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释“小人”     
“小人”这个词在现代主要是指人格卑鄙的人,如“小人得志”“势利小人”等。但在古代,这个词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下面一一加以例释。一、指老百姓,即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被统治者。如:①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尚书·无逸》)②《易》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其祸患必至也。(《汉书·董仲舒传》)③弘义让以勖君子,振平惠以字小人。(南朝粱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二、指行为不正派,人格卑鄙的人。如:④信小人者失士。(《管子·牧民》)  相似文献   

2.
“卑鄙”是古、今常用的词语,但现代的“卑鄙”和古代的“卑鄙”,词语的结构和意义有较大区别。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古代的“卑鄙”,本是联合词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短浅;后凝固成形容词,意思是“卑微鄙陋”。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意思是:  相似文献   

3.
从字面上看,“小人”是一种偏正结构.和“大人”相对,指很小的孩子。教育家陶行知曾写过一首很有风趣的《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人小,其实人小心不小。你若再说小人小,便比小人还要小。”歌中的“小人”当做此解释。而“小人”作为一个特定的词,《辞海》上有三种解释:  相似文献   

4.
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为灵魂建一块高地,才能俯视尘世、从容自信,不流世俗。”托尔斯泰正是为自己建起灵魂的高地,才顶住了沙皇的迫害和文坛卑鄙小人的污蔑,放弃了贵族生活,从豪华的庄园搬迁到偏远的乡下,  相似文献   

5.
"龌龊"一词在今天的日常用语中多指卑鄙丑恶、肮脏的意思,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但是在古代,它的贬义却并没有这么严重,中间经过了长期的演变过程. "龌龊"本义是形容牙齿排列的样子,因为牙齿排列得很紧,几乎没有任何空间,因此引申而形容一个人器量狭隘,拘于小节.左思的《吴都赋》中有"龌龊而算,顾亦曲士之所叹也"的句子,李善对此注解道:"龌龊,好苛局小之貌.""龌龊,小节也."都是指拘于小节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前两年,英文报章,域外广播等传媒频频出现“sleazy-gate”一词,翻字典,难以查到。如果将该词前后分开着,就会有所发现。先看“sleazy”一词,《当代朗曼英语词典》(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TSH互986)1050页有“sleazy”词条:adj;cheapandpoor-looking;DISREPUTABLE;SHABBY:eg,asleazyhotelinadirtydarkstreet。试译成汉语有三种意思:便宜而不中看的或褴楼的;不光彩的;(行为)不公平的,卑鄙的。例词意思是肮脏黑暗街道上的破旧旅店。《现代高级英双双解字典》(198)对“sleazy”是…  相似文献   

7.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崇高和卑鄙。  相似文献   

8.
《隆中对》开篇就说:“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一句怎样解释才算正确,一直争论不体。问题有三:一、“为”字如何解释?意思是“写作”还是“吟喟”?抑或兼而有之?二、《梁父吟》指的是哪一首诗?它是否真的就是诸葛亮写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释“亲戚”     
初五册语文课本《〈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用了两个“亲戚” :(1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2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课本对这两句话中的“亲戚”都未作解释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将这两句翻译为“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 ,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凭着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 ,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首先 ,我们来分析《教师教学用书》将文中的第一个“亲戚”解释为“兄弟骨肉”对不对。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兄弟”指哥哥和弟弟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由此可见 ,这一解释的意思重复包含…  相似文献   

