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17):41-4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 (试用修订本 )第 72页“图形的认识 (一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形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及模型。   2.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的口袋一只。   3.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橡皮泥 (或…  相似文献   

2.
被动的探究     
〖案例一〗这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先摸一摸、想一想,再在学习小组内谈谈自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生自己探究,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开始提问:师:长方体有几个面?生1:长方体有6个面。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1~32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郾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2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及各种圆柱体模型,剪刀、绳子、尺子。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郾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的。2郾叫三名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进行比赛。看哪一位滚得快?滚…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苏教版第一册第26~27页。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及球的特征。 2.让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赵琨 《山东教育》2004,(28):46-46
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是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编排的,即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和知识的应用。它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从小爱数学的兴趣。教学时可按这三个层次安排。(1)知识的引入。课前可要求每组学生都准备一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模型的学具。教学时,尽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和摆弄这些实物学具,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这些学具分别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要求学生试着分分类。一般会出现三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分为四类;一种是分为三类,即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通过“摸、找、画、说、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能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2.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在拼图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能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教学难点:感受“面在体上”“面从体得”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每小组各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 ,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的认识 ,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 通过活动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想像能力 ,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 ,渗透美育教育。3 通过活动 ,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能力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准备 :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三张正方形蜡光纸 ,两张圆形蜡光纸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棱柱体等大小不同的物体若干 ,剪刀、胶水和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1 (出示金鱼图)小猫不仅会钓鱼 ,最近它还学到…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4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 (试用修订本 )第一册“认识图形 (一 )──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能区别和辨认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知道它们都有六个面。   2.通过摸、看、想、说、拼、数、比等多种活动,形成初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感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有序观察,正确辨别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   难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观念。…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背景 :“物体分类”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64页的内容 ,要求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本节课是学生对这些物体的初步认识 ,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 ,在学习这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经验 ,教学时要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 ,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怎样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呢?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强调学生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教师告…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立体图形的综合运用。教学目标:⒈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想、讨论、实验和验证的过程中,激活所学知识,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⒉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具和学具:每组准备长方体塑料盒、正方体塑料盒、圆柱烧杯、空心圆锥各两个;不规则的石头两块,并分别标上甲、乙;贝壳一个;尺子一把;盛水约34的水槽一个。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若干个6人小组,并坐成“U”字形。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海底世界中…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4~15页。教学目标:1.在拼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2.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并初步会用上、下、左、右等词来表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3.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具:电脑课件。(有关拼搭立方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具:每位学生准备至少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评析:在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时,既考虑了基本目标,也充分考虑到弹性目标中重视对学…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总复习第139~140页。教学目标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抓住表面积和体积的本质特征,正确熟练地进行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2.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具体的环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3.形成一定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建立一定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生:每小组27个小立方体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以前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和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测量、拆拼等活动,获得有关图形特征的深刻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弄清概念间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据此,制订教学目标如下:回.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培养空间观念2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23.…  相似文献   

15.
在设计小学数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全过程。片段一:感知“面”与“体”的关系。上课伊始,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用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把它们拟人化,跑入画面)。学生喊出它们的名称。这时,随着一声“我来也”,三棱柱跑入画面。教师先让学生给它起名字,再引导他们认识三棱柱,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几何形体)进行研究,引导他们通过摸一摸、说一说了解物体的表面。反思: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初步认识了…  相似文献   

16.
活动内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活动目标 :1 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 ,能够辨认这些图形。2 通过学生看一看 ,数一数 ,粘一粘 ,议一议 ,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六个长方形(能组成一个长方体)、六个相等的正方形、牙膏盒、胶水。活动过程 :一、情趣导入 :播放《美丽的祖国是花园》 ,音乐声由高到低。师 :多好听的音乐 ,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美猴王”听到了 ,以为我们在开什么庆祝会 ,所以也从水帘洞赶来了 ,大家欢迎。(出示 :一个玩具大猴子…  相似文献   

17.
“圆柱的体积”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不像长方体、正方体那样可以直接推导出来 ,而是通过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 ,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间接地推导出来的。因此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 ,教学时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通过看一看、拆一拆、拼一拼、说一说等实际活动 ,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下面仅撷取几个教学片断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刘燕舞 《湖南教育》2002,(19):49-50
教学内容: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24、第25页。教学目标: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物体的特征,并能根据其特征判断各种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能力,以及空间概念。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不规则形状等),每人一套不同形状的实物图片。教学设想: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  相似文献   

19.
“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至33页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具体概念的意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本  相似文献   

20.
看谁最机灵     
活动目的要来:通过“找一找”、“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活动准备:教师:4个同样大小正方体(每面上分别画有led个数量不等的点子),投影片学生:每组1个正方体,l张正方体展开图、打击乐器材分牌活动过程:1.找一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正方体六个面上点子的排列规律——相对两个面上点子数的和都是人2画一画教师出示如图所示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国,引导学生画出其余三个面(空格)上的点子。3算一算教师用投影出示下图(由四个正方体摆放而成),引导学生算出和我们正对面的背面的四个面的点子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