文献   

10.
付家煌 《集邮博览》2012,(10):45-45
笔者于1993年收到一枚贴5分邮资、用小学生作业纸页制作的“欠资”实寄封。当时20克以内平信邮资为20分,信函应欠资15分。但邮政人员在加盖的欠资戳上加盖“应收0.30元”。  相似文献   

11.
第三阶段 欠资邮票停用之后 3.1 旧币面值邮票停用首日欠资实寄封(图34) 旧币面值邮票于1956年4月1日停用,欠资邮票也于同日停用,之后的欠资邮件部以盖用欠资戳或贴用欠资签条、新币邮票代替。此件为1956年4月1日江西九江寄北京(4月5日到达)实寄封,贴用普7  相似文献   

12.
欠资戳的规格式样,在《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第83条中已有规定:双圈椭圆形,36×27mm,上刻“欠资”,下刻“地名”,小圈内刻“应收”字样。但是,有些邮局在刻制时往往有所变动。下面介绍三例:  相似文献   

13.
在多贴邮票的邮件上,经常见到“过贴承认”、“寄件人多贴”或“邮票自贴”等戳记,以明责任,奇怪的是笔者收集到一张明信片,贴邮票l元,销“广东徐闻/下桥2/2008.6.18”日戳,寄件人自行多贴0.20元,却由收寄局补盖“欠资/应收20(手填)分”戳(见图),不知这笔账是怎么算的?  相似文献   

14.
沂南二封     
沂南寄济南辛庄封 中式红框封,贴天津版邮运图5元票,盖销山东沂南1949年6月15日单线三格式戳,地名右读而日期左读,封背有山东辛庄6月20日点线三格式到达戳。邮票为右边无齿。 济南寄沂南欠资封牛皮纸封,背面贴三一版毛泽东像150元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期购到1件由安徽宁国寄歙县的实寄封。封的正面左上角贴帆船邮票红色6分1枚。销票戳为圆形,内分三格。上格“安徽.河沥溪”,中格“邮政信柜”,下格“仙家村”。2个中转戳均为英汉文单线三格日戳,正面为地名於潜,时间廿一年五月十二日十七时;背面为地名  相似文献   

16.
傅骥 《上海集邮》2015,(1):40-41
前不久,笔者整理中南解放区邮票实寄封,找到一件寄上海欠资封,品味之下,想到另一件寄上海欠资封,两者处理办法完全不同,于是有意将它们比较研究一番。封1是建国初期由郑县(郑州)寄上海的平信,按当时邮资标准,由于少  相似文献   

17.
河南安阳邮局曾以有框波纹戳盖在台湾来信的邮票上,同时盖用“邮票完好”副戳。但也有误用的,如附图为香港回归日寄安阳实寄封上所贴香港过渡邮票,盖有红色49×18mm有框波纹戳和“邮票完好”戳。推测是邮政人员误以为此封为台湾来信,因为此封贴有台湾常用的航空标签,封背并有寄件人的台湾地址。  相似文献   

18.
近查史料,民国时期河北临榆(山海关)邮局曾使用“特别欠资日戳”,现将原文附录于后,以期抛砖引玉。 湖南邮政管理局通饬第二二七号  相似文献   

19.
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邮政支局(邮政编码201206)于2001年1月10日换用欠资戳,旧戳用至前一日,新旧两戳规格相同,都是40×25双圈椭圆形,唯新戳"分"字刻在戳上,旧戳金额数字及单位都须手写,而图示尾日盖用的旧戳下环文字已模糊难辨。  相似文献   

20.
副戳存样     
《上海集邮》2004,(7):42-42
“邮票用过无效”38×10mm,有边框,红色。见于广东中山古镇2004年3月30日实寄封。封上所贴普如的80分票边缘有粘贴纸迹,票面有邮戳墨迹。封上未署寄信人名址,另有销票日戳和欠资戳。 贵州 曹尚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