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龙西村小学”在甘孜藏旗自治州一个偏远牧区,海拔3900米,这里一共只有两个班级.20来名学生。2007年,一家报纸的记者报道了在这里坚持执教的四朗罗布老师的故事后,玉龙西村小学被人们关注。重庆工商大学学生何霞是2007年暑假第一批来到这里支教的志愿者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2.
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支教,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顺利地回域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大山的孩子     
作者致编辑部的一封信尊敬的编辑同志:您好!在这新年来临之际,祝万事顺意!我是歙县行知小学的一名年轻教师,参加了学校支教队,赴偏远山区小学支教。支教期  相似文献   

4.
前几日读到一篇文章《农村教师话支教》,在文中,农村教师肯定了支教给偏远的农村学校带来的益处。但也提到,由于支教时间短等种种原因,支教教师对支教学校无法产生长久的影响,支教教师走后不久,许多偏远学校又恢复了原样。部分支教教师到当地学校后,把自己当成了特殊人物,有的为自己谋求特殊的生活待遇,使当地学校本就严重匮乏的办公经费雪上加霜;有的把自己当成挂职锻炼,像高高在上的领导,行事特殊,影响极坏;还有的只在上课时才去支教学校,上完课走人,支教工作不深入、不扎实。  相似文献   

5.
这是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支教。  相似文献   

6.
本报讯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期支教工作已圆满结束。一年来广大支教队员深入宁南贫困山区教育教学第一线,积极开展教书育人、培训师资及捐资助学等项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据了解,在第三期支教工作中,自治区直属机关93个单位共选派159名支教人员进驻到宁南山区8县61个乡81个村开展支教活动。支教人员的到来,不仅补充了偏远乡村师资的数量不足,而且带来了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为这些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支教队员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的精神,深得当地群众…  相似文献   

7.
当今,大学生利用假期来到教学资源相对贫乏的偏远山区进行支教已成为大学生回报社会的途径之一。在支教逐渐被大众广泛接受的社会背景之下,提升支教项目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就成为了更多支教团队追求的目标。本文将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英语专业支教实践为实例,从团队建设、前期备课、宣传工作、教学实践四个方面分析支教规范性建设的新思路,为大学生支教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更好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感动与责任     
岁月从指缝间溜走,但支教的生活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2006年和2007年我先后在两所学校进行了支教,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至今仍历历在目。与其说支教是一种奉献青春的体验,还不如说它是一次纯洁心灵的洗礼。在这两年里,我看到了农村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以及与之相伴的勤奋、努力和坚持,他们那种不屈的精神使我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2006年,我来到邻镇最偏远的西流完全小学。那里依山旁水、花园式的校园,让我亲吻到了山的灵气、花的芬芳:纯真和朴实的山里孩子,让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优  相似文献   

9.
波澜 《下一代》2015,(4):33-34
深山支教,女大学生与家人反目2004年,杨芳考入湖北民族学院音乐专业。学校在偏远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四的时候,杨芳的课程不多,就经常到学校周边的小学当志愿者,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和英语。孩子们破旧的书包,纯真的笑脸,对知识渴求的目光……给杨芳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2008年杨芳大学毕业,响应学校到山区支教的号召,到恩施龙凤镇龙马中学当一名支教老师。  相似文献   

10.
李伦娥 《教育》2012,(17):33
一名在校大学生,在两年多时间里,53次往返湖南省最偏远的湘西腊尔山,只为一件事:义务支教。两年来,他跋山涉水,餐风露宿,自己买菜做饭,掏钱给孩子们买衣服文具,给孩子们生活费,用爱心点亮了山村孩子的求学路。他就是湖南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学生李正龙。  相似文献   

11.
林文强 《大学生》2015,(Z1):86-87
不知从何时起,支教成为一种热潮。许多公益机构和大学组织都多少与支教有些牵连,而首当其冲的短期支教被推上风口浪尖。一年前,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是怀着一颗教书育人的心加入支教行列。两年来,我由一个队员到一个队长,在厦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里收获了不少,关于支教的意义也有了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12.
“去锻炼锻炼,再偏僻我也不怕,反正我还年轻。”龙山县年轻教师方弟虎本在很多人羡慕的县城教书,却三次请缨去偏远的山区小学支教。近年来,龙山县每年都实行城区100名教师下乡支教活动,产生了很多像方弟虎老师这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被派往一个偏远的贫困县支教一年。学校是一所离县城60公里远的农村中学,我所任教的是信息技术课程。学校原有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是由物理老师临时改过来的,同时负责机房管理。学校唯一的计算机机房是2004年建成的,并连成了局域网。机房有一台服务器、54台工作站。工作站配置为赛扬Ⅲ  相似文献   

14.
平泳佳 《上海教育》2007,(9B):27-28
支教对浦东新区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如今,每所城区学校几乎每年都会派几位教师前往区内较为偏远的农村支教,这是浦东沿袭多年的传统,也是上海各区县普遍采用的促进均衡的方法。然而,几年的实践,有个疑问始终有些难言:“支教,究竟谁在影响谁?”有人说,个别教师的支教只能体现其师德境界,并不能改变一所薄弱学校的面貌,相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高玲玲 《师道》2013,(2):51-51
那是我在偏远的山区支教的事了。 第一次走进一年级教室的时候,我就发现教室的西北角,有一张单独的桌子,还是空空的。  相似文献   

16.
师范生顶岗支教是解决贫困农村或偏远山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匮乏的有效途径,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顶岗支教对贫困农村基础教育的积极影响不容小觑,当前师范生顶岗支教工作面临着定位不准确、规划不充分、动机功利化等现实问题,只有从内涵拓展、岗前培训、监督管理、评价机制、经费保障等几方面着手才能解决地方高校师范生顶岗支教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7.
骆非翔 《小读者》2011,(1):10-11
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村支教。在那里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顺利地回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因为有你     
去西部支教的活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每每回忆起支教生活的温馨与幸福,重温支教活动的收获与成长.我都想由衷地说:所有的一切,正是因为有你——这支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协同共进的北京支教团队。  相似文献   

19.
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我受陕西省教育厅的委派到韩国江原道春川市春川高等学校和春川女子高等学校教授汉语。教授学生三百多名,培训教师二十多名,培训江原道教育厅的工作人员10多名,利用寒暑假两次去较偏远的地方支教,上课三个星期,现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北京到贵州,翻过的是繁华;从城市到山区,翻开的是贫瘠和落后。但城市的繁华没有锁住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的目光,反而促使他们由自己的安逸想到落后山区孩子的酸辛。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在一般人眼里两人拿着高薪,退休后自然也该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但两人却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毅然从繁华的北京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支教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