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提测评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回答后用课件展示 :蛇与庄稼 ,猫与苜蓿 ,下雨与地面 ,太阳与地面上的东西 ,火与水 ,吐痰与肺结核 )二、认定目标1.弄清蛇能保护庄稼的原因。2 .猫与苜蓿有什么关系 ?3.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 ,掌握了事物之间的这些联系之后有什么作用 ?三、导学达标蛇是动物 ,庄稼是植物 ,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一 )学习第一段1.用课件展示问题。1这段中提到了哪些事物 ?2连续几年庄稼都歉收 ,老农想出了什么办法 ?结果怎样 ?3为什么田里有了蛇 ,庄稼就丰收了 ?说说蛇与庄稼的联系。2 .一名学生读本段 ,其余同学…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教学挂图 ,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觉得狼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狼 ) ,问学生听过有关小羊的故事吗 ?小羊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小羊 )然后板书“和”字 ,把课题连起来。2 .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 ,读准字音 ,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 ,读通课文。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始认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里狼想干什么 ?(生答后 ,师板书 …  相似文献   

3.
修订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如何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在于教师。心理学认为,只有教师本人是创新型的,他才会发现、重视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情趣和创造能力的主阵地。我们应借助课文内容,逐步引导学生读书时设疑解疑的兴趣和习惯,培养探索、求异的精神和能力。例如:   在教《蛇与庄稼》这篇课文时,学生学习了第一段,弄清了蛇与庄稼的联系后,我问学生:“洪水为什么能淹死蛇而不能淹死田鼠 ?”同…  相似文献   

4.
一、练习引路法教学设计以预习提示为线索,组织安排课堂教学。方法如下:1.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顺课文段落结构。2.细读第一段,弄清蛇与庄稼是什么关系。通过默读、抽读、引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思考:①洪水过后,为什么那里的庄稼总得不到好的收成?(也可联系当地洪水过后的实际情况说明.更有说服力)②放蛇后为什么庄稼会获得丰收?③蛇与庄稼之问的关系如何?3.议读第二段,弄清猫与苜蓿的关系。重点阅读第3、4句,思考:①苜蓿和蜜蜂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5.
王斌  何捷 《小学教学设计》2002,(3):13-14,16
教法一一、激情自学师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庄稼)(师褒农民的重要性。)师 :同学们对种庄稼在不在行呢?师 :老师这里有这样一块土地 ,一连几年庄稼都没有好收成 ,是什么原因呢?(虫害 ,管理不善 ,无化肥 ,干旱 ,洪涝等)。师 :谁能具体说说哪些虫害?(说对“田鼠”的 ,师表扬 ,同时板书师 :如何消灭田鼠呢?(生答 :挖、药灭、老鹰、蛇。师板书 :蛇吃田鼠)师依据板书巩固说明 :蛇能够保护庄稼。(出示课题)二、读议导析 ,揭示联系(一)读议课文第一段1.听课文第一段录音 ,感知板书内容…  相似文献   

6.
抓住事物的联系,渗透环保意识──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蛇与庄稼》教例评析博白县亚山镇白花小学朱其来【教例】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内容。教学目的:1.认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2.通过蛇与庄稼的关系,认识保护有益动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渗透环保...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乌鸦受骗上当的经过,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受骗上当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狐狸图片,问学生听过狐狸的故事吗 ?觉得狐狸怎样 ?(生答后板书:狐狸 )出示乌鸦图片,问学生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乌鸦聪明吗 ?(生答后板书:乌鸦 )然后板书“和”字,把课题连起来。   2.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 2.要求学生读通句子…  相似文献   

8.
课文分析《蛇与庄稼》是第十册第五组继《跳水》一课后的又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紧密配合该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事物的联系”,通过重点记叙蛇与庄称、猫与苜蓿之间的联系,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仅是复杂的,而且又是在不断变化的。文章短小精干、说理清楚,是帮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变化,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课文。学生  相似文献   

9.
《蛇与庄稼》(八册)一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了我们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学时要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一段,主要讲了蛇与庄稼的联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学,划分层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一段主要讲的什么,分几层来写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板书:“奇怪的现象——奇怪的办法——蛇与庄稼的联系”,揭示三个层次间的逻辑联系。第三层次是这一段的重点,我通过“引读法”来帮  相似文献   

10.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11.
《只有一个地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通过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篇幅短小,层次清楚。教学本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质疑,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一、实例导入,引疑激趣 新授课前,我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设置情境,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究竟是怎样的”引疑,促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并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步骤如下: 师:同学们。最近咱们从电视、报纸等许多媒体上多次听到、看到这样一个词──…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指定的段落。 3.知道达尔文从小喜欢各种小动物并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情况,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掌握字音;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随文识字,理解生字的字义。 教学重点:理解讲达尔文喜欢动物的词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疑激趣。 板书课题。问题引导: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1懂得世界上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的道理;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能用“甚至”、“掌握”、“除了……还有”造句。教学过程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师:我们今天学习第11课《蛇与庄稼》。(板书课题)读了这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蛇与庄稼》安排在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册的第四单元(义务教育人教社版)。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继续通过字词句段的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道理,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这篇课文的内容,反复讲了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有联系的,是复杂的。即:蛇与庄稼的关系是一种间接的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猫与首薄的关系同样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随地吐痰与得肺结核病是一种间接的复杂关系。课文的内容同样也潜在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关系。教师教授这篇课文,视点应该指向哪里?能否以强调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一堂课中,一个好的导语,一个幽默诙谐的动作,一个精心设置的悬念等,都能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如,在教学《蛇与庄稼》一文时,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上"蛇"后又写上"庄稼",问学生它们指的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我再把它们中间用一个"与"字连接上,这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疑问,蛇是动物,而庄稼是植物,  相似文献   

16.
2000年 7月 6日,在全省小学课程改革培训班上,庞光辉老师讲授了《影子》一课,请看教例。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没有,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走在阳光下,地面上会有什么呀 ?  生: (齐 )影子。   师:影子都像什么 ?  生甲:影子像小狗。   生乙:影子像小兔。   生丙:影子像小猴。   师: (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影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 (齐 )《影子》。   (教师背诵课文,学生看书默读课文后,学生自由阅读,同桌互读。 )  [评: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教学课文时尽可能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一、扣题眼初读感知“联系”《蛇与庄稼》一文的课题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课题这一特点,揭题后教师可扣住题中“与”字提出问题:“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这两种不是同类的事物用“与”字连起来说明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后就会发现,课文...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指出:"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 量的数学信息,实施新课程,教学中要密 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 经验,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把 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新课程的理念,新教材的内容,给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一老课题注 入了新的活力,给课堂上师生活动的组 织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使用新教材一 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探索与不断的反思, 我有如下的体会: 一、利用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成 为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   《蛇与庄稼》是一篇说理性课文,它用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事物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的好教材。全文寄意于物,寓理于事,想象丰富,结构严密,说理形象深刻,逻辑性强,充分体现了“注意事物的联系”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我认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切实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是教学的关键。为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课文教学与联系生活实际──“九义”初中语文教学漫谈陶隆志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是“九义”初中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特别是第一册,其编写原则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因此,正确处理好课文教学与联系生活实际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