10.
说“猥”     
《陈情表》第二段“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一句,各种版本的教材或读本的注释大致相同:猥,谦词,鄙贱的意思。这句译成现代文,就是:“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将“猥”解释为谦词,自无问题,问题是这个谦词,是不是自称之谦词呢?按译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文摘     
“有教无类”新解“有教无类”表述了孔子教育思想精萃。历来注家都把它理解为“教育不分对象”。谢质彬在《文史知识》提出新解。谢说:孔子的这句名言即“有教则无类”。它是由“有教”和“无类”这两个动宾结构组成的。“有教”是有教育意思。“无类”是没有种类的意思。正确解释,应指人们智能的种类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语言发生着迅速变化。在语言诸要素(语音、语法、词汇)中,尤以词汇特别是词义的变化十分显著。我们阅读古书时,往往因不明词的古义而难以通读。词义的变化有种种情况,有词义的引申、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等,这些变化是有轨迹可寻的,即能够清楚显现词义变化过程的。而有一些词,其古义和今义之间毫无共同之处,判若两词,通常管这种词叫做同形异义词。下面举例说明。 (肮脏) 现代汉语(指现代普遍话,下同)中,“(?)(?)”义为不干净,比喻卑鄙、丑恶。如说:“两个人做了一笔肮脏的交易。”“这个人灵魂肮脏。”但在古代,这个词有“刚直不阿、坚贞不屈、意气高扬、不同凡俗”等意思。例如: (1)魏元忠后迁中丞大夫,中间忤旨犯权,累遭谴责,下狱穷词,每欲引决。辄忆相者之言,复自宽解,但益(?)言事,未尝屈其志而抑其辞。(《太平广记·定命录·魏元忠》)——大意是说魏元忠在政治上虽屡遭挫折,但锐气不减,仍刚直不屈毫无畏缩地上书言事,言辞之直率激烈不减当初。 (2)猛虎伏尺草,虽藏难避身,有如张  相似文献   

13.
杜牧所写《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的“山顶千门次第开”一句,诸多注本均解释为“依次”等意思。其实,这是对诗的曲解。笔者查了《汉语大词典》、《唐诗百科大辞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等权威工具书和其他有关材料,认为这首诗中的“次第”没有依次、顺次、按照次序的意思,而应解释为“顷刻”或“全部”。“山顶千门次第开”可译为:山顶上的所有宫门顷刻之间全都打开了。  相似文献   

14.
张颖 《语文学习》2023,(1):14-16
<正>学生梳理完《出师表》的字词注释和文章脉络后,我以文章中最后一句作为思维的撬动点,引导学生重新咀嚼文本,领悟诸葛亮的老臣心。师:文章的最后一句“不知所言”是什么意思?生:“不知所云”是指不知道说了什么,形容一个人说话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无伦次。师:刚才同学解释的是“不知所云”的意思。这个常用的四字词,恰好就出自《出师表》的“不知所言”一句。不过,诸葛亮是否真的如同学所说的那样语言混乱、语无伦次呢?  相似文献   

15.
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其中有这样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教参上是这样解释的:“间,隔开。这句诗的意思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长江。”“间”既解作隔开,自然应该四声了。这种解释法虽然句意可通,但与七言绝句的平仄不合。因为历起式首句不入韵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这句诗的第五个字“一”为仄声,是不符合这类律句平仄式的常例。  相似文献   

16.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责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鉴赏》2010,(1):47-50,110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责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相似文献   

18.
高一语文课本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犦中的“之”和“而”的一个用法被忽略了,至今在诸多版本的《教师教学用书》及各类参考书、练习题中都未见到正确的说法,或回避,或误说。笔者想就此谈谈看法。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的一篇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中一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此句的意思即: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这一句中的“之”究竟怎么理解,是什么意思?一般的资料都回避了,有的资料索性解释为: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按此说法,“寡人”是主是无疑的,那么…  相似文献   

19.
杨建忠 《学语文》2010,(6):47-47
“策勋十二转”是《木兰诗》中的一句,现行的语文课本的注解是:“记功很多次。转,次的意思。”又说“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语文教学参考书和《古诗文选讲》之类的书本译注也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20.
“小人”说     
当一位你许久看不顺眼的人某日突然春风得意、飞黄腾达之时,你心中一定会喟然叹息:小人得志啊!其实要想当上“小人”也是有难度的。这类人即使不能算极品恶人,也能算是人格卑鄙、品行恶劣的反面人物。打个比方吧,那些抗战影片中的小日本鬼子是极品坏人,而那些破坏抗战剥削百姓的地主保长之徒就是小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