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些课文中的新词,突然,有一个学生轻声地说:“老师,你写错了。”我问:“是哪个字啊?”“‘遥远’的‘遥’。”我回头审视了一下黑板上的字,觉得并没有错,就继续问:“错在哪里呀?”他鼓起勇气站起来说:“‘遥’字的第二横应该长一些,可是您没写出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  相似文献   

2.
造句1.小明站起来念道:“我觉得用‘七上八下’造句很难。”2.小明站起来后这样念道:“今天老师让我们用‘七上八下’造句子。”有字为证1.小妹一本正经地说:“日历上写着明天大雪。”2.小妹一本正经地说:“台历上印着:十一月初四,大雪。”蚊子1.“这还不知道吗?因为它们在军营里受过军训呗。”2.乙同学听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还不知道吗?因为它们晓得‘军中无戏言’嘛。”第二期最佳“笑果”解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小木船》这篇课文时,我布置学生自己预习,然后让学生们质疑。预习后,一个学生举手发问:“课文中‘小木船在地上,摔坏掉了’的‘摔’字和我在画书上看到的‘甩手榴弹的‘甩’字不同,是不是书上用错了?”另外一个学生说:“不是用错了,我看‘摔坏’的‘摔’与‘甩手  相似文献   

4.
一位青年教师写了一则教学案例要我指导,题目是《倾听:课堂上师生的心灵之约》—— [案例】 听陈老师教学《丑小鸭》一课,一位女学生说:“课文中的‘他’字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该用‘它’。”这遭到了一些学生的反对.认为课文中有“鸭妈妈”“哥哥”“姐姐”.当然要称“他”“她”或“他们”。书上怎么会错?可陈老师却说:“我觉得雅丽同学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很好。因为是鸭子,用‘它’也有道理呀,你们说呢?”这时,认为书上不会错的同学更开动了脑子.找出了不少理由:“因为这是篇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写鸭子。”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教师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是假的!因为课文中先说:‘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3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但后来课文中却说:‘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妈妈提这桶水就很费力,孩子怎么能这样轻松地提走呢?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师生合作学习--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格情境上课铃声响过之后,江老师说:“昨天,大家对《江畔独步寻花》一课都进行了预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我们先学前两句,看看这两句写什么。你们先默读几遍,边读边体会,想好了就可以举手发言。”老师的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就举了起来。生1:“头两句,写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满’字是写花多,‘千朵万朵’也是写花多,多得把花枝都坠低了。”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说的,诗中写的是‘压枝低’,写花多得把花枝都压低了,是花在上面。他说‘坠低了’,虽然也是说花多,但那是花在下面……”老师:“我也同意xx同学的…  相似文献   

8.
“暖”字学生非常容易写错,错的地方也几乎“不谋而合”:把右半边写成“爱”,把左半边写成“目”。学完课文之后,该学习生字了,其中有个环节是在小组内交流难记的字,然后说说自己的好办法。梁昊翔同学的办法真是妙极了:“‘暖’为什么是‘日字旁’呢?‘日’就是太阳的意思,没有  相似文献   

9.
妈妈教我写“相”字,我总是写不好。我总是把“木”字旁的一点写成一捺。妈妈跟我说:‘木’字和‘目’字是好朋友,他们住在一起,要友好相处。你写字的时候,要想着‘木’字的邻居,不能总把‘木’字的脚伸到‘目’字的家里。这样不好,目’字会不高兴的。我们平时要为好朋友着想,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写字的时候也一样,这样就能把字写好了。你再试一试。”于是,我按照妈妈的话写字,终于把字写好了。妈妈教会我许多汉字,也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指导老师:李文芬评语这篇小文章写得真有意思!这位小作者的妈妈也真有水平!你看看,她教孩子写字教得…  相似文献   

10.
午饭后,姜旦旦回到小书房,又翻开作文本,看他那已经看了几次的评语:“姜旦旦同学,你的‘说’字为什么都是秃着头?你要知道,大多数‘说’字是要戴‘帽子’的。”姜旦旦还是没有看懂那评语的意思。他想:“同学们都说作文老师写的评语很有意思,我怎么就看不懂呢?”然而,姜旦旦还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轻声地自言自语起来:“‘说’字秃着头?要戴‘帽子’?戴什么‘帽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说”字不放。他看着看着,那“说”字一颠,闪动了几下,从作文本上站起了一个小小的秃头“说”字人!那“说”字人一站起来,就朝着姜旦旦哀求说:“旦…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这位同学说得不对!文章中赞美的不是母爱.是父爱!因为,从树上飞下来的这只老麻雀不是母亲,是一位父亲!”一个男同学突然站起来,很有礼貌地反驳发表看法的女同学。“大家看.文章中说‘它呆立着不动。准备这一场战斗。’我们都知道英勇善战是男人的本色.所以我认为.在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这位挺身而出的老麻雀是一位父亲.文章中赞美的也应该是伟大的父爱!”  相似文献   

12.
我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小男孩,无论他的作文是写人、写事、写小动物,还是写一件东西,在每一篇作文最后都写有同样的四个字:“我真高兴”。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的时候,他却皱着眉头反过来问我:“老师,您不是说‘写作文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来’吗?”孩子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同时也促使我思考。不得不承认,现实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都是拿着腔调表达着诸如“我真高兴”之类的“虚情假意”。作为教师只要求学生习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却不知孩子内心深处的感情是否已被唤起。写作本应是有感而发,而不是发之后感…  相似文献   

13.
作文课上,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忽然抬起头,用胆怯的眼我看着我,欲言又止,但手中的笔始终不能落到纸上。过了一会儿,他又这样看着我。我看他那样子,知道碰到挡路的字了。于是我便和颜悦色地问:“×××,你什么字写不出?”见我叫他,他红着脸忸怩地站起来说:“‘可以’两个字怎么写?”顿时我的火气全上来了,真想大声呵斥他:“五年级学生连这两个字都不会写。”但我看到他那乞求而又可怜的目光,我强忍住了火气,把“可以”两个字写在黑板上。有的同学听到他问这两个字,发出了嘿嘿的笑声。我向这几个笑的学生扫了一眼说:…  相似文献   

14.
一庄周和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周看到桥下水中的鱼,说:“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是鱼儿的乐趣。”惠施问:“你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的乐趣?”庄周反问:“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乐趣?”二晋人诸葛恢与丞相王导争论姓氏的先后。王导说:“为什么人们习惯说‘王葛’而不说‘葛王’?”诸葛恢答道:“譬如人们习惯说‘驴马’,驴难道能比得上马吗?”三南朝时,齐高帝与书法家王僧虔共习书法。一次,齐高帝忽然问王僧虔:“你和我相比,谁的字最好?”王僧虔答道:“我的字是臣中最好的,您的字是帝中最好的。”齐高帝大笑道:“你很善答。”王…  相似文献   

15.
读书贵有疑。宋代学者朱熹认为:“读书无疑教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学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四季的脚步》一课后,我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读课文,体会四季的美。这时,有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他说:“老师,课文中有错字!你不是说一般来说除了写人以外,其他事物都用宝盖头的‘它’吗?为什么语文书上写四季的时候都不用‘它’,而用了女字旁的‘她’呢?”原来课文是这样写的:“春天的脚步悄悄,悄  相似文献   

16.
这样"钻"     
[案例]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写得好,因为它把小草写活了。”听了该生的发言,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说一个‘钻’字就把小草写活了?钻’还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生1:长。生2:冒。生3:顶。……我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作者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冒’‘顶’等其他的字?”(学生沉思片刻)生1:用上“钻”字,就是把小草当作人来写,把小草写活了。生2:可我觉得用上“冒“”顶”,也是…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18.
一、个案:《鲸》教学片段 《鲸》是人教版教材中一篇经典课文。有位老师教《鲸》第二课时,首先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说明鲸“大”的段落,接着进入重点环节——研究“鲸”不是鱼的原因:通过“鲸的确是庞然大物,你说它可以当鱼中之王吗”这个问题过渡,再让自读2、5、7自然段,找出鲸不是鱼的理由,然后交流,相机点拨。在点拨过程中,有以下“联系造字理解鲸不是鱼”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9.
教学《长城砖》时,我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课文里有假话!”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就沸腾了。同学们议论纷纷,不相信课文里会有假话。我鼓励他说下去。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在网上看了一个资料。2003年l0月16日晚上,央视记者白岩松问杨利伟:‘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语文课的任务是学习新课《赤壁之战》,在引导学生自学全文之后,我与学生一起首先探究“战役的起因”。学生很快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一句得出结论:曹操是战役的发动者。这时,张皓突然站起来质疑:“老师,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一石激起千层浪。于红珊说:“曹操发动战争,当然是坏人。”“不对,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应该算是好人。”安丹争辩道。叶慧站起来有理有据地说:“课文最后讲,‘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丢盔弃甲’、‘逃